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继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后,辐射诱变育种也成为创造果树新种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辐射诱变,大大提高了果树基因突变频率,而且可以产生小量突变,获得常规育种难以获得的新种质。开展果树辐射诱变育种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创造出许多的具有优良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果树新种质,辐射材料、诱变剂和诱变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和改良,短枝型变异、早熟变异、抗性变异、无籽变异等辐射效应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笔者认为果树辐射诱变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果树离体培养相结合是其今后发展的方向,辐射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相结合在农作物育种上有诸多成功的例子,为其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植物离体诱变育种技术在日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概况 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可利用杂交育种及利用各种放射线进行辐射诱变育种。到2000年为止,诱发突变育种育成的登录品种数,全世界达到2000个以上,其中日本有150个品种。利用的诱变源中,70%以上是γ射线和X射线,若加上中子和β射线等,占诱变源的90%以上。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有四方面的优点:1.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3.
棉花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在简要回顾棉花辐射诱变遗传育种的研究历史后,从辐射诱变在棉花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棉花辐射诱变中常用的诱变源、棉花的辐射敏感性和诱变效率、棉花的辐射诱变效应及其突变性状的遗传和提高棉花辐射诱变育种效率的方法等方面对棉花辐射诱变育种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最后还提出了促进棉花辐射诱变育种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10,(10):53-53
为改良传统农作物的品种和性能,法国采用植物诱发突变技术育种已有近80年的历史。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2007年全球共种植2550种诱变育种农作物,其中近一半为粮食作物,生态农田也采用诱变育种的农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5.
花卉辐射育种浅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辐射诱变是现代花卉育种中较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量射线的照射,诱导花卉的遗传基因产生变异,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原品种的新品种类型。世界上对花卉辐射诱变的研究始于1922年。到1949年,荷兰学者W. E. Demol率先育成了郁金香的商品突变品种‘Faraday’。此后花卉辐射育种开始受到各国花卉育种家的重视。我国自70年代末开展这项研究以来,先后育成的花卉品种有菊花‘辐橙早’,月季‘激光’、“霞光万道’,大丽  相似文献   

6.
中国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抗性和产量性状改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自育的110个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的抗病性、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抗枯萎病育种成效显著,品种对枯萎病抗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品种对黄萎病抗性亦呈上升趋势,但进展缓慢。除20世纪70年代品种略有下降外,品种的单株生产力呈上升趋势。单株结铃平均数在年代间变化不大,衣分变化趋势呈“V”字型,90年代品种最高。20世纪50~90年代,品种生育期缩短,早熟性增强。株高、第一果枝距子叶距离、第一果枝节位变化趋势一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我国50多年来选育的短季棉品种,从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改良方面概括了我国短季棉的育种成效,总结了短季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介绍了短季棉品种的选育方式,及现代高技术(航天诱变育种、生化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短季棉育种中应用,提出我国短季棉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控制和决定微生物细胞各种表型与性状的本质十分复杂,涉及遍布细胞基因组的众多基因或相关基因产物间的动态作用。长期以来,微生物生产菌株大多通过自然选育或人工诱变逐代积累有益突变而来。基因组改组技术是在DNA分子(基因组)水平上模拟生物有性杂交过程,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进行随机组合与改良。它是基于突变和重组基础上的育种新技术,建立在传统诱变育种基础上,结合多细胞融合技术,对诱变后的突变库进行多亲本基因组重组,从而使具有不同遗传位点有利突变的各亲本菌株将其优势基因汇集在一起,达到快速进化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9.
一串红品种神州红种子用60Coγ射线150 Gy辐射诱变处理,诱变后代材料经多代选择,育成了新品种红运,2016年1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与原品种神州红相比,红运的开花期、株型、花序性状及耐热性等均有明显改善。SRAP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所用的61对SRAP引物组合中有35对呈现多态性,二者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60,说明辐射诱变处理引起了一串红遗传物质的变异。本研究的结果证明,辐射诱变对一串红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SRAP技术是分析辐射诱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航天育种又称太空育种,俄、美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及空间遗传变异研究,迄今为止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先后培育成功太空植物100余种,作物包括高粱、番茄、萝卜、甜菜、甘蓝等.我国在1987年第1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现已成功地进行多次太空育种试验,已培育出水稻、小麦、青椒、番茄等多个农作物品种,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开辟了作物诱变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菊花的辐射诱变与组织培养复合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诱变是生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可以诱发基因突变,创造新的基因型和突变性状。但辐射诱发的突变具有随机性、嵌合性和单细胞性质,大部分突变不能显现便伴随着“二倍体选择”和个体衰老等生物学过程而消失。为此,我们在育种的过程中,把组织培养手段纳入辐射育种程  相似文献   

