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 ,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但与先前相比 ,其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 ,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 ,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 ,疫点显著减少 ,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 ,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 ,发病率不高 ,病势较缓和 ,死亡率减低。仔猪死亡率较高 ;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 ,病理变化也不典型。由于病原毒力降低 ,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 ,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  相似文献   

2.
李尚波 《养猪》2005,(4):61-62
四猪瘟的免疫防制猪瘟(Hog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3.
正1猪瘟的免疫问题过去几年猪瘟流行呈地区性散发流行,疫点显著减少,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死亡率减低。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不典型。近几年猪瘟在一些地区和猪场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  相似文献   

4.
养猪业是峨山县发展畜牧业的主导产业,而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其病理变化特点为细小血管变性,从而引起内脏出血、梗死和坏死,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我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猪瘟预防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以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大规模的急性发生和流行。但是,目前猪瘟仍零星散发,且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给猪瘟的诊断及防制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现将猪瘟的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发病特点、综合防制浅析…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一种早已被人们熟知的疾病,由于其对猪的危害大,国际兽疫局将该病列入A类传染病,属国际重要的检疫对象。由于我国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也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发病原因复杂。为此,本文就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诊  相似文献   

6.
谈当前猪瘟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应用疫苗经过长期免疫后,目前已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仍有散发性的疫情存在。并且其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成年猪发病率不高,疫情较缓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尹广东 《养猪》2006,(3):68-69
猪瘟(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须依赖于实验室才能确诊;并出现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瘟病毒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virus)成员之一,是单股RNA病毒,其易感各种品种、年龄猪,一年四季都可感染且传染性极强,猪一旦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虽然普遍实行猪瘟疫苗强制接种政策,但由于受猪瘟疫苗质量、防疫程序、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一些猪场仍时有发生,与以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临床由典型向非典型转变,症状显著减轻,仔猪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夏道伦 《兽医导刊》2013,(10):19-21
近年来,猪瘟在我国虽然没有大规模流行,但在一些养猪场户中猪瘟仍然常常呈散发性流行,而这种散发性流行与之前相比较,其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临床上由典型猪瘟向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转变;猪的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且死亡率降低,多表现为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则死亡率较低或可耐过;发病猪群没有季节、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差异,猪群一旦感染,其免疫系统会遭到破坏,患猪的免  相似文献   

10.
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在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防控中,猪瘟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猪瘟流行中,除典型病例外,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由于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已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  相似文献   

11.
猪瘟(HC)是由猪瘟病毒(HCV)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理变化特征是毛细血管变性所引起的出血、梗塞和坏死。我国对猪瘟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视,它目前仍然是我国养猪业的一大主要疫病。1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现已使烈性、急性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流行形式已由频发的大流行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区域散发性流行。大多数病例表现多样化,出现非典型猪瘟、无名高热及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  相似文献   

12.
自1954年我国自行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来,虽然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是猪瘟仍在我国不间断地流行。而且其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从过去的大流行转变为地区性散发,疫点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猪瘟在湖南的流行情况,2004年5月至2004年9月,从湖南11个地市共收集了54个猪场的疑似猪瘟猪病料及其背景资料,其中发生猪瘟的猪场21个。通过对这些病料检测、背景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了湖南目前猪瘟流行的状况:临床症状典型的急性猪瘟和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慢性猪瘟并存,多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Ⅱ型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发病猪群以断奶以后的保育仔猪为主,但育肥猪和肥猪也有发病,占总发病率的28·6%;从外来猪场引进猪混群后发病率比自繁自养高;该病主要以猪场为单位呈点状散发,未有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14.
猪瘟是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先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区域性流行,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主要表现为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母畜表现为繁殖障碍、胎盘感染,幼仔多为先天性感染导致免疫耐受。青年猪常常是混合感染居多,还有无临床  相似文献   

15.
猪瘟被国际兽疫局列入A类传染病,属国际重要检疫对象。由于我国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又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迹象,临床症状也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发病原因复杂。为此,本文就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和防制措施等问题,作简要探讨,希望对养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以广泛性出血、梗塞、坏死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目前在各国的猪瘟流行中,除典型的病例外,猪瘟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猪瘟防制策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发生和大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疫点显著减少 ,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得到有效地控制,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哑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养猪场的免疫程序大同小异,其基本情况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猪瘟流行新趋势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典型猪瘟频发的大流行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日益严重,同时发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甚至一些免疫后的猪也会发病,母猪持续性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先天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现象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猪瘟流行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不典型和不显症状的病程。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毒所致感染则可能不被觉察。由于猪瘟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养猪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至今仍是养猪业的大敌。目前猪瘟在我国广大散养农户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在少数规模化猪场仍有发病的报道,特别是在免疫过的猪群中发病,包括初生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发病死亡,怀孕母猪及后备猪发病死亡、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等。本文就规模化猪场猪瘟防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及建议。一、病原猪瘟是由黄病毒科(Fla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