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粘虫测报工作中,诱卵调查一直采用谷草把诱粘虫卵的方法。随着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谷子面积逐年减少,很多测报点出现了谷草短缺现象,致使个别地方诱卵工作无法进行。1987年我们在调查中多次发现,用于绑谷草把的聚丙烯丝裂膜(即通常用的“塑料绳”)上也产有粘虫卵块。根据  相似文献   

2.
麦类粘虫预测报,大致经历了50—60年代成虫观测法,70年代起的草把诱卵和成虫观测法相结合的综合预测法以及80年代起使用单一的草把诱卵测报,这三个阶段。从繁到简、从多样到单一,是该项测报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的结果。但小草把诱卵测报办法试行十多年来仍有不足之处,尤其是感到草把诱卵的时间经历太长,按现行统一的观测时间,即从二月十日至四月二十日要经历60—70天,把测报人员有限的精力长期束缚在草把诱卵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麦类粘虫开展预测预报历史比较悠久,方法多样,是害虫测报方法中比较完善的一种。回顾粘虫测报的历史,大致经历3个阶段:即50年代的糖醋诱蛾法,包括杨柳把、糖醋草把等观测法;然后是70年代起的糖醋诱蛾和草把诱卵结合观测法;最后是80年代起利用成虫趋枯产卵习性的小草把诱卵法。最近曾有人利用晒干麦株直接诱卵预测,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往我们采用糖醋诱蛾测报小地老虎的发生。由于糖醋诱蛾受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利用淘土查卵,工作量很大。在上海复旦大学“棕片对地老虎有诱卵作用”报道的启发下,我们从1977年开始试验。经过三年的实践,初步认为棕片诱卵,只要方法对头,就能依据卵高峰日予测防治适期。 具体作法: 棕片100片,先用水浸泡3-4天,搓去表皮,选择生长良好的绿肥田10—15亩作为观察圃,每隔10公尺左右放置一片,并用小木棒固定棕片,以防风吹走。隔天检查棕片上地老虎产卵的情况,到4月底结束。将每次查获的卵粒放置试管  相似文献   

5.
四种诱集源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及有效半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斋压汞灯、双波灯、性诱剂和杨树枝把四种诱集源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诱杀效果及有效半径,结果表明:四者均具有较明显的诱杀作用,其各自的诱杀效果有差异,并与棉铃虫种群数量有关,发生量大的世代或年份,效果较好,反之不明显或较差,综合比较各处理的诱蛾量、百株卵量、幼虫量及其活动态天敌碍,发现其诱杀效果的优劣次序为高压汞灯、双波灯、性诱剂、杨树枝把;2种灯的有效诱杀半径约为80-160m,性诱剂约30m,杨树枝把约在10m内,该范围内高压汞灯、双波灯区内的百株卵量比对照分别降低31.7%-33.8%、40.1%-41.5%,性诱剂降低10.7%-21.5%,杨树枝把降低4.8%-14.6%。  相似文献   

