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烤烟成熟期控水对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叶碳氮代谢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叶碳氮代谢主要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亏缺(50%~60%田间持水量)致烟叶叶绿素含量降低,土壤水分充足(80%~85%田间持水量)烟叶绿素含量高,烟叶成熟缓慢,且复水能缓解干旱胁迫导致的烟叶早衰;烟叶成熟期,湿润土壤(70%~85%田间持水量)烟叶硝酸还原酶、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高,土壤干旱使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减弱,但复水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灌溉量对水分利用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在分析7年生‘骏枣’生育期不同灌溉处理耗水量的基础上,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对‘骏枣’水分利用率、果实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典型干旱沙漠区适宜红枣生长的土壤水分下限。结果表明:(1)当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65%时,灌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最高。(2)灌溉后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5%时,产量最高。(3)在一定范围内,灌水量越少,果实可溶糖含量越高,果品等级越高。(4)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相关指标对灌溉量的应用效果表明,在干旱沙漠区‘骏枣’的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既能保证红枣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生理需求,又能使灌水生产率达到最大、红枣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红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寻找最佳节水灌溉临界值,以红麻品种杂红992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和时长对红麻生长发育指标(叶片数、株高、茎粗和地上干物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红麻生长量,减缓了生长速度,且降低幅度与胁迫强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干旱胁迫后的红麻在复水后将会进行补偿性生长。与正常灌溉相比,短时(5d)的轻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65%)或中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0%~45%)干旱胁迫不仅可以节水45%~73%,而且提高产量8%~14%,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445~3729元/hm2。但重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25%)或长时间(>15d)干旱胁迫降低了补偿效应甚至产生伤害。因此,从红麻生产的高产、高效出发,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45%作为红麻旺长期增产、增效的水分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无花果的抗旱生理生化机制,评价无花果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以‘布兰瑞克’无花果为试验材料,采取保护地控水试验法,将土壤含水量设置为4个水平,分别为常规供水(CK,田间持水量的65%~75%)、轻度干旱(LD,田间持水量的50%~55%)、重度干旱(MD,田间持水量的40%~45%)、极度干旱(ED,田间持水量的30%~35%),对比不同干旱胁迫对无花果产量及叶片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花果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相对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均在ED处理下达最小值,分别较CK降低35.81%、44.40%。叶片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大明显增加,均在ED处理达到最大值,较CK分别增加260%、120%、473%;叶片游离脯氨酸(Pro)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酶的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强,均在ED处理下达到最大且分别高于CK 33%、90%、360%、6.2%;平均单果重在MD处理下出现最大值为62.11 g,较CK增加20%。ED处理下小区产量最大,达13.90 kg,较CK增加41%。综上,干旱胁迫对无花果产量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胁迫程度越强,无花果产量越低;无花果自身能通过调节渗透物质和酶活性对环境条件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5.
贵州辣椒光合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是贵州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和优势产业,但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性差,极易发生干旱,探明辣椒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对实现贵州地区辣椒优质高产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选取贵州省辣椒主栽品种辣丰三号,研究以土壤田间持水量80%为对照组(CK),在轻度(土壤田间持水量为70%,LD)、中度(60%,MD)、重度(40%,SD)和特重(20%,TD)胁迫下,辣椒的产量、生长量、光合特性和果实生理特性的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辣椒的果长、果粗、茎粗、株高、单果重以及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且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越加明显。同一处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Pn)表现出先上升后逐渐平稳的趋势,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Q)、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都显著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上升。干旱胁迫抑制了辣椒植株的生长,辣椒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较CK处理显著下降,LD处理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低于CK处理,但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逐渐增大(除LD和TD处理外)。综上可知,在贵州喀斯特干旱地区,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60%~  相似文献   

6.
