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北地区小麦生产品种的构成及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豫北地区小麦生产品种的构成及小麦品质特性,2008年和2009年在豫北安阳、鹤壁、新乡市所属9个县区27个乡镇的81个村组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共计162份,统计小麦品种的构成,分析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趋于集中,但品种数量仍较多;与2008年相比,2009年优质小麦的种植比例提高3.7%。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小麦籽粒千粒重高,容重高,硬度大,蛋白质含量较高,但面筋筋力中等;多数品质性状指标年际间差异显著(P<0.05)。豫北地区小麦属硬质、高蛋白质、中强筋,具有发展强筋小麦的生产能力。应进一步落实良种补贴和优质优价政策,推进稳产、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推广,提高小麦商品粮的整体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大部分少雨地区,人们栽培谷物,种植小麦。值得注意的是,在年降雨量低于500毫米的地区,每年都有以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取代小麦的现象。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水和土壤几乎逐渐成为世界各地限制小麦产量的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冀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及食品加工利用潜力,本研究以2013-2016年冀南地区10个小麦主产县抽取的360份农户大田小麦籽粒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国家标准,分析了小麦籽粒质量性状。结果表明, 2013-2016年冀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容重平均值为817±20 g·L-1,籽粒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4.4%±1.0%,籽粒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9.3%±2.5%,稳定时间平均值为7.0±9.4 min。冀南地区大田小麦整体水平达到中强筋小麦水平。除气候、栽培条件以外,小麦品种年际变化是造成该区域小麦籽粒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湿面筋含量较低、稳定时间较短是冀南地区大田强筋小麦优质率较低的主要因素。冀南地区大田小麦可以较好地满足传统中式食品(面条、馒头、饺子)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4.
植株适应性对旱地栽培的小麦品种的表现特别重要。在旱地,对于丰产来说耐旱性是首要的。目前种植在大平原生产地区的冬性品种,他们的适应性来源于1874年从俄国南部引进的品种“Turkey”。在许多小麦育种程序中使用的矮化基因使得美国及世界雨量充沛地区和灌溉地区小麦产量水平提高。在大平原地区矮化种质用于增加产量的最初设想遭到了失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1 225份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7个形态性状、3个农艺性状和2个抗病性状都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三个地区小麦12个性状的比较发现,在株高、千粒重、颖壳颜色3个性状上,陕北地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存在较大的变异;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在穗粒数、粒色、穗型和赤霉病抗性4个性状上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表现较大的变异;陕南地区小麦品种则在冬春性、成熟期、芒长、硬度和条锈病抗性5个性状上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变异较大,并且性状内的变异也相当丰富,这些都是陕西小麦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经5 年试验与高产攻关,研究出适合鲁东地区的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使鲁东地区小麦花生两熟制小麦收获和花生播种的机械化作业以及小麦秸杆还田得以实施。该技术符合高产、低耗、持续增产现代化农业总目标。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低平原盐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莉  张建国  张铁恒 《作物研究》2007,21(3):176-178
根据环渤海低平原区盐碱地的特点以及对小麦耐盐性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具体的适合该地区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盐碱地区植麦群众在栽培技术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生态点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淀粉含量及理化特性的影响,对四川省27个小麦品种(系)在四个生态点(温江、西昌、崇州、仁寿)3年的籽粒淀粉总含量、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直/支比)以及小麦淀粉糊化温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个生态点的小麦淀粉品质指标在不同年份间没有显著差异;同一性状在不同生态点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仁寿地区的小麦淀粉直/支比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生态点,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崇州点;仁寿和崇州地区的小麦淀粉糊化初始温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生态点,且仁寿地区的小麦淀粉糊化峰值温度和结束温度均显著高于温江地区。淀粉组成对淀粉的糊化特性有一定影响,且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与淀粉的糊化特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气象因子对小麦淀粉不同品质指标影响程度不同,其中,降雨量、温度和光照时间对大多数淀粉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长江中下游以江苏为主体的淮河以南地区及皖豫鄂接壤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是国家小麦品质区划的弱筋小麦产业带,但该地区同时也是小麦白粉病的重发区。培育高产、弱筋、品质优良且抗白粉病的新品种是解决这一地区小麦生产中病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扬麦22就是这样一个新品种。1选育概况1998年配制杂交组合(扬麦9号×97033-2),连续回交二次后,采用系谱法连续选株选系;  相似文献   

