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胜利白猪Ⅱ系母猪与国外瘦肉型猪及合成公猪配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胜利猪 系母猪、国外瘦肉型公猪“杜洛克”、“汉普夏”及合成公猪“杜汉”、“汉杜”、“杜皮”为主要研究材料。试验猪 1 36头 ,分为 6个组 ,屠宰测定 5 0头。试验组日增重以汉杜× 、杜皮× 组合最好 ,杂交优势显著 ( p<0 .0 1 )。料重比以汉杜× 、杜皮× 组合最好。胴体瘦肉率以杜皮× 组合最好 67.5 1 % ,且肉质较好 ,按肉猪产肉能力综合评价指数计算达 2 384.2 3分 ,名列其他各组之首  相似文献   

2.
不同营养水平对瘦肉猪饲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不同营养水平对瘦肉型猪的饲养效果,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1月在内江市农科所猪场进行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猪选择与分组从内江市农科所猪场1989年秋产和1990年春产双月断奶仔猪中选出产期、体重接近,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的长×社内、长×汉内、长×内(对照)3个组合,连续进行两期试验。每个杂交组合仔猪27头,并随机各分成3组,每组9头,按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分两个阶段试验,前期20—60千克,后期60—90千克。参试猪30—40日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适合南方红壤丘陵区饲养条件下的肉牛杂交组合及配套饲养技术,在经同营养浓度中等营养水平育肥的“西×本”、“皮×西×本”、“夏×西×本”和““利×西×本”4个杂交组合试验牛中每组选择公、母各1头,24月龄,体重相近的牛进行了屠宰性能及肉品质量测定,并作了详细的分析、讨论。试验表明,4个杂交组合的牛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均达到国内同类较高水平,特别是高档肉部分都在13kg以上,产肉性能以“皮×西×本”最优。各组合牛肉肉质多汁味浓、细嫩,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含量丰富,眼肌面积大(106.74~119.1cm2),大理石纹均在2级以上。  相似文献   

4.
结果二、以民猪为母本的杂种猪的繁殖性能(表5) 据对哈×民、长×民、杜×民、哈×杜民以及杜×长民5个杂交组合六个性状542个数据的统计及与同等条件下民猪的相同性状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二元杂交猪产仔数比民猪有所增加,其中长×民组最高;三元杂交组合的产仔数均少于民猪,但差异不显著。初生窝重长×民组,杜×民组分别比民猪多2.24和2.31千克,差异  相似文献   

5.
我们一九八五年所作饲养—屠宰试验表明,长白×定县杂交一代猪在不同饲料配方营养水平下,瘦肉率可达52·5—55·4%。为从 N 平衡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对 N 沉积的影响,一九八六年我们对20—25公斤、27—30公斤、69—73公斤阶段的长白×定县杂一代猪进行了三期消化代谢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为了进一步探索既能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又能提高增重的适宜营养水平,使饲养技术配套,寻求既适应不同层次的养猪单位的实际需要,又能增加经济效益的饲养水平与饲养方式,特进行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组合设置本试验设杂交组合因子和饲料营养水平因子.组合因子选用内江市最佳的三元杂交组合长×杜内猪和两元杂交组合长×内猪(对照组)营养水平设高、中、低3个,分别测定日增重、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提高生猪生产质量 ,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近年来 ,我省在部分县市组织实施了“优质三元猪工程” ,在农村中普遍推广“长×大×本”杂交组合模式 ,由于“大×本”杂交母猪与本地母猪生理特征有较大差异 ,出现了部分杂交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产仔数少、死胎流产等现象 ,从而影响了二元杂交母猪的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其体会如下。1 影响因素1 1 饲料营养不合理( 1 )饲料营养水平低。部分农户饲养二元母猪仍以投喂糠菜类饲料为主 ,营养水平低 ;有些农户喂养母猪 6~ 7个月体重只…  相似文献   

8.
烟台猪合成系与新引进原种猪配合力测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猪合成系配合力测定是山东省“九五”期间《瘦肉猪良种选育及产业开发》项目的子课题。 2 0 0 0年在莱州市种猪场对新引进的法系大约克、丹系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为父本与烟台猪合成系母猪杂交的配合力效果进行了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组合设置与供试猪父本猪选自三个猪场 :丹系长白选自山东省济宁原种猪场 ,汉普夏选自山东省聊城市种猪场 ,法系大约克、丹系杜洛克选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良种猪技术研究中心。母本为烟台猪合成系第 6世代的初产猪。设长白×合成系 (L×H)、大约克×合成系 (Y×H)、杜洛克×合成系 (D×H)、汉普…  相似文献   

