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我国农业的结构演化与功能拓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新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2):145-148,153
为了探索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规律性,按照我国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特点,将我国农业发展大致分为传统时期、计划体制时期、家庭承包经营时期等几个阶段,拟从农业结构演化的角度研究各阶段农业功能的拓展,并就我国现代农业的结构优化与功能拓展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传统时期农业的结构围绕着养活人口进行粮食生产而展开,农业的功能体现的是生存水准之上的经济功能;计划体制时期,我国农业形成了种植业主导农业、粮食主导种植业的单一结构模式,农业执行着生存水准之上和生活水准之上的混合经济功能;家庭承包经营时期,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与优化,但农业作为产业水准的经济功能发展仍受很大的障碍。我国现代农业的结构演化必须朝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地位逐步显现.农业生产El益呈现出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从发生之初就是种植业与养殖业并存的经营结构,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传统,这个传统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小农家庭种养结合的农业传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主要包括了生存需求、文化需求、饮食需求等。  相似文献   

3.
论渭河上游及毗邻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始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相似,也有一个生产结构问题.从采集、渔猎过渡到种植业和饲养业结合,再由种植业和饲养业过渡到传统农业或半农半牧经济或游牧经济,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渭河上游及毗邻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前仰韶文化至仰韶文化早、中期(6200BC-3500 BC),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为次;第二阶段在仰韶文化晚期(3500BC-3000 BC),以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为主,采集、狩猎居次要地位;第三阶段在龙山文化时期(2900BC-1900 BC),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进一步发展,畜牧业萌芽;新石器时代结束以后至青铜时代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由原始农业向半农半牧经济或畜牧经济转化.此后,随着北方草原游牧经济的南下和中原农业民族的北上及其双方势力的此消彼长,渭河上游及其代表的北方生态过渡带种植业、家庭畜养业和畜牧业的比重不断发生者变化.渭河上游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仅仅是一个特例,不能囊括全国范围,但有利于澄清学术界关于农业生产发展阶段问题的模糊认识,丰富原始农业生产结构演变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太原市农业正处在城郊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发展都市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农业是太原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水资源短缺是困扰太原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植业作为农业中的耗水大户,又是重中之重。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对太原市种植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发展节水型都市种植业是当前太原市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种植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在目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种植业布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对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就推动农村种植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和优化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效益农业、现代农业转变。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农业结构升级,是加速发展效益农业、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关键是要努力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1.实施制度创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前提条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普遍实行,确立了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尔后,为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各地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而形成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过20年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秦皇岛地区设施蔬菜生产概况 秦皇岛市辖山海关、海港、北戴河3个区和昌黎、抚宁、卢龙、青龙4个县。秦皇岛市总人口266万,耕地面积300万亩,近年来,秦皇岛市农业的主管部门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河北省委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进程,确立了“在保证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围绕优化种植业结构核心,积极调整农作物布局,引进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重点培植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节水早作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及出口创汇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民增收的种植业结构新格局”的指导思想,努力发挥示范、引导、服务的职能作用,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嫩江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产粮大县,目前已经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但现代农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面临粮食单产和总产有待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于先进,种植结构还有待于优化等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全面加快我县种植业发展,我认为应该以提高种植业的综合生产水平为核心,以节本、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提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到位率为切入点,切  相似文献   

9.
农业多功能从产出的角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也需要农业各项功能得到有效拓展,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出发,不同农业功能得到有效耦合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可衍生出经济-社会功能主导型现代农业,经济——生态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和生态——景观文化与休闲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及其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后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其均具有各自的特征。传统农业追求自给自足 ,形成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产业结构和单纯的粮食观 ;现代农业追求效益 ,以饲料作物为主 ,形成三元结构和整体食物观。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主要途径在于调整当前农业的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人工牧草 ,发展奶牛产业以及食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