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留斌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54-254,256
介绍了果园种植冬绿肥的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期播种、根瘤菌接种、巧施磷肥、适量补肥、合理灌溉、园内盖草、冬绿肥施用方法、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为冬绿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盐碱地冬闲农田绿肥种植的生态服务价值,本研究以4年绿肥(冬牧70黑麦、大麦和油菜)定位试验为基础,应用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结合绿肥作用特性,选取气体调节、土壤养分累积、土壤保持、水分涵养、抑盐脱盐和降低面源污染6种服务功能,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评估盐碱地冬闲农田绿肥种植生态服务价值,构建盐碱地冬闲农田绿肥种植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种植冬牧70黑麦、大麦、油菜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分别为19 361.96、18 087.56、15 508.09元/hm2,较冬闲处理分别提高122.54%、107.90%、78.25%。三种冬绿肥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中,气体调节价值贡献率为26.60%~31.95%,水分涵养贡献率为23.22%~26.37%,土壤养分累积贡献率为14.63%~16.78%,抑盐脱盐和降低面源污染贡献率分别为11.01%~12.57%和10.24%~13.01%,土壤保持功能价值贡献率<10%。综之,盐碱地冬闲农田可推广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生态服务价值,尤以种植冬牧70黑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冬闲田覆盖种植豆科冬绿肥是河北农田实现减氮减蒸的一个重要措施。植株氮养分积累量及释放规律决定着豆科冬绿肥对土壤氮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生物量和植株氮含量决定了豆科冬绿肥田间氮养分积累总量。前期快、后期慢的冬绿肥养分释放规律有助于满足下茬春玉米苗期、拔节期等生育早期的氮养分需求,而在决定穗粒数、粒重等产量因子形成的关键生育期应加强来自其他肥源的氮素供应。土壤氮养分供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细胞膜渗透特性、加强水通道蛋白表达、增强根系水力传导度、优化叶片气孔开度,这均可减轻豆科冬绿肥生长耗水对下茬作物早期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分析豆科冬绿肥的水氮复合效应,探讨了其对后茬春玉米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指出今后河北省春玉米冬闲田覆盖种植豆科冬绿肥应加强的研究重点,旨为缺水区冬闲田绿肥复种生态养地型种植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对比不同绿肥在富硒茶园的生长情况及集硒能力,采用在富硒茶园中种植黑麦草、毛叶苕子、紫云英等冬绿肥和田菁、木豆、大叶猪屎豆等夏绿肥,调查绿肥生长情况,取样检测分析不同绿肥的生物产量、硒含量并计算其集硒能力和估算还田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富硒茶园种植不同绿肥品种的集硒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冬绿肥生物含硒量普遍高于夏绿肥,但生物量低于夏季绿肥,从单位面积的绿肥生物体集硒量来看,冬季绿肥总集硒量均高于夏季绿肥,约为夏季绿肥的1.7~8倍;按照常规富硒茶园茶青采收硒带出量测算,富硒茶园冬夏绿肥连作总计可提供的硒还田量约为收获茶青带出量的10~20倍,对提供茶树根系需要的活化硒元素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作为富硒茶园土壤硒强化补充及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产量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6,(2):65-67
为揭示冬牧70绿肥翻压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不同生物量的冬牧70绿肥翻压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冬牧70绿肥翻压能显著地提高烤烟的产量,其产量随绿肥翻压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中总氮、烟碱的含量与翻压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冬牧70绿肥翻压模式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从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来说,翻压量控制在每公顷15000kg左右较好。  相似文献   

6.
