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已封闭饲养40多年的AMS封闭群大鼠的正常核型,G带核型和生化金矿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大鼠染色体数目为42条,其中第2和第4-10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为末端着丝粒,第14条常染色体为中着丝粒,第1,3,11-13,15-20条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X染色体缺乏多形性,为单一的Xt型;染色体G带带型基本上与标准模式图相符。  相似文献   

2.
西藏砂生槐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砂生槐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2x=18=12m(4SAT)+6sm,即6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3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2对染色体的短臂和第4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各带1对随体。  相似文献   

3.
四川黄牛的分类地位与染色体G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荣慈  袁季广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1):19-24,F003
为了进一步研究四川黄牛的遗传特性及分类地位,本文以瘤牛(印度辛地红牛,我国海南牛)和普通牛(西门塔尔牛、成都黑白花牛)为对照,采用GTG技术进行四川黄牛G带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黄牛G带核型与瘤牛相似,与普通牛不同。主要表现在Y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顺序上,四川黄牛和瘤牛Y=AG带带型:近端区至少2条暗带,远端为较宽明带,末端为狭窄暗带。普通牛Y=SM,长臂至少2条暗带、短臂为较宽明带,末端狭窄暗带,短臂G带分布与前两种牛长臂远端一致,可能是臂间倒位的结果。G带研究支持前文认为四川黄牛分类应属Bos indicus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骨髓法制备经营田鼠染色体标本片,并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营田鼠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8,雄性染色体核型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异配型性染色体XY组成,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同配型性染色体XX组成。1~9号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包括Y染色体),10号为近端着丝粒(st)染色体,11~18号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包括X色体)。19对染色体共分布有370条G带(雄性365条),其中深带190条,浅带180条。因此,经营田鼠的染色体数目、G带具有明显种的特征,与其他鼠类不同。  相似文献   

5.
草原红牛染色体核型与C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了草原红牛染色体核型及C显带,并着重分析了Y染色体的形态。结果表明:草原红牛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60,公牛为XY,母牛为XX,常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草原红牛C带带型特征与已报道的普通牛C带特征相一致:所有常染色体着丝粒区深染,常染色体臂和整个X染色体为浅染,Y染色体为半深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环江香猪染色体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环江香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其性染色体为X Y(♂)、X X(♀)。18对常染色体分为A、B、C、D四个形态组,核型呈10sm 4st 10m 12t。染色体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大小介于第9对和第10对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金定鸭染色体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核型研究结果表明:金定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NF=84(♂)或NF=83(♀),1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具有明显短臂,属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常染色体和W性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按大小顺序排列,Z为4号,W为7~8号。C-带研究发现:W染色体整条深染,极易识别。Ag-NORs研究结果表明:Ag-NORs常位于1号、2号、3号、6号染色体及Z染色体和一对小染色体上,Ag-NORs数目分布范围为1~6,平均每个细胞的Ag-NORs数雌鸭中为3.04雄鸭中为3.06。  相似文献   

8.
对獭兔体细胞染色体常规组型、G-分带核型和18S+28S NoRs定位及数目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獭兔的染包体常规组型为2n=44,12m+11sm+12st+9t;獭兔G-分带核型与Read-ing会议制定的家兔标准G-带核型基本一致;獭兔的Ag-NoRs定位于13、16和20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以及21号染色体长臂端部,单个细胞银染颗粒数目分布范围为1~6个,平均数为3.68个,众数为4。本研究还从细胞遗传学水平对獭兔的品种特征以及与其他品种家兔比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鲁西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0头鲁西牛(♂37,♀3,2n=60)染色体的 G 带,R 带,C 带及Ag-NOR,着重分析了 y 染色体的形态及带型。在常规 Giemsa 染色的分裂相上,y染色体和小的常染色体形态相近。经常规—C 带连续染色,准确识别出 y 染色体之后测量了18条 y 染色体,臂比为3.19,属亚端着丝点染色体。y 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与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短臂在 G 带、C 带的带型上差别很大,表明构成它们 DNA的硷基成份有差别。统计的152个细胞的 Ag-NOR 中,平均每细胞 Ag-NOR 数为5.81±1.38,变化范围2—9。按染色体长度排列,NOR 位于2、3、4、11、22(或21)和28号常染色体末端。第22(或21)号染色体上存在 NOR 在其它牛种上尚未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徐淮白山羊的染色体核型、C-带。结果表明,徐淮白山羊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的大小介于1号和2号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公羊核型为60.XY.母羊为60.XX。大部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显示阳性C带。  相似文献   