6.
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是重要的迁飞性害虫。本文对浙江省桐乡市1979—1990年与2010—2017年的草把诱卵量及大小麦田幼虫发生量等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0年浙北地区黏虫迁入产卵的始盛期一般在3月中旬,高峰期在3月下旬,卵块孵化高峰期在4月中旬,3龄幼虫高峰期在4月下旬,年度间有差异;2010—2017年黏虫迁入产卵期均与1979—1990年一致,但大田黏虫发生期(3龄幼虫)略有提前。浙北地区2010—2017年的黏虫平均每草把诱卵量为1.29块,显著地少于1979—1990年的10.83块,同时2010—2017年大小麦上黏虫发生量也明显较1979—1990年减少。回归分析表明,大麦田、小麦田黏虫发生量与草把诱卵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_1=0.047 5x+0.216 2(R=0.719 5,P0.01)和y_2=0.071 2x+0.049 8(R=0.842 6,P0.01)。说明浙北地区黏虫迁入产卵量是影响幼虫发生量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粘虫是危害我县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的大害虫,目前对其危害世代一代(全国的标准为二代)主要采用糖蜜诱杀剂诱测成虫和谷草把诱卵进行测报,但这种方法技术性比较强,也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投资,基层群众不太容易掌握。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观察、发现当地粘虫发生的轻重与季风规律密切相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空间分布特点,并验证自制越冬卵诱集管的诱集效果,于2019年和2020年11月在宁夏灵武长枣园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了枣树当年休眠期枣枝剪口、枣股和翘皮缝处的绿盲蝽越冬卵分布情况,并分别于当年9月使用自制诱集管(仿真枝条剪口)收集绿盲蝽越冬卵,对其进行防效评价。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在枣树各部位带卵率依次为树体中部>树体内膛>树体下部>树体上部。诱集管中填充物紧实度为0.94 g/cm~3的诱集管带卵率显著低于紧实度为0.58 g/cm~3的,4 mm直径的诱集管平均卵量显著低于6.4 mm直径和9 mm直径,诱集管带卵率占比67.47%~73.92%,平均卵量占比22.07%~30.17%。调查结果表明田间布设紧实度为0.58 g/cm~3和直径6.4 mm的诱集管,可有效地收集绿盲蝽越冬代卵。为枣园绿盲蝽的绿色生态防控提供了应用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第4代棉铃虫不同方法诱蛾量与田间卵量消长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前3d诱蛾量与田间当天卵量相关性强、与后3d卵量相关性差。相关系数1996年分别为0.8930、0.5618,1997年分别为0.9471、0.3018。杨树枝把前3d诱蛾量与田间当天卵量的相关性比与后3d卵量的相关性差。相关系数1996年为0.7213、0.9822,1997年为0.6939、0.9277。性诱剂蛾高峰期和高峰日与  相似文献   

10.
利用苘麻诱集防治棉铃虫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苘麻是棉田中常见的一种杂草 ,与棉花同属锦葵科。调查中发现 ,苘麻对棉铃虫产卵有强的诱集作用。利用这一习性 ,1 999年在博乐垦区棉田大面积种植苘麻诱集带诱集棉铃虫产卵 ,取得良好效果。按照 1个标准条田 ( 6.67hm2 )两边种 2行苘麻 ,即苘麻与棉花的行数比 1 :1 1 0 ,或株数比 1 :4 0 0种植苘麻诱集带。在棉铃虫主害代第二代产卵高峰期调查 ,种植苘麻诱集带的棉田 ,百株棉花棉铃虫卵量一般 1~5粒 ,而百株苘麻卵量达 3 0~ 4 0粒 ,个别点高达 50粒以上 ,比棉花植株上的卵量高 86.7%。 1 998年棉田大面积种植的是玉米诱集带。在同一时…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作物病虫测报总站1979年10月印发的《小麦旱粮主要病虫测报办法》56—66页,关于粘虫的系统测报办法中,草把诱卵一项,规定从插把第一天起,每三天检查并更换三次草把,表记好草把数、诱卵块数;同时要求每次抽查十块卵粒数,表记好最多、最少和平均粒数。  相似文献   

12.
李德强 《植物保护》1982,8(6):33-33
短期预测二代粘虫(幼虫)发生量,应从发蛾开始。一般是依据杨树枝的诱蛾量,预报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基本上是准确的;但也有以下问题: 一、可变性大。不同品种的杨树枝条,诱到蛾量不一样。同一棵杨树当年生枝条和多年生枝条,诱到蛾量也不一样,枝把更换次数和间隔时问,诱蛾量也不一样,等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葱须鳞蛾诱芯(A、B、C、D、E诱芯)的田间诱虫效果,累计诱蛾量依次为诱芯EBACD。诱芯E累计诱蛾量与其他4种诱芯差异极显著。依据日诱蛾量明确了第4代葱须鳞蛾发生动态,并通过蛾峰、卵发育历期推测出幼虫初孵盛期和幼虫盛期。  相似文献   

