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不同环境因子采用不同评判方法 ,利用模糊评判法模糊推理以及定性与定量结合 ,综合评价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 ,并通过反复验证确定了适合的隶属函数 ,其方法可行 ,结果可信 ,可推广至其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 土地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因子构成的非常复杂的物质系统,其内部分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如适宜与不适宜、一等宜农地与二等宜农地)也具有相对性、模糊性,目前还没有绝对统一的定量评价指标,且当土地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土地评价的精确性就相对减小。神府东胜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的综合过渡地带,矿区内黄土丘陵地貌和风沙地貌交错分布,风蚀、水蚀交替进行,土壤、植被区系成分复杂,这就决定了矿区土地系统的复杂性。因此,矿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只有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及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法,才能科学准确地判定各地类的质量特征,评价其适宜性和适宜等级。  相似文献   

3.
甘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肃矿山实地调查资料,从矿山开发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4方面确定影响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空间分析模块求取综合指数的突变点以确定矿山生态地质评价分区的阈值,综合分析综合指数的分布特征,编绘甘肃省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图.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和不同树种的区位适宜性,合理配置树种,是确保成活、成林的关键。为了有效恢复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森林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促进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采用“综合评判法”和“生物生态类比法”,对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区位适宜性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与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较为适宜对该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的评价。最后,用“综合评判法”确定了该区7个类型区的适生乔木树种46种;用“生物生态类比法”,确定了建议树种47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方法,为城市河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护坡安全性、生态环境性、景观适宜性和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结果]合肥市四里河、南淝河和十五里河3种生态护坡综合评价值分别为:多孔生态砖护坡1.57,生态混凝土护坡-2.39,生态砌块直立挡墙为0.82,多孔生态砖护坡评价结果较好。影响生态护坡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有结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水环境修复、亲水性和公众认可度;评价结果与模糊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结论]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易于确定影响生态护坡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京郊河溪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模糊概率评价模型,构建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郊区安达木河岸边带进行了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并将适宜性分为:完全不适宜(Ⅰ),低度适宜(Ⅱ),适宜(Ⅲ),非常适宜(Ⅳ)共4个等级.结果表明,安达木河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总体处于Ⅱ和Ⅲ等级之间的过渡阶段,各等级岸边带所占比例分别为10.0%,30.6%,26.7%和11.7%.并在分析安达木河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图的基础上,针对处于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岸边带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7.
猪舍环境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猪舍环境是影响猪健康水平、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对养猪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猪舍环境是由多个环境因子相互耦合而形成的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对各环境因素适宜性的描述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模糊概念。目前,针对猪舍环境优劣评价大多仅限于单一环境因素,缺少基于多个环境因素的猪舍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因此,该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根据猪舍养殖环境标准建立各环境因子的隶属度函数,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猪舍多环境因子适宜性综合评价方法。以美国普渡大学 SERB 猪舍环境监测的24组数据为例对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文建立的猪舍环境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比单一环境因素的评价更加全面,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出猪舍环境质量状况,可以很好地为猪舍环境调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针对传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缺乏从自然、社会和经济综合的角度考虑土地利用问题的缺陷,建立了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土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武汉市黄陂区为试验区,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综合考虑的土地利用的经济和生态需求,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仅注重土地自然条件的不足,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功能用地适宜性的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方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业科技园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和规划方案评估是规划区用地功能配置的前提。该文以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为例,应用GIS地形数据和RS遥感数据,在已有用地适宜性模型的基础上,将水生态安全因子融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高程、坡度、噪声和土地利用等评价因子,构建功能用地适宜性空间定量模型,阐述了功能用地适宜性评价在规划方案评估中的应用与技术路线,分别对生活功能、公共服务、农业实践、展示功能和教学实践等功能用地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对6种不同规划方案综合用地适宜性进行总体评估,并充分结合空间布局中规划理性要求,确定方案6为最佳规划方案。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结合水生态安全因子对功能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能够较好地对不同规划方案综合评估,从而选取最佳规划方案,最后为用地功能布局进行辅助决策,因此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文将区位选择与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中的功能布局进行关联,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为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方案评估探索了一种途径,也为城乡用地统筹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和模糊数学方法的多方案下农用土地多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于婧  周勇  周清波  任意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183-187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湖北省潜江市后湖农场流塘分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最大生产潜力和最高经济效益两种方案下的土地评价系统.系统中针对不同方案、不同作物分别确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采用标准化函数的方法对分级标准及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GIS技术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并绘制土地多宜性评价专题图.结果表明流塘分场的大部分地区在两种方案下多宜性均较好,该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客观可行.  相似文献   

11.
了解遵义市植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为烟草种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在遵义市13个区(县)168个乡镇采集3772份植烟土壤样品进行化学性状测定,运用模糊数学法评估植烟土壤肥力状况,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和综合肥力评价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遵义市植烟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相互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达到高或较高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保障了烤烟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2)植烟土壤各肥力指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有机质与碱解氮分布基本一致,呈现极大的关联性,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为斑块状分布态势,土壤p H值和速效钾呈块状分布。其中钾含量较高的区域与土壤p H值较低区域基本一致;(3)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为0.73,变异系数为16.8%,Ⅰ~Ⅲ级合计占比超过93%,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空间变异较小。综合来看,遵义市植烟土壤肥力能供给优质烟叶生产的需求,但部分地区仍需加强有机肥、氮肥的使用,针对不同区域的肥力差异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2.