11.
丹麦红牛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7头(3公4母)丹麦红牛的染色体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丹麦红牛二倍体为2n=60,公平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x染色体为一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一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臂比为1.722。丹麦红牛的核型和C带带型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观察统计了343个细胞的Ag—NoRs数,平均每细胞为5.314±0.181,变化范围为2~9个。分析了正常半体细胞多倍体的出现率,平均为3.4±1.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洛阳地区八点黑獭兔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八点黑獭兔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4,公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Y;母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X。21对常染色体中,1~8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9~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12~17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8~2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八点黑獭兔的带型基本上与其他家兔品系的染色体带型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析并比较了美系獭兔与皱襞型獭兔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美系獭兔和皱襞型獭兔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4,其中21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XX(♀)、XY(♂)。常染色体分为4组,A组(1~9号)为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10~13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C组(14~17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组(18~21号)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两组兔常规染色体核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法研究了豚鼠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结果表明:豚鼠染色体核型为2n=64,雄豚鼠为XY,雌豚鼠为XX;在常染色体中,亚中着丝粒或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有14对、端着丝粒的有17对;X染色体为中着丝粒,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所有染色体均能出现明显的C带带型,其中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被深染,两个臂均为浅染;Y染色体几乎全部深染,极易识别。染色体标本经G显带技术处理后,豚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浅染,两臂上显示出清晰的G-带带型。Ag-NOR s位于1、19、20号染色体上,Ag-NOR s的众数为3个,分布范围1~6之间,Ag-NOR s具有多态性,在不同的染色体上银染的颗粒大小、深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和常规染色体制备分析技术,对青海省家驴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家驴染色体数目为2n=62,常染色体形态类型为16sT 14sM 14M 16T,性染色体类型X为sM,Y为T,公、母驴染色体核型式为62,XY和62,XX;染色体总臂数为NF=♂107、♀108。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以及G—带、C—带技术,对云南小耳猪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表明小耳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38。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量结果,将所有常染色体分为四组:A组,1—5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B组、6—7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C组,8—12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D组,13—18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点染色体,Y为最小的近中着丝点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染色体带型。C—带分析揭示,1号和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皆为深染,而Y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整个长臂深染尤为明显,其余各对染色体的C—带染色则随着不同细胞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广西本地水牛与么拉水牛染色体组型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形态分析和G、C带技术,研究广西本地水牛和么拉水牛的染色体组型。两种水牛染色体的差异:1.么拉水牛比广西水牛多1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在么拉水牛组型中列为9号。2.么拉水牛的1号染色体是较小的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广西水牛则是较大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两种水牛的Y染色体均不显C带,但是,么拉水牛Y染色体臂的末端具一着色带,广西水牛则无显示。么拉水牛Y染色体与X染色体长度的比值是0.4103,广西本地水牛是0.3658。  相似文献   

18.
贵州香猪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香猪(久仰香猪、剑白香猪、从江香猪)为试验组,长白猪为对照组,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香猪类型及长白猪淋巴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38;香猪染色体核型组成为10sm 4st 12m 12t,长白猪则为8sm 4st 14m 12t;性染色体雌性均为XX,雄性均为XY,X、Y属中着丝粒染色体,Y是中着丝粒染色体相对长度最短的一条;3,5,6,7和9号染色体的臂比值各香猪类型与长白猪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1,5,6,8,9和11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各香猪类型与长白猪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香猪类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家蚕有丝分裂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蚕品种Y1000、Y2000的早期胚胎(蚕卵)为材料,空气干燥法制片,得到具一定长度和缢痕为特征的胚胎体细胞早中期染色体,并对其进行相对长度计算和核型分析。经对23个分散好、完整的分裂相的分析表明:家蚕早期胚胎(蚕卵)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中有异型性染色体存在,Z染色体是核型中最长的,通常具有亚端和亚中部次缢痕,W染色体很短,约相当干Z染色体的1/3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手段,对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饲养的哈白兔×日本大耳兔F1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的染色体数目2n=44,染色体臂数NF=78(♂);常染色体类型1~7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8~10对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11~16对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7~21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性染色体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SM),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公兔核型式为44,X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