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柠条豆象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柠条豆象的防治试验,从营林措施、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等3个方面进行试验处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柠条豆象对种子的为害程度,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2.
柠条豆象的防治试验,从营林措施、药剂防治、种子处理等3个方面进行试验处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柠条豆象对种子的为害程度,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3.
柠条豆象在大面积柠条林中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柠条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调查了柠条豆象的生长及发生规律,并对其最佳防治时期和化学防治药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柠条豆象危害主要发生在成虫羽化期(柠条开花盛期后,嫩荚形成时),柠条豆象成虫既取食叶片也进入荚果中蚕食种子,此期对柠条的危害最大,因而防治柠条豆象以于柠条豆象成虫羽化期毒杀成虫(危害产生中)和产卵期毒杀虫卵(危害产生前)为佳;以施用氧化乐果5.00 mL/L、高氯·马2.00 mL/L、阿维菌素5.00 g/L防治柠条豆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于2001~2003年对紫穗槐豆象分别进行了仓库防治和林地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仓库防治选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1000倍浸种10min,或用原液浸渍麻纸分层放入袋内,杀虫效果均达99%以上,且3种处理后的处子发芽率比对照低0.2%~15.0%;林地药剂防治的不同处理的杀虫效果,除25%杀虫脒500倍液效果稍差外,其余的杀虫率和防治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5.
徐明 《北京农业》2013,(30):106
紫穗槐豆象是森林植物检疫性害虫,在吉林省1 a2代,以2~4龄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成虫羽化;第二代幼虫7月下旬化蛹,8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基于此,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检验和除害处理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蚕豆是四川种植面积最大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受气候与贮藏环境影响,豆象危害严重。豆象不仅影响品质且严重影响产量,直接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2012~2013年连续两年在成都、内江、南充、乐至、达州等蚕豆主产区进行仓储豆象危害调查发现,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几乎不采用任务防治措施,且贮藏时用密闭性较差的编织袋和塑料袋保存,导致豆象危害十分严重,最重可达80%以上。为此,研究常用杀虫剂的豆象防效及增产效果,筛选高效、  相似文献   

7.
朱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12-781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解剖图对比、解剖镜观察等方法,对菜豆象、四纹豆象、鹰嘴豆象、绿豆象4种豆象进行了区别鉴定,从外形特征和雄性生殖器等4个方面绘制了识别表,并对该类豆象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穗槐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穗槐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随着盐浓度和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NaCl、Na2SO4、NaHCO3、Na2CO3按摩尔比1∶1∶0∶0混合,混合盐总浓度分别为15、30mmol/L时,发芽率分别为62.12%、60.00%,略低于蒸馏水对照(63.33%);上述4种盐按9∶1∶1∶9、1∶1∶1∶1混合,对应的混合盐总浓度为120、200mmol/L时,发芽率分别仅为8.38%、7.33%;按9∶1∶1∶9混合,混合盐总浓度为200mmol/L时,胁迫强度超出紫穗槐种子的忍受极限,所有萌发指标均为0。说明紫穗槐种子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盐碱胁迫抑制紫穗槐种子的萌发,其中高盐高pH值的抑制作用最大。盐胁迫和碱胁迫相互协同,共同影响紫穗槐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紫穗槐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寻找提高紫穗槐种子发芽率的最佳方法。[方法]先对收购于沈阳市的种子用不同化学试剂和热水进行各种处理,然后催芽处理,观察统计发芽数。[结果]98%硫酸处理20 min、20%KOH处理与75℃热水处理分别是各种处理方法中的最佳处理,此时紫穗槐的发芽率分别可达到43%、45%与48%。经过显著性分析,以及结合今后紫穗槐生产成本的控制与技术推广的难易程度考虑,75℃的热水处理是最佳的处理方法。[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紫穗槐种子繁殖生产与技术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绿豆豆象发生的特点,对其防治药剂进行筛选,研究新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2 h+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排序为:浸种+喷雾喷雾浸种。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西部干旱地区,柠条豆象、豆荚螟、柠条种子小蜂3种柠条种子害虫成虫期均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上旬;豆荚螟卵与柠条豆象卵出现于5月下旬,卵的数量增加高峰均在6月上旬;豆荚螟幼虫出现于6月上旬,柠条豆象和柠条种子小蜂幼虫出现于6月中旬;7月上旬,3种害虫的幼虫绝大部分进入老熟阶段.豆荚螟卵和柠条豆象卵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中、下部较少;萼筒外的柠条豆象卵量高于萼筒内,64.58柠条豆象卵位于萼筒外,35.42位于萼筒内;柠条豆象卵的孵化率呈逐日上升态势,7月上旬,柠条豆象卵死亡率达62.14;由6月上旬至6月下旬,豆荚螟卵的死亡率呈逐日增加态势,但因其全部位于萼筒之下,死亡率很低,6月下旬达到13.33.萼筒外柠条豆象卵的存活率低于萼筒内;萼筒外卵的孵化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萼筒内.  相似文献   

