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羊群经过漫长的冬季,膘情一般都很差,体质瘦弱,天然草场却枯草稀疏、青草未萌或刚萌,寒暖多变,风沙较大,正是青黄不接的春乏时期,稍一疏忽往往会因春乏造成大批死亡。春季养好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魏好 《油气储运》2006,(3):60-60
“春因秋乏夏打盹”.阳光普照的日子,人特别容易犯困,尤其是午饭后,往往无精打采。其实春困并不是睡眠缺乏,而是与人们所吃的高脂、高糖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冬季气候寒冷,昼短夜长.牧草枯萎,饲草营养价值较低.羊体热量散失较多,而大多数母羊又处于怀孕期.羊群对营养物质需要较多。羊常因采食不饱,出现掉膘,抗病力下降.造成羊只死亡.流产死胎.俗成“春乏”为保证羊群的安全过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春季有的山羊发生“春乏病”,且以周岁左右的幼单多发。其表现为体瘦,精神萎靡,毛乱无光,呆立或爬卧,少食或不食,粘膜苍白,心跳加快,体温多正常或稍低,多在7—15日内衰竭或诱发其它疫病而死亡。发病期多持续到羊能吃饱新草后结束。  相似文献   

5.
管 就是以放牧为主、适量补饲的饲养管理方法。除利用夏秋的季节优势早出晚归抓好膘情外,还要在秋、冬、春三季的饲养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坚持每年都要备足春冬淡季饲草饲料:二是储足精料,适量补饲。每年按适龄母羊数,每只每年补饲精粮20—30公斤,并将补饲对象向种公羊,怀孕羊只和乏弱羊倾斜,直至换青后断精料;三是跟群放牧。即在放牧时人不离羊群,采用轮回放牧,  相似文献   

6.
从甘肃省各地区大规模进行的綿羊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发现成年綿羊线虫病季节动态的基本特点是:冬季感染降低,春季感染逐渐升高,形成全年中最突出的春季高潮,然后在春夏之交(通常是六、七月间)感染突然下降。本文对上述基本特点,参照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幼虫发育受阻现象,“自愈”现象以及大、小有机体矛盾统一的观点,进行了免疫学的探讨,最后联系到绵羊春乏死亡和春季线虫感染高潮的一定关系并提出了羊只安全渡过“春乏”季节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川西横断山区气候寒旱,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绝大多数草本植物返青晚、生长慢,人工草地资源匮 乏,冬春季节牲畜饲草贮备不足。该文在对区域内牧草缺乏和生态问题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 高产牧草品种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地的新模式来缓解和释放天然草地载畜压力,对川西横断山区脆弱生态系统恢复和 提高该地区草牧业市场竞争力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河高寒草地放牧家畜冷季体重变化动态及其补饲措施进行了试验和探讨。试验查明了放牧绵羊活重变化和失重规律,为解决放牧绵羊春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牧区养牛时常发生“冬瘦春乏”的现象,这使许多养牛户感到十分伤脑筋。下面将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十七道沟村的5个养牛户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介绍如下: 这5个养牛户共养牛90头,其中母牛11头,育肥牛75头,犊牛4头。过去由于单纯靠放牧养牛,经过一冬一春牛要掉膘25%左右,形成“夏饱、秋肥、冬瘦、春乏(死)”的状况。结果是四低一高,即:成活率低,这5户在1983年养可繁母牛8头,仅产活3头;出栏率低,肉牛3—4年才出栏,出栏率仅6%;饲草饲料利用率低,科学养牛,肉牛一年半出栏,自然放牧要3—4年才出栏,白白浪费了近2年的饲草饲料;由此必然造成经济效益低,饲养成本高。这五户认为养牛形成“冬瘦春乏”的原因是畜与草、营养供与求之间失去平衡。过去他们养牛冬天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冬季严寒,这一时期是北方养羊最困难的时期。羊群常因环境质量和营养水平下降而感染疫病,出现"春乏"死亡的现象。进入春季天气虽然转暖,但昼夜温差大,并且春季气候干燥,刮风较多,有利于病原体的传播,也是羊群疫病的高发期。因此,如何搞好羊群安全越冬渡春,减少羊群发病死亡率,是北方地区养羊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北方冬春季节常见羊病的防治技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时修伟 《农村科技》2011,(11):57-58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多头蚴寄生在中间宿主的脑部,可引起动物多种神经症状。主要侵袭1~2岁绵羊及山羊,山区发病率较高,尤其在羊只剪毛后或春乏时多发,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郁金香在天山北坡低山带广为生长,是早春草场返青最早的牧草,也是很好的观赏植物。其生长发育快,适应能力强。茎细叶嫩、多汁柔软、适口性高,各种牲畜喜食,其中以羊最喜食。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2.52%.粗脂肪4.25%,粗纤维仅有12.57%。在早春牧草青黄不接时,为牲畜提供了青绿饲料,春季羊只放牧后,对恢复体力、消除春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有近5个月的时间。这一时期是北方养羊最困难的时期羊群常因环境质量和营养水平下降而感染疫病,出现"春乏"死亡的现象。如何搞好羊群安全越冬,减少羊群发病死亡率是北方地区养羊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后备母猪乏情是繁殖障碍症的重要表现,后备母猪到达一定年龄和达到一定体重后不发情、发情症状不明显或安静发情等都统称为后备母猪乏情,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外来品种及其杂交的后备母猪5-6月龄就进入初情期,如果超过了7月龄或体重达到120kg后,还没有出现过一次发情症状,就可视为乏情。后备母猪乏情在母猪养殖场普遍存在,给养猪场增加了饲养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乏情是一个常见问题。使乏情母猪发情、配种并受胎,对提高母猪的经济效益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16.
山羊经过较长的冬季枯草期后,膘情普遍下降.进入春季后,嫩草刚刚吐绿,但羊啃不上青草,放牧时往往东奔西跑,体质消耗大却吃不饱,形成所谓的"跑青",往往容易造成身体瘦弱而引起"冬乏春死"现象.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广大的草原畜牧业,以放牧为主;但牧草生产的明显季节性与家畜营养的长年相对稳定性形成尖锐矛盾.特别是在枯草季长达八个月之久的高山草原,这一矛盾更为突出。冷季由于饲料不足而发生春乏死亡,正常年份成年家畜死亡率达5%左右,灾年高达  相似文献   

18.
燕麦是禾本科一年生粮食、饲草作物。它的生育期短,在北方广大高寒农牧区种植,普遍受到欢迎,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燕麦,作为家畜的冬春补饲,在解决家畜的春乏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燕麦的扩大种植,生产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有些地区燕麦的“花稍”严重,不结实或结实差。在干旱地区如何经济的利用水,肥,如何掌握住适时灌水,施肥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早的加以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资料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19.
羊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寄生脑部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严重寄生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多发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和山羊,尤其在羊只剪毛后或春乏时多发。近年以来,笔者手术治疗绵羊多头蚴病60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母猪乏情是困扰养猪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遗传疾病、发育不良、体况不良、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饲料中毒素、不适当的饲养管理等均可造成母猪乏情。通过对母猪乏情因素分析,提出了预防母猪乏情的措施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