冬绿肥覆盖翻压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华北地区冬闲田生态问题以及为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二月兰、毛叶苕子和黑麦草3种冬绿肥,以冬闲为对照,进行了9 a连续定位试验。在冬绿肥翻压前采集植物和翻压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植株生物量、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全氮、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含量等,研究3种不同冬绿肥生物量及覆盖翻压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月兰和黑麦草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毛叶苕子,分别高出48.17%和40.85%;二月兰和毛叶苕子植株全磷及全钾含量高于黑麦草。3种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毛叶苕子处理最高,为13.97 g/kg,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以二月兰处理最高,为164.13μg/g。与冬闲相比,3种绿肥翻压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氮含量。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处理的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冬闲提高了26.50%、150.97%、52.92%、83.32%。因此,种植绿肥不仅能充分利用大面积的冬闲田,增加土壤冬季覆盖面积,还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等,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华北地区冬绿肥翻压7年潮土为研究对象,设不同冬绿肥及其混播7种处理方式,采用Bremner酸解法研究了不同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酸解有机态氮总氮占全氮的74.81%,其中各形态氮含量排列顺序为:未知态氮>氨基酸态氮>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长期翻压冬绿肥土壤中氮素主要向酸解总氮转化,不同冬绿肥以黑麦草(RG)、二月兰(OV)和毛叶苕子二月兰混播(VR+OV)酸解总氮增加较多;2020年冬闲田土壤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均低于2013年,而翻压冬绿肥土壤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均高于2013年,以翻压黑麦草和二月兰增加最多;2020年土壤酰胺态氮和未知态氮均高于2013年,并且翻压不同绿肥土壤的酰胺态氮和未知态氮也均高于冬闲田;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中氨基酸态氮与碱解氮正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氨基糖态氮和未知态氮与碱解氮也呈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在2以上。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园绿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猕猴桃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快果园绿肥种植技术推广,建设高产优质、绿色环保的果园,采用小区重复试验,于2015-2017年连续进行不同模式猕猴桃果园间种绿肥还田试验,研究果园一年冬夏两季绿肥连茬免耕撒播种植和冬季绿肥免耕撒播种植还田对果园土壤培肥效果及果实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间种绿肥还田,均可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从而提高耕地质量,提升果品品质及产量;一年冬夏两季绿肥连茬免耕撒播种植还田在果实产量、品质和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方面均比冬季绿肥免耕撒播种植还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绿肥翻压后不仅提升土壤有机质,而且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少农田草害发生。种植绿肥地块一般前茬选择冬小麦或亚麻等早熟作物。绿肥选择大豆或油葵。主要种植方式是复播。一、技术措施1.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生长量较大的复播作物。2.在绿肥种植过程中适度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绿肥产量。3.在初霜来临前或豆科作物结荚后翻压,避免早压造成绿肥量不足、晚压不利于冬播。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种植绿肥,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于2012-2019年进行冬绿肥—玉米轮作,并对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等冬绿肥对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合后茬玉米吸磷量,研究各形态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施用4种冬绿肥均可有效增加土壤无机磷总量,但无机磷总量占全磷含量百分比整体上均有所降低.不同处理之间相比,长期翻压冬绿肥后,翻压冬油菜的土壤Ca2-P含量(40.71 mg/kg)增加最多、翻压毛叶苕子的土壤Ca8-P含量(169.41 mg/kg)增加最多、翻压黑麦草的土壤Al-P含量(60.08 mg/kg)增加最多、翻压黑麦草的土壤Ca10-P和翻压毛叶苕子的土壤O-P含量下降较多.玉米籽粒全磷含量与各形态无机磷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Ca2-P(0.836**)>Ca8-P(0.829**)>Al-P(0.633*)>O-P(0.452)>Ca10-P(0.246)>Fe-P(-0.2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冬季温度升高明显,这一变化对冬小麦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一科学问题,笔者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51—2010年划分为两个时段,分析比较后一时段冬季温度升高对中国冬小麦的强冬性、冬性、弱冬性和春性4种类型品种种植北界和种植南界的空间位移及可种植面积的影响。【方法】依据制约冬小麦正常越冬的冻害指标和影响春化天数指标确定冬小麦不同品种种植的北界和南界;采用ArcGIS软件绘制冬小麦不同品种种植区域及种植面积变化。