9.
大×杜·大河三元杂种猪作为云腿原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祥 《养猪》2003,(3):50-52
大河猪原产于云南省富源县,是云腿的重要原料猪种。试验对大×杜·大河和杜×大河两个杂交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观测研究,并选择当地农户广泛应用的长×荣组合作对照,进行了腌制火腿的品质测定。结果显示,大×杜·大河组合窝产仔数10.28头±2.42头,窝均育成仔猪9.31头±2.74头,肥育日增重773g±58g,极显著高于杜×大河组合(P<0.01);瘦肉率58.1%±2.41%,后腿比例30.85%±0.48%,显著高于杜×大河组合(P<0.05),且肉色、pH、大理石纹均为正常。腌制火腿,大×杜·大河组合的产品率、瘦肉率及色、香、味评定均优于其他组合,主要卫生指标达到了国家GB2731-88一级火腿标准,含盐量6.12%,比宣威火腿的7%低0.88个百分点。大×杜·大河三元杂种为云腿产区火腿原料高效优质猪源。  相似文献   

10.
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猪三元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以双肌臀大约克猪纯繁(双×双)为对照的长×双、双×长、双×杜、杜×双等二元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以双肌臀大约克猪纯繁为对照,又测定了杜×长双、杜×双长、长×双长、双×长双三元或二元级进组合的肥育性能及胴体品质.结果表明,杜×长双组合在日增重(860.74 g)、饲料报酬(2.87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瘦肉率高(68.96%)、胴体品质优良,是一个理想的外三元优势杂交组合.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约克猪产仔多(12.00头)、增重较快(792.21 g)、瘦肉率较高68.30%,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杂交组合猪肥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大白猪×山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大白猪×大白猪、马身猪×马身猪和山西白猪×山西白猪等5个组合猪肥育性能研究。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猪作为试验猪,平均体重30 kg,每个组合10头,公母各半,单圈饲养,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不同组合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胴体指标。结果表明:①大白猪×山西白猪组、大白猪×马身猪组平均日增重,达90 kg体重日龄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为769.7 g/d和731.4 g/d;162.1 d和170.3 d;3.08∶1和3.40∶1;②大白猪组×山西白猪组,大白猪组×马身猪组平均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分别为72.85%和70.68%;64.65%和57.90%;2.70 cm和3.64 cm;38.43 cm2和35.60 cm2;29.53%和28.08%。  相似文献   