10.
小麦的土传病毒病在国外早有发生,并曾经进行过许多研究,近年来这类病害在世界各地小麦栽培地区有所发展,而且名称繁多,相互混淆,实际上目前所确认的主要是下列三种,即: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和小麦黄色花叶病毒。一、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 这个病毒病在日本于1900年前后就已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取徐麦99在徐州地区高产高效最佳磷钾肥配比。[方法]通过实施小麦磷钾肥不同配比施肥试验,研究不同磷钾肥配比对优质强筋小麦徐麦99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徐州地区,徐麦99高产、高效最佳磷钾肥配比为1∶1,磷(P2O5)钾(K2O)肥施用量同为96 kg/hm2。[结论]研究结果为徐州地区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5月份是小麦抽穗~扬花~灌浆阶段,需要充足的日照、水分和较高的温度。2 0 0 3年5月份以后,部分小麦主产区如河南东部、河北中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等地区大多是阴雨寡照的天气,光照不足、气温较低、湿度过大,严重阻碍了小麦的正常扬花、抽穗和灌浆。如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在5月中旬遭受了冰雹袭击,造成了大面积小麦倒伏,在冰雹之后又连降大雨,对小麦的扬花和灌浆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成熟、产量和品质。又如豫东与皖西交界地带自4月下旬到5月中旬一直阴雨寡照,气温偏低,极不利于小麦扬花、灌浆和乳熟。与此相反,部分小麦主产区则…  相似文献   

13.
将普通小麦父母本品系相间条播是当前用以生产杂种小麦的主要方法。审查这种方法的研究工作已在许多地区进行,在北达科塔州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由西亚引入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物质和文化交流的产物。研究认为,大约38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小麦被引入河西走廊地区,作为春麦种植,逐步引种到祁连山以南地区,到达海东和洮河流域,之后进入关中平原;然后,进化为冬小麦,以适应当地的种植制度。西汉时期,由于朝廷的重视和推广,小麦开始在黄河及淮河流域种植。由于小麦可秋播夏熟,产量稳定,具有救荒救灾的作用,使小麦在中国的种植区域持续扩大。近百年来由于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小麦产量已达到每公顷10 500 kg以上。小麦在中国的传播和进化,对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以及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中国西北地区蚜虫对小麦黄矮病的传毒能力,为西北地区防治小麦黄矮病提供参考依据,常温条件下在温室大棚用盆栽小麦做传毒试验,以接种不同数量有毒蚜的小麦苗作为处理,接无毒蚜的小麦苗作为对照.传毒3 d后,在接种麦苗上喷洒药剂彻底杀死蚜虫,充分发病后观察记录小麦黄矮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小麦黄矮病的优势介体是麦二叉蚜,但禾谷缢管蚜的传毒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关中地区禾谷缢管蚜的传毒力高于河西地区禾谷缢管蚜的传毒力;三个地区(关中地区、渭北地区、河西地区)麦二叉蚜的传毒力都较高,差别不明显.三个地区两种麦蚜的成蚜传毒力普遍高于其若蚜的传毒力.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苗期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二粒小麦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资源库之一。为了了解野生二粒小麦对我国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抗性表现,通过接种试验对采自以色列16个不同地区的152份野生二粒小麦材料进行了白粉病和条锈、叶锈病的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86.8%的材料对小麦白粉菌15号小种表现高抗,对小麦条锈菌小种条中29、31、32的抗性主要集中在来自Mt.Hermon地区的材料上。所有鉴定材料均不抗小麦叶锈菌小种THT和PHT。由于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比较容易,因而其抗病性可通过杂交和回交向普通小麦转移,可进一步丰富我国小麦抗病育种的抗源。  相似文献   

17.
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的安全生产。湖北襄阳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主要冬繁区之一,可以向我国东部和北部麦区提供菌源。为明确襄阳地区小麦条锈菌夏孢子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更科学制定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策略,本研究利用孢子捕捉仪及TaqMan RT-qPCR方法,2019-2021年对襄阳地区空气中条锈菌夏孢子数量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襄阳地区条锈菌夏孢子数量高峰出现在4-5月和10-11月,且不同年份孢子数量和高峰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条锈菌夏孢子数量与空气温度及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8.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主要由蚜虫带毒传播,自1960年以来曾多次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大发生,在甘肃省的河东地区、陕西省以及我国北方的大部分麦区都时有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及广大科研工作者对小麦抗黄矮病育种十分重视,并培育出了一系列抗黄矮病春小麦新品种,张春19号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因印度马特拉瓦达地区Jaikwadi和Purna工程和马哈拉施特拉地区其它重要的灌溉工程的完成,使灌溉条件下的部分雨养高粱可留茬再生。由于雨后季短期冷凉低温,1984~1987年小麦产量降低,使马哈拉施特拉地区种植小麦变得很不经济,所以有条件把该地区灌溉小麦的部分面积改种再生高粱。而后者不需要大量操作,耕种和灌水投资较小麦少。但是几乎没有人进行过灌溉条件下再生高粱管理的研究,所以本试验旨在研究再生高粱最适宜的基因型、分蘖管理和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20.
长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处吉林省中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6万hm2以上,小麦种植期间多数年份前期干旱,后期多雨,因此要求小麦品种除了具有丰产性、抗病性、早熟性外,还要有耐旱性。基于这一点,我们小麦育种室以76110作母本、垦北1号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12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耐旱、高产、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系长8725,1999年12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长麦7号,并推荐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推广。2001年参加全国早熟组区域试验。1育种目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