【结果】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冬小麦强冬性品种种植北界在宁夏-甘肃及河北-辽宁北移趋势最明显,分别北移200 km和100 km,其种植南界东部地区北移趋势大于西部地区,在江苏和安徽等地移动90 km,强冬性品种可种植面积共增加36.24万km2;冬小麦冬性品种种植北界在山东-河北变化明显,向北移动310 km,种植南界在贵州毕节-习水地区向西推移趋势明显,西推95 km,冬小麦冬性品种可种植区域共增加17.75万km2;冬小麦弱冬性品种种植北界在安徽、江苏、河南和山东交互之处变化明显,北移120—370 km,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种植南界呈略微北推趋势,冬小麦弱冬性品种可种植面积共增加15.70万km2;冬小麦春性品种种植北界在江苏、安徽和河南变化明显,北移230 km,而西部地区不明显,春性品种可种植面积共增加23.44万km2。华北北部地区以强冬性品种为主,华南地区以春性品种为主,河南、山东和四川等地区冬小麦可种植冬春性品种类型较多,以冬性和弱冬性品种为主。【结论】由于中国冬季温度明显升高,较1951—1980年,1981—2010年冬小麦不同冬春性品种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北界北移趋势大于南界移动趋势,种植区域面积增大,其中强冬性品种种植界限及可种植区域移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1 绿肥作物的主要种类1.1 按生长期可分为一年生和多年生绿肥一年生绿肥是指当年播种当年利用的绿肥,如油菜、绿豆、田菁等。多年生绿肥是指栽培时间超过一年的绿肥,如紫穗槐等.大都利用荒地或河沟边、池边、路边隙地种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棚冬、夏闲季种植绿肥对春大白菜、秋季甜瓜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绿肥降低春大白菜软腐病发病率10个百分点,提高春大白菜产量每棚118.5 kg;夏季绿肥种植提高秋季甜瓜产量平均每株0.115 kg,增产6.9%;2季合计每棚新增经济效益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岩丙 《农业与技术》2014,(9):134-134
在云南地区种植冬玉米,由于生长期内气温偏低且雨量少,导致玉米的生长速度及生长量不及春夏,但是冬玉米营养生长期长,干物质积累多,所以子粒饱满,且冬玉米植株更加墩实耐密植,病虫害影响较小,故掌握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可提高产值与产量,是调整种植与养殖业结构、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5.
夏闲期种植翻压绿肥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夏闲期种植并翻压不同绿肥和不同施氮量对后作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夏季休闲相比,夏闲期间种植绿肥时消耗了较多的土壤水分,冬小麦冬前单株分蘖数和返青期总茎数都有低于休闲处理的趋势,后期成穗数显著低于休闲处理,冬小麦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显著下降。种植绿肥可提高冬小麦的收获指数与千粒质量。夏闲期种植绿肥后,减氮处理(108 kg/hm2)与正常供氮处理(135 kg/hm2)相比,冬小麦产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趋势。与休闲处理相比,夏闲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提高了小麦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油菜绿肥在现代农业中的优势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传统农业有2 000多年历史,包括油菜在内的绿肥的栽培利用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和意义。我国是紫云英绿肥原产国,绿肥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生物氮素、有机肥料和饲料重要来源之一,肥—稻—稻已成为南方水田主要种植制度之一。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耕作制度变革,特别是双季稻发展,以紫云英为主的水田冬绿肥发展很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冬水田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清代的兴起与扩展,民国的继承与发展,新中国的改造与缩减三大阶段。水稻种植规模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水利设施的多少均是影响冬水田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往提高农业产出的是改造冬水田的动因;现今提倡恢复冬水田又是出于其水利、生态湿地价值的考虑。冬水田作为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其之于四川农业、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冬水田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冬水田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清代的兴起与扩展,民国的继承与发展,新中国的改造与缩减三大阶段。水稻种植规模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水利设施的多少均是影响冬水田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往提高农业产出的是改造冬水田的动因;现今提倡恢复冬水田又是出于其水利、生态湿地价值的考虑。冬水田作为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其之于四川农业、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镇沅县者东镇积极推广冬辣椒种植项目,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者东镇的冬辣椒高产种植技术。作为发展高效农业、帮助农户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项目,必须进一步研究冬辣椒高产种植技术。基于此,结合者东镇冬辣椒实际种植情况,从育苗、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冬辣椒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向景葵  彭星辉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5-16,157
种植绿肥是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秋冬阳光固氮吸碳、改善土壤结构,培养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减少化肥施用量,节能减耗等方面。岳阳市有种植绿肥习惯,从20世纪70年代最高达到24.67万hm2,到近年面积锐减至3.33万hm2,冬闲宜植绿肥面积达20万hm2,开发潜力巨大。要实现绿肥生产快速发展,支持科研与种子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绿肥生产的政策导向与利益共享机制,为推进岳阳市农业向"低碳循环"的现代农业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