12.
选含不同比例子午岭野猪血缘的野杂种猪32头(F1,F1×B,F1×Y,F1×F1)和八眉猪、约克夏猪各8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同一营养水平下,研究含不同子午岭野猪血缘或杂交组合的野杂种猪与八眉猪、约克夏猪的生长肥育性能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F1×B组的料肉比显著高于约克夏猪(p<0.05),随野猪血缘比例的升高,日增重、胴体斜长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皮厚增加、背膘变薄。野杂种猪的瘦肉率介于八眉猪(55.64%)和约克夏猪(63.26%)之间。F1,F1×B组相比于F1×Y、Y组,肉色评分高(P<0.05),八眉猪大理石纹评分高于Y和F1(P<0.05),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F1×F1、F1×Y和F1×B(P<0.05);其它常规营养成分、肌纤维直径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品味鉴定评分,F1×B组相对较高,嫩度剪切力值低于除八眉猪以外的其他组合,其他各项指标总体来看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青海八眉猪杂交繁育的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高原八眉猪种资源,对青海八眉猪、长白猪及长×八组合的繁殖、肥育、胴体和肉质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产仔数,八眉猪极显著高于长白(P<0.01),显著高于长×本组合(P<0.05);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长×八组合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日增重,长×八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料重比,长×八也明显低于八眉猪。瘦肉率、胴体长×八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脂肪率长×八显著低于八眉猪(P<0.05);眼肌面积、后腿比例长×八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皮厚长×八比八眉猪降低0.14 cm,差异显著(P<0.05)。八眉猪的肉色鲜红,细嫩多汁,肉味清香,长×八介于两者之间并偏向八眉猪;尤其肌肉pH、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及肌内脂肪、熟肉率八眉猪与长×八杂种猪明显高于长白。结果表明:八眉猪生长速度慢,胴体性能较差,直接肥育生产肉猪不太经济;但其肉质和产仔性能好,在国内也属高产类群,与长白杂交各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是优良的杂交母系品种,应合理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沙子岭猪三元杂交组合生产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双×长×沙、长×双×沙、双×杜×沙 3个杂交组合猪的繁殖性能和肥育性能。结果表明 ,双×长×沙组合在日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等主要指标上优于长×双×沙 ,更优于双×杜×沙 ,且繁殖性能居中 ,胴体品质优良 ,是一个适合目前猪肉消费市场及养猪生产的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探讨我市目前几个主要组合3元杂交瘦肉猪的饲养效果,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我们于1986年1月6日在望城县畜禽良种场,组织了两个蛋白质水平(中、低)日粮饲喂长白×〔大约克×大围子〕、长白×〔大约克×宁乡〕、大约克×〔杜洛克×大围子〕3个组合3元杂交瘦肉猪的饲养试验及屠宰测定,并对20—50公斤和50—90公斤体重阶段以能量、蛋白质为主的营养需要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县养猪生产面对当前市场的需要,必须从传统的饲养方式向科学养猪的方向迈进。为此,我们于2001~2002年开展了长×杜×可三元杂交猪组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共设:(1)可×可、杜×可、长×杜×可三个杂交组合猪的繁殖性能对比试验。(2)可×可、杜×可、长×杜×可三个杂交组合猪的育肥性能对比试验。1.2试验地点及规模1.2.1猪繁殖性能对比试验地点及规模。在威宁县雪山镇栽树村选可乐母猪20头,江子林村民组选20头可乐母猪,金斗乡冲子村选杜可杂交母猪2…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密切结合养猪生产,进一步提高其繁殖力,增加产肉量,降低饲养成本,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探索最优杂交组合,以实现养猪业稳产,高产、优质低耗。我们于1980年采用大群饲养的方式,进行了不同杂交组合“全窝”肥育对比试验。试验方法一、试验组合:以苏白、内江、二花脸为父本,新淮猪为母本的二元杂交3个组合,以苏白为父本,内江×新淮杂种一代为母本,杜洛克×二花脸猪杂种一代为父本,新淮猪为母本的三元杂交2个组合,另有新淮猪纯种繁殖组。  相似文献   

18.
<正> 1983年我们进行了以地方良种金华、嘉兴猪为母本,长白、大型约克猪作第一轮杂交父本,以杜洛克、汉普夏猪为末端杂交品种的三元杂交猪,以达到提高商品猪瘦肉率的目的。 材料和方法 猪源及分组:由东湖原种场组选同龄一代杂交母猪,采用同期发情,用浙江农科院畜牧所的杜、汉猪精液人工授精。56±1.43日龄断奶,四个杂交组合;杜×(长×金)、杜×(大×嘉)。汉×(长×金)。汉×(大×金),每一组合各10头,公母各半。 预饲:断奶当天转入试舍预饲21天。预饲期间免疫注射、驱虫、去势,预饲期末剪耳号、个体称重。  相似文献   

19.
“申农Ⅰ号’猪的培育是上海市农委1998年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该猪是采用“长×(大×二)”杂种猪经横交固定、世代选育的方法而正在培育的一个母本新品系,目前选育工作已进入三世代。为了解申农Ⅰ号一世代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质性状,课题组进行了肥育性能测定。这一次性能测定是以申农Ⅰ号猪的一世代为试验猪,以“杜×(长×大)”洋三元猪作为对照猪。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试验 ,选出PBMC、sCD2 、sCD2 配体三因素促淋转效应的最优水平组合为 :PBMC浓度为 5× 10 7个 /mL ,猪sCD2 的浓度为 64倍稀释的猪血清sCD2 提取液的浓度或猪PBMCsCD2 为从 5× 10 7个 /mL猪PBMC上人工脱落的 10 0 0倍稀释液 ,猪血清sCD2 配体的浓度为猪血清sCD2 配体提取原液或SRBCsCD2 配体的浓度为 5× 10 8个 /mLSRBC培养上清液的浓度 ;选出PBMC、sCD2 、sCD2 配体、PHA—P四因素促淋转效应的最优水平组合为 :PHA—P的浓度为 10mg/mL ,PBMC的浓度为 5× 10 7个 /mL ,sCD2 的浓度为 64倍稀释的猪血清sCD2 提取液的浓度或猪PBMCsCD2 的浓度为从 5× 10 7个 /mL猪PBMC上人工脱落 10 0 0倍稀释液的浓度 ,猪血清sCD2 配体的浓度为猪血清sCD2 配体提取原液的浓度或SRBCsCD2 配体的浓度为 1× 10 9个 /mLSRBC培养上清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