14.
1975~1980年在肖山县棉区应用高斯(Gossyplure)性诱剂预测棉红铃虫的发生,并用常规测报方法作比较。第一代红铃虫80%发蛾日,室内蛾峰比高斯诱蛾峰早3~10天,平均6.8天。与棉田百株棉卵高峰比较,室内蛾峰与卵峰相差8~17天,平均13.7天;高斯诱蛾与卵峰相差1~13天,平均6.8天。高斯诱蛾预测更为可靠。第二代查虫花预测50%蛾峰与高斯诱蛾峰相差2~6天,平均4.2天。虫花预测蛾峰与卵峰相差1~6天,平均2天;高斯诱蛾峰与卵峰相差3~7天,平均4.5天。两种预测方法均为可靠。第三代以二代至三代的30天期距预测与高斯诱蛾峰相差1~15天,平均7.3天。期距预测与卵峰相差2~16天,平均6.6天;高斯诱蛾峰与卵峰相差2~8天,平均4.7天。高斯诱蛾要比期距预测更为可靠。六年的二代蛾量(7/21~8/20)与青铃被害率的相关系数为r_(0.1)=0.729<0.75水平;降雨量(7/21~8/15)与青铃被害率的相关系数r_(0.05)=0.811<1-0.8561,达显著水平。根据以上关系,得到二元回归预测式为:Y=46.843+0.0176X_1—0.1235X_2。 x_1为二代蛾量,x_2为降雨量,y为青铃被害率。当y>50为重发年,y<35%为轻发年,y在35%~50%之间为中发年,求得各年的危害率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应用高斯性诱剂诱蛾,越冬代单盆累计蛾量达300头时,棉仓和棉秸堆第一次喷药,此后每七天一次,直至一代蛾羽化末期;第二代150、400、700头;第三代100、250、400头,分别施药,可以提高防效,节约农药。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ubner)是北方棉区的重要害虫,准确的预测预报是综合防治的关键。在成虫诱测方面,当前主要是根据杨树枝把、黑光灯和田间查卵、检查发育进度,根据虫态历期进行预报。这种诱测成虫的方法,比较复杂费力。自1986年引用棉铃虫性信息素(E 型)用于二、三代棉铃虫的测报中,与杨树枝把,黑光灯相比,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蛾峰明显,使用方便等优点。为了研究棉铃虫性信息素在鲁北棉区测报中的使用价值,于1986年开始,到1988年连续进行三年棉铃虫性信息素在田间诱蛾的试验,今将三年的试验情况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与梨果着卵量的关系,建立一种简单实用,基于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的防治指标,于2010和2011年在陕西蒲城梨园调查了梨小食心虫在早酥梨上的着卵情况及其与性诱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梨果胴部的着卵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占总卵量的92.00%;百果卵数、卵果率随果实的增大而增加,直径70mm以上果实的百果卵数和卵果率均显著高于直径65 mm以下的果实.据此建立了诱蛾量与卵果率、百果卵量的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当以卵果率1%和百果卵量1粒为防治指标时,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天每诱捕器2.27和2.32头;以卵果率2%和百果卵量2粒为防治指标时,则分别为每天每诱捕器2.61和2.58头.  相似文献   

17.
性诱剂对小菜蛾种群控制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探讨了不同蔬菜种类、不同小菜蛾卵量基数和不同性诱剂诱盆数量等条件下小菜蛾性诱剂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小菜蛾卵量基数和诱盆数量的变化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蔬菜种类的作用较小;同时建立了控制效果与这些因素之间变化的动态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和模拟,建立了田间不同条件下性诱剂的定量化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disparis(Ruschka)]属膜翅目、小蜂总科、旋小蜂科、平腹小蜂属。该蜂是多种重要林、果害虫的卵寄生蜂。1988年5月至1990年4月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1.寄主范围:通过野外采集、室内饲养及野外挂卵诱繁,得知其天然寄主有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Linnaeus)]、苹果枯叶蛾(Odonestis pruni)等的卵及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的蛹。室内人工接蜂可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卵诱集植物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疆莎车县,对苘麻、玉米、鹰嘴豆、红花等植物对棉铃虫卵的诱集效果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对第2代棉铃虫卵的诱集能力明显不同,累积卵量分别为:苘麻13 018粒、鹰嘴豆3 844粒、玉米2 316粒、红花160粒、棉花120粒。苘麻诱集能力最强,持续时间最长,不但可诱集第2代棉铃虫卵,而且可大量诱集第3代棉铃虫卵。  相似文献   

20.
小地老虎Agrotis ypslion(Rottemberg)是晋南发生入侵棉田为害较早的害虫。多年来,棉农习惯应用除草防虫、糖浆诱蛾、化学杀虫剂和人工捕捉等措拖,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由于用工较多,有的往往在棉田发现虫害之后才防治,形成被动。为了寻找治虫主动,把害虫控制在集中产卵场所的卵期阶段,达到治虫效果高、经济效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