12.
卢宗凡  苏敏 《作物学报》1987,13(3):249-254
10多年冬小麦辐射育种实践,总结了不同剂量、种子状态、品种、处理方法、处理部位和辐照时期对辐射后代产生的辐射效应。认为:冬小麦的突变类型极为丰富,遗传变化十分复杂。多性状的突变多于单一性状的突变。矮秆突变最多,其次是穗、芒形突变,在抗锈、品质、熟性突变方面,常伴随其它性状突变一起出现。通过辐射,已选育出几个  相似文献   

13.
月季是国外常采用辐射诱变育种的花卉,民主德国、捷克、加拿大、印度、苏联、日本等国都成功地育成了新品种。我国农科院蔬菜所用这一方法育成了“霞光万道”、“南海浪花”等新品种。实践证明,月季通过辐射诱变育种,可在不改变其它性状的情况下有效地进行花色或某一性状的改良。月季辐射诱变常采用的试材是种子和插条,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辐射育种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少平 《种子》2008,27(12)
对辐射育种的辐射源类型、辐射诱变的技术环节、辐射诱变的机理、辐射诱变的成果、园林植物辐射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5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我国园林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育种工作者都希望培育出性状优良的品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家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或经体外修饰后的内源基因导入植物,改良植物的性状,并获得成功。近年来,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良作物抗性中的广泛应用,为培育抗性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开辟了玉米抗性育种的新时代。转基因技术将玉米基因库中不具有的抗性基因导入玉米,实现了传统育种方法无法实现的基因重组,大大提高了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水稻遗传改良的突出成就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的矮化育种和20世纪70年代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杂交水稻育种在继20世纪70年代的“三系法”获得成功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两系法”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在“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已经取得重大成果的前提下,如果继续按照常规的水稻育种方法试图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则其育种难度更大。根据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和水稻育种实践,在稻属植物内还存在很大的产量潜力有待于挖掘,通过不断地改进育种技术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一步探索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诱变方法对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诱变既能使作物基因组DNA发生缺失、插入、置换或异位等,也可以对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或定向敲除、打破基因间的连锁平衡,从而产生新的性状。为了探讨不同诱变技术的方法、优缺点以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运用,本文归纳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空间等技术诱发突变的原理及方法;比较了传统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诱变技术的作用机理;总结了不同诱变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运用。本文指出了目前诱变育种的缺陷,展望了诱变育种的前景,为探索诱变育种在现代化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小麦育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种质资源匮乏,改变这种现状最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应用理化诱变剂进行诱变育种,即人工诱导产生突变经多代筛选和鉴定,培育高产、优质及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种质。EMS是一种良好的化学诱变剂,目前已成为在作物诱变育种中应用最广泛、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种化学变剂。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EMS对小麦品种新春11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确定EMS适宜诱变剂量,并探讨EMS对小麦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19.
新墨西哥的棉花育种计划始于1926年,现已有5代育种学家和遗传学家参与了这项研究计划。该项计划已释放了30多个爱字棉1517棉花品种(陆地棉)和无数的纤维品质优良、耐黄萎病的品系,为美国棉花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本研究旨在评价过去75年间释放的爱字棉1517品种和品系产量、棉铃大小、种子指数、皮棉率、纤维强度、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的遗传改良。本研究还采用SSR标记估计了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皮棉产量和皮棉率就得到稳步增加,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棉铃大小和种子指数逐渐下降。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纤维强度得到了提高,而且伴随着麦克隆值的稳步增加。  相似文献   

20.
~(60)Co γ射线辐照花生种子后代的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辐照处理花生品种鲁花11号M2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调查筛选变异材料。利用107对SSR引物对7个有代表性的变异材料进行PCR扩增,分析花生辐照诱变材料的SSR遗传多态性。同时将筛选到的多态性标记用于分析原品种和诱变后代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表明,诱变材料与原品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且呈现多个位点突变;60Co辐照诱变可使花生的DNA分子多个区段内发生重复或缺失等结构性变异,并非单纯的点突变。诱变后代材料的成对相似系数变幅为0.457~1.000,平均值为0.862;诱变后代材料与其未辐射处理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0.692~1.000,平均值为0.873。由此可见辐射可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拓宽原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