12.
介绍紫穗槐种子繁育苗木技术,通过紫穗槐种子催芽 开沟 播种 间苗 灌水 施肥管理等技术过程繁育紫穗槐苗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紫穗槐(AmorphafrutiicosaL.)和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几种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紫穗槐种子播于培养皿第2d发芽率开始逐步增加,刺槐种子播于培养皿第4d发芽率开始迅速增加,4.5d时超过紫穗槐;紫穗槐和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ZR含量变化较小,GA、IAA含量变化趋势大体相似;在播种后第5d,紫穗槐种子ABA含量开始下降,而刺槐种子ABA含量继续上升,这与2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2种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刺槐种子萌发5d之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而紫穗槐种子萌发5d之后过氧化物酶活性仍然保持平稳不变,这种变化趋势与相应的发芽率变化呈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甘草种子害虫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宁夏盐池高沙窝和永宁征沙渠的野生、人工种植甘草田进行调查和室内剖种观察.统计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种子害虫种类及其数量,分析研究甘草种子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及生活史,并提出甘草豆象和甘草种子小蜂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5.
瘤背豆象属4种检疫性害虫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鹰嘴豆象、灰豆象、四纹豆象、绿豆象等4种具有检疫性害虫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检疫地位、生活习性作了描述,根据雄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编制检索表,对该类害虫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紫穗槐(Amorpha frutiicosa L.)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几种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紫穗槐种子播于培养皿第2d发芽率开始逐步增加.刺槐种子播于培养皿第4d发芽率开始迅速增加.4.5d时超过紫穗槐;紫穗槐和刺槐种子萌发过程中ZR含量变化较小.GA、IAA含量变化趋势大体相似;在播种后第5d.紫穗槐种子ABA含量开始下降,而刺槐种子ABA含量继续上升.这与2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2种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刺槐种子萌发5d之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而紫穗槐种子萌发5d之后过氧化物酶活性仍然保持平稳不变.这种变化趋势与相应的发芽率变化呈现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8种盐生植物种子萌芽期的耐盐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盐胁迫下种子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指标的测定,分析了白花草木樨、香豌豆、白蜡、杜梨、沙枣、紫穗槐、小果白刺、柽柳种子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50 mmol/L Na Cl溶液对小果白刺、白花草木樨、香豌豆、白蜡、杜梨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对沙枣、紫穗槐和柽柳有轻度抑制作用。当Na Cl浓度超过100 mmol/L时,8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当Na Cl浓度达到300 mmol/L时,白花草木樨、香豌豆、白蜡、杜梨、沙枣的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均为0,紫穗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为2%,说明胁迫强度超过了上述6种植物种子的忍受极限,而小果白刺、柽柳种子仍具有一定的活力,柽柳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小果白刺,表明柽柳种子在高浓度的盐胁迫下耐性最强。综合分析表明,在各种盐浓度下,白花草木樨、香豌豆、白蜡的耐盐性最弱;杜梨、沙枣、紫穗槐、小果白刺的耐盐性中等;柽柳的耐盐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豇豆属3种主要食用豆类的抗豆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国栽培的豇豆属食用豆类主要有绿豆(Vigna radiata)、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象是危害这些食用豆类作物的重要仓储害虫。防治豆象危害最为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豆象品种。中国豇豆属食用豆类抗豆象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抗豆象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本文将从抗豆象资源搜集、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抗豆象分子标记、抗豆象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小豆和豇豆3种主要豇豆属食用豆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光、热防治法播种前种子暴晒1~2天可杀灭病虫。将含豆象的种子装入筐中,焯25~30秒钟,速从沸水中捞出过凉水,可杀死豆象。用55℃温汤浸种15~20分钟,可杀灭种子上病原菌。烧制土杂灰作苗床盖土,既疏松易出苗,又无病  相似文献   

20.
水分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基本外部环境条件之一,配制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土壤水势梯度(-0.2~-1.0 MPa),测定紫穗槐的萌发数量、生物量、叶绿素SPAD值等指标,以期研究水分胁迫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水分胁迫与种子最终萌发率的线性回归方程:y=-0.034 8x2+0.594 7x+0.646 6,得出紫穗槐种子萌发的耐旱极限值为-1.025 MPa。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紫穗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增加,表现为初始萌发时间推迟,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叶绿素SPAD值和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轻度(-0.2 MPa)、重度(-1.0 MPa)干旱胁迫对紫穗槐种子叶绿素SPAD值变化的影响较明显,中度(-0.4 M、-0.6 M、-0.8 MPa)干旱胁迫下的影响相对平缓。可见紫穗槐可作为某些干旱地区生态恢复的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