以1年生长柄扁桃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的方法,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75%(轻度干旱胁迫)、75%~100%(对照)和100%~125%(水涝胁迫),研究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对长柄扁桃幼苗生长特性及蒸散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长柄扁桃幼苗生长及蒸散耗水具有明显影响,长柄扁桃蒸散耗水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长柄扁桃株高、基径、叶面积及新枝数的生长,但叶片衰老较快。水涝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长柄扁桃叶面积及基径的生长并能减缓叶片衰老,但不利于株高及新枝数的增加。综合分析认为,轻度水分胁迫是长柄扁桃幼苗生长的适宜土壤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烟草烟碱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定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肋烟为材料研究了采用乙烯利处理对烟碱转化株进行早期鉴定的有效性以及取样时间和部位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处理早期鉴定的转化株包括了所有调制后自然形成的转化株,还可以鉴别出一些在正常晾制条件下不能有效鉴别的低转化株;早期测定的烟碱转化率一般高于烟叶自然晾制后的烟碱转化率,有利于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鉴定结果将非转化株、低转化株和高转化株分别自交留种,后代群体分别有8.6%,59.8%和100%的转化株,表明鉴定方法是有效的,且通过转化株的鉴别和清除可以对品种进行有效改良。对转化株的鉴定从苗期到开花前都可以进行,移栽后4~6周取样测定更利于大批量处理和检测。不同部位叶片都可用于早期诱导和鉴定,但下部叶诱导时间短,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对清香木光合特性的影响,根据土壤田间持水量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梯度(W1~W6,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别为100%、80%、50%、30%、10%、5%)。以清香木为材料,利用Li-6400测量6个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梯度下清香木叶片的净光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了解清香木对水分过多或过少胁迫的响应,旨在为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清香木的培育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梯度下清香木净光合速率Pn值显著差异,总体Pn呈现“降—升—降”的态势,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具明显的午休现象。Pn下降主要受到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W1、W2受到气孔的限制,W3~W6受非气孔限制的因素影响,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气孔限制向非气孔限制转变。(2)18:00以后,除了W3以外,其他Pn出现负值,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生产力下降,植物死亡;W3则为水分适度的最佳选择,其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在50%和33.6%左右。(3)气孔导度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小而下降,土壤含水量在W3~W6时,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无明显,基本呈现平缓状态。W1~W6的Gs值在8:00时最大,主要是空气湿度引起。(4)水分利用率WUE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增加,适当的干旱胁迫有利于提高清香木光合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自制的玉米秸秆基纤维素保水剂(SAP)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利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AP吸水前后形貌变化,探究了SAP施用量对土壤持水性能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AP在土壤中吸水膨胀后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最大水分含量较不施SAP显著提高19.1%~67.6%,同时降低了前3天土壤水分蒸发速率。轻度(60%~70%田间持水量)和中度(40%~50%田间持水量)水分胁迫下,施用0.4% w/w SAP处理冬小麦总根长提高15.9%和24.7%,根系活力提高29.6%和43.5%,但充足供水(75%~90%田间持水量)时施用SAP对冬小麦根系活力无显著影响。因此,玉米秸秆基纤维素保水剂施入土壤后能够改善土壤持水性能,从而缓解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成熟期控水对烤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株生长及烟叶产量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株物质积累及烟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土壤长期干旱不利于烟叶生长,干旱后复水对烟叶生长无明显影响,且土壤水分对烤烟茎围和根系体积的影响均不显著;长期干旱不利于烤烟根、茎和叶等器官生物量提高,旱后增加复水量有利于根系生长;长期干旱显著降低烟株干物质积累,复水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但仍低于充分灌溉处理;长期干旱烟叶产量降低9.70%,旱后复水2次烟叶产量仅降低1.80%,且上中等烟叶比例比对照处理(相对土壤含水率70%~75%)提高2.88%,而单位面积产值仅减少1.09%。烤烟成熟期干旱胁迫后复水一定程度限制了烟株生长,但烟叶产量下降较少,上中等烟叶比重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11.
烤烟成熟期控水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叶主要碳氮化合物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叶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和烟碱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70%~85%,烤烟生长后期(移栽后约83天)烟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较高;干旱胁迫降低碳代谢,而干旱后复水碳代谢增强。70%~85%土壤含水率,烤烟总氮和烟碱水平较低;干旱胁迫促进氮代谢,总氮和烟碱含量较高;干旱胁迫后复水,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协调烟叶碳氮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期间的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世琦  易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325-330
本文根据MODIS数据,基于植被供水指数法(VSWI),通过对2006年6月10-9月21日期间的12个时相的全市干旱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得到了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期间从旱情发生-旱情加重-局部缓解-旱情再次加重-旱情彻底缓解的整个演变过程。为了验证VSWI方法对2006年重庆特大干旱监测的准确性,结合全市同时期170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土壤湿度资料,对此次监测过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MOIDS数据的植被供水指数法可以对重庆市夏季干旱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反馈,VSWI与土壤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同时VSWI指数与土壤墒情数据的相关性与高程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菲油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菲油果幼苗生长所需的最适土壤水分条件,对所试材料的耐性进行初步研究,采用不同梯度的土壤水分含量(20%、40%、60%、80%)分别对1年生菲油果扦插苗进行栽培处理,正常管理作为对照。通过对菲油果幼苗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如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菲油果幼苗对不同土壤含水量的耐受特性,并探索菲油果适宜生长的水分含量区间。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量处理下,菲油果幼苗均可以生长;当水分含量高于80%时出现淹水胁迫,表现为茎干生长过快,其POD、SOD活性也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为持续上升;水分含量低于20%时出现干旱胁迫,菲油果则表现出生长受到抑制,POD、SOD酶活则随着胁迫的加剧,均出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菲油果在40%~50%的土壤质量含水量范围内生长最为健壮;所试材料在一定时间内(50天)对不适宜的含水量具有一定耐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华南茶区存在的季节性缺水问题,研究分析了不同茶树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为配套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35%)和重度水分胁迫(20%)条件下,5个茶树品种‘黄棪’、‘金萱’、‘英红九号’、‘鸿雁12号’、‘青心1号’1年生幼苗光合作用及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茶树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WUE等生理指标均产生明显影响;水分胁迫下茶树的Pn、Tr、Gs都下降,WUE均值的降幅比Pn的小。‘英红九号’在水分胁迫下Pn、WUE降低幅度均最大,T3处理时Pn的均值为1.47μmolCO2/(m2·s),比CK下降80%,WUE平均值比CK降低51.5%;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金萱’、‘鸿雁12号’、‘青心1号’对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较强,‘英红九号’最弱,在进行品种推广时需注意相应栽培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木品种抗旱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乌兰布和沙区主要抗旱树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5 种灌木(柠条、籽蒿、网状沙拐枣、唐古特白刺和花棒)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 种灌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柠条的水分饱和亏、束缚水、束/自、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他灌木。(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 种灌木水分生理参数进行综合评价,5 种灌木的抗旱性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柠条>白刺>沙拐枣>花棒>籽蒿。  相似文献   

16.