烟叶品质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模糊概念,其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烟草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应用模糊综合--加权平均模型,从烟叶香味、化学成分、燃烧性及农药残留等方面选取11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对2003年重庆市烟叶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烟叶样本武隆2和酉阳1的隶属度远大于其它样本的隶属度,分别为0.695和0.630,说明两样本烟叶的品质最好;巫山2等多数烟叶样本的隶属度在0.1~0.2之间,样本烟叶品质次之;巫山1等烟叶样本的隶属度在0~0.1之间,样本烟叶品质相对较差。应用F分布法确定k次抛物线分布函数作为烟叶品质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函数,充分体现了烟叶品质评价本身的特点,而通过构建模糊综合一加权平均模型,可充分获取信息,对多样本进行比较排序,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13.
山地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山地资源、科学规划烟叶产业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渝东南黔江烤烟种植为研究对象,依据烟叶生长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影响黔江烤烟种植的主要生态指标,在GIS支持下根据山区生态环境特点,对各生态要素进行"由点及面"的空间模拟,在此基础上将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引入模糊神经网络对烤烟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江烤烟种植生态最适宜面积648.63 km2,约占评价总面积的27.03%,主要集中在黔江中南、东南海拔800~1 100 m的中山丘陵缓坡地带;适宜和次适宜面积964.13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0.18%,主要分布于黔江中部、北部600~800 m低山丘陵区域;不适宜面积775.16 km2,主要集中于黔江东南、东北>25°的坡陡地以及东南、中西部海拔1 6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当地烤烟种植布局的合理调整和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而且为山地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章程  曹建华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20-121,134
广西分布有51个岩溶县(市)(岩溶面积>30%),由于岩溶的脆弱性特点,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更加要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即耕地整理需要对地域单元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系统分析。考虑到岩溶区的特点及评价指标定量化获取的程度,选择平均海拔、年均降雨、NPP等11个指标参与综合评价。利用统计分析技术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得到3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得分,对广西51个岩溶县(市)耕地整理的生态适宜性潜力的相对状况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农业机械的适用性满意度,探索基于实际生产管理需要的农业机械选型方法。以烟草种植和烟草田间作业机械为研究对象,将烟草种植流程划分为3个阶段10个环节,并设定各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每个环节设计了作业成本、作业效率、作业效果、使用效应等4个二级指标,共44个评价指标。结合田间实地测试采集评价指标数据;依据农艺要求量化评价指标的评判基准;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以起垄环节为例评价模型的应用,共涉及7台不同类型的起垄机组(编号分别为I,II,...VII),其中,IV、V为"履带式",VII为"复合式",其余均为"手扶式"。测试过程表明,"手扶式"起垄机组工作状态易调整、作业效果好;"履带式"起垄机组整机质量较大,动力不足时容易导致作业、行进速度变缓;"复合式"起垄机组整机结构复杂,操作舒适性和安全性不高。从评价结果看,参与测试的7台起垄机组中,作业成本指标排序靠前是I、III、II号机组,评价值分别为0.91、0.89、0.85;作业效率指标排序靠前的是V、IV、II号机组,评价值分别为1、0.49、0.41;作业效果指标排序靠前的是II、V、I号机组,评价值分别为0.96、0.69、0.66;使用效应指标排序靠前的是I、II、V号机组,评价值分别为0.93、0.75、0.59;综合评价表现较佳的是II、I、V号机组,适用性满意度评分分别为0.75、0.68、0.66,选型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吻合。该模型可为农业机械选型定量化的比较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不确定性,在理解集对分析(SPA)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其进行改进,将其扩展到四级评判,并结合信息熵法,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建立了基于改进SPA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在构建以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与生态环境为子系统的区域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影响自然环境质量的10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此外,为了验证改进SPA法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第3轮土地利用规划执行以来,晋城市从2007年的自然环境质量Ⅱ级到2009年的Ⅲ级,2011年的Ⅱ级,2013年的Ⅰ级,总体上晋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呈现出由Ⅲ级向Ⅰ级转化的正向发展趋势;改进SPA法综合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认为利用改进的集对势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评价结果较接近实际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且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和多种土壤属性的烟田养分分区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顶山典型烟区烟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111个样点耕层土壤(0 ~ 20 cm)的pH、有机质、总N、碱解N、速效P、速效K、活性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等数据对烟田进行管理分区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从繁杂的数据中提取3个主成分,利用MZA软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从而实现分区,采用FPI和NCE来确定最佳分区数。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最佳分区数为3,模糊指数为1.5。各分区内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都较整个研究区有所降低,而分区间土壤养分差异显著。研究区的平均混乱度指数为0.37,不同模糊类别交叠程度较小,地理空间上土壤的隶属关系相对明确。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可以较好地进行管理分区的划分,分区结果可以作为变量施肥的单独作业单元进行肥料管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河流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庆芹  汪妮  解建仓  方正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1):244-247,256
针对城市河流特点,建立了城市河流脆弱性评价体系,为城市河流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以浐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采用熵权赋值法确定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分析了浐灞河的脆弱程度。结果表明,马渡王、常家湾以下地区脆弱程度最大,其他地区脆弱度较好。建立的城市河流脆弱性评价体系能够系统地反映城市河流的脆弱性,在水资源脆弱性的研究方面有所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法方法简洁,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河流现有的以及潜在的脆弱性,可应用于城市河流脆弱性评价中。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开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确定了山区农业气候资源质量综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而提出综合指数、模糊判别、希尔伯特空间距离系数等3种评价方法.本文以四川省开县为例,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结果,并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对模糊数学方法在谷物干燥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谷物干燥机的模糊控制和模糊优化,谷物干燥工艺的模糊综合评判以及谷物干燥品质的模糊预测。应用模糊控制操作行为与推荐的相符控制成功率达86.4%;对水稻爆腰率进行模糊预测,成功率达85.7%;在一种中型种子干燥机设计中,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确定的工艺,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