西峰黄土高原土壤湿度与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研究西峰土壤湿度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关系,以便合理安排田间管理,增加冬小麦产量,提高质量,利用西峰1981—2008年28年0~100 cm逐层土壤湿度资料、西峰农试站试验田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土壤含水量与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关系,并计算贡献率,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西峰冬小麦气候产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年际变化基本一致;3—5月中旬,冬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逐渐从浅层向深层发展;5月中旬—7月上旬,深层含水量是冬小麦所需的主要水分来源;8月中旬—9月上旬,土壤蓄水;9月中旬—10月上旬,浅层水分的贡献率最大。土壤含水量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相关性上,蓄墒期中上层(0~40 cm)最为明显,生育前期各层都显著相关,中上层(0~50 cm)尤为显著;生育中期各层相关性显著,生育后期上层0~20 cm为负相关,50~90 cm层为正相关;影响率上,蓄墒期明显的是30~60 cm及80~ 100 cm层,前期是10~40 cm及70 cm、90~100 cm层,中期是30~40c m层及80~100 cm层,后期是60~ 100 cm层,年平均为20~40 cm、60~100 cm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率,确定沙区杨树人工速生林的合理供水量,实现杨树人工林的科学化管控目标,通过4年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乌兰布和沙区‘小美旱杨’林地不同年供水量(1500、3000、4500、6000、7500 m3/hm2)下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供水量对土壤的增湿效应存在差异。各土层、各月土壤含水量均随供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年供水量的土壤含水量峰值出现在7月,而其他的出现在6月;‘小美旱杨’速生丰产的年供水量阈值为7500 m3/hm2,它能使剖面土壤水分补给层达70 cm以上,且补给层以及6-9月高温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均保持在20%以上;供水量越大,土壤含水量随树龄增加而降幅越大。年供水量每增加1500 m3/hm2可提高土壤贮水量4.69%~7.43%,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1.42%~15.5%;供水量对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明显;随供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分亏缺明显趋于平缓,土壤温度递减,在同一土层内下降1.66~3.26℃,沿剖面向下降低8.64~9.66℃。最小和最大供水量应分别在4月低温期和7月高温期进行,以满足林木生长的水分和温度之需。  相似文献   

18.
调亏灌溉对成熟期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调亏灌溉对成熟期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采用盆栽,在成熟期将土壤相对含水率控制在(40±5)%、(60±5)%、(70±5)%、(80±5)%,测定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为指导大面积烤烟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当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5)%时,‘云烟97’各类致香物质总量均最低;(2)当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时,‘云烟97’各类致香物质总量均最高;(3)不同土壤水分对‘云烟97’单一致香物质的影响不一致;(4)烤烟成熟期(60±5)%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各类中性香气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干旱条件下保水剂保水效果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湘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98-201
研究在干旱条件下保水剂保水效果,及其对棉花产量和产量带来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次研究设5个处理,即土壤保水剂施用量为0 (CK)、15 (T1)、30 (T2)、45 (T3)和60 kg/hm2 (T4),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和田策勒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各处理与对照的土壤含水量在0~30 cm的土层中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0~10 cm土层中各处理保持在14.62%~15.53%之间,10~30 cm保持在16.35%~17.95%之间;而在30~40 cm土层中,对照与各处理间的土壤中含水量差异明显(P<0.05),T1、T2、T3和T4土壤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6.6%,7.45%,7.9%和7.8%。(2)相比CK,T1、T2、T3和T4产量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籽棉产量最高为2868.90 kg/hm2 (T2)。从经济效益分析可知,处理T1、T2、T3和T4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600.30、9649.80、6937.50、6543.45元/hm2,其中30 kg/hm2 (T2)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为16.08。试验区施用保水剂后土层土壤水分有增加的趋势,施用量在30 kg/hm2时棉花产量最高,此时经济效益也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云南6 个甘蔗品种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确定各品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在人工控水造成干旱胁迫的条件下,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水分含量和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系统聚类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6 个甘蔗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闽糖69-421’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新台糖22’和‘桂糖11’表现为中度抗旱性,‘粤糖86-368’、‘滇蔗01-58’、‘粤糖93-159’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