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成都市温江桂花资源库种植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商。他们来自上海迪斯尼乐园园林设计单位,此次预订了200株米径40~50cm的桂花树,每株售价约4.8万元。2014年桂花市场趋于疲软,温江桂花资源库种植基地的这笔大单令其他桂花种植户羡慕不已。笔者发现,这批被预订出去的桂花并非传统的桂花树,它们是用"小树变大树"的技术种植而成。也正是这种技术种出的树型吸引了上海迪斯尼。  相似文献   

2.
丁磊  金银永 《茶业通报》1992,14(4):27-29
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课题的一部分,经过一年的示范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方法和效果选择绍兴县茶场与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482亩茶园进行机采综合技术示范,其中绍兴县茶场示范面积为301.5亩,茶树品种为福鼎、鸠坑、毛蟹等,树龄6~20年,种植方式是行距1.5米的条栽茶园,茶园地势有平地、缓坡和梯级三种,1990年亩产量达到151.5公斤;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是利用衰老茶园改造,逐步培育机采适宜茶园,目前,180.5亩福鼎、  相似文献   

3.
熊飞 《科学种养》2014,(7):17-18
<正>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根冠比小,栽植成活难度较大,有的地方栽后多次补苗,仍然不能实现全苗,以致对无性系茶园建设失去信心。如何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确保"一栽全苗、一建成园",已成为无性系茶园建设成功的关键。根据笔者经验,如果没有特殊自然灾害,只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环节,就可使无性系茶苗栽植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了利用"起垄机"在平地上先后开两沟(种植沟和畦沟),能自动成畦的茶园快速整地方法的原理,并作了效益分析,即在平地上先用带有旋耕机刀片的"起垄机"开种植沟(平行线间距150cm)施饼肥,再在两种植沟中间开畦沟,开畦沟的土自动向两边分开覆盖种植沟中的饼肥,自动成畦,并留下约10cm浅沟,等待茶苗移栽,达到快速整地的效果,省工省时,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5.
熊飞 《科学种养》2011,(11):16-16
建设无性系茶园,茶苗既可秋栽又可春栽,但到底是秋栽好还是春栽好,各人看法不一。在鄂西北山区,笔者认为春栽优势大于秋栽,近年来的茶园建设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茶苗春栽与茶苗秋栽相比,主要有以下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6.
熊飞 《科学种养》2014,(8):19-19
<正>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则是建设无性系茶园的基础与关键。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头重脚轻、根冠比小,要想栽植成活,保证"一栽全苗、一建成园",首先要把好茶苗"质量关"。如何才能保证茶苗质量?笔者认为关键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的碧螺春茶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茶百芽重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纯茶园和茶果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均在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重,继续增加施氮量,百芽重不再增加,在纯茶园中反而下降,且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在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为6:4时达到最高。(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均大于纯茶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茶叶的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枇杷间作茶园的作用效果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在纯菜籽饼肥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的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根据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场于1952年11月建立,场的经营方针是:以茶、果生产为主,相应地发展农业、畜牧业和付业的多种经营。现已种茶一万二千余亩,栽植广柑柠檬等果树四万六千余株,到62年,茶园面积将扩大到二万余亩,果树发展到十万余株。我场所开辟的茶园,全部是以“等高筑(土弟),双株密植”的方式栽成的等高条列式新型茶园。共栽“滇红”原料——云南大叶茶3,700亩,富有香高味浓的“川红”原料——宜宾小叶茶8,300余亩。  相似文献   

9.
歙县现有茶园30多万亩,低产茶园约占70%,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严重衰退型解放前栽植的老茶园,约4万亩,其主要特点为:茶园零星分散,茶树丛栽稀植(每亩100—300丛),树势十分衰老,布满苔藓地衣,茶园土层浅薄,管理粗放,多间作,单产在20公斤/亩以下。 2、衰退型 50—60年代建园。种植方式有丛栽稀植、条栽密植,缺棵缺行严重。由  相似文献   

10.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开始栽茶是为了出口。其出口的商品茶占印度尼西亚总出口额的1%以下。二次大战前,印度尼西亚的茶园面积为138,000公顷,其中75,00公顷是小规模茶园(茶农家),63,000公顷是大规模茶园。当时向国外出口83,000吨,占世界出口茶的18.5%。但是,在战争和独立连续混乱的20年中间,许多大型茶园被放弃而改种其它的粮食作物。其后,克服许多困难到1965年才趋于恢复的局面,此时,虽然渡过了困难,但茶园面积还不到战前的生产能力。现在,印度尼西亚的茶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弱,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茶的9%  相似文献   

12.
秦巴高海拔山区所产茶叶内质优异,但新茶园建设茶苗移栽易遭受冬季低温、倒春寒、春季干旱,严重影茶苗移栽成活率,通过栽茶苗移栽后茶行覆盖黑膜,对提高茶苗成活率、抑制杂草滋生、节约建园成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茶苗移栽具有良种化程度高、茶树个体差异小、茶树生长发育整齐、可快速成园早投产等优点,因此在当前开发建设新茶园时被普遍采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有的地方对茶苗移栽有关技术、标准、方法把握不准和管理措施不当,导致第一次茶苗移栽成活率不高,第二年开始大面积补苗,甚至第三年、第四年还要补栽,一连几年难以成园,补栽茶苗不仅增加成本,还影响到茶树生长的整齐度,延误正式投产。为了减少损失,提  相似文献   

14.
解子桂 《茶业通报》1995,17(3):11-12
桐茶间作与梨茶间作解子桂(铜陵市农经委)为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铜陵市七十年代初千亩茶园间作栽植了梨树,部分茶园栽上了桃树、杉木。七十年代末又开展了泡桐与茶树间作试验。根据多年的实践及试验,调查情况认为:桐茶间作有利无弊,梨茶间作有利有弊。一、间作...  相似文献   

15.
熊飞 《科学种养》2011,(3):18-18
利用扦插的无性系茶苗移栽建园,与茶籽直播建园相比,具有性状整齐一致,投产快、产量高、品质好等突出优势,是提高茶园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率,只有70%~80%(不足60%的只能毁掉重建),需要多次补苗。因此,提高移栽茶苗成活率,力争一栽全苗、一建成园,是保证无性系茶园建设成功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走进湖北省竹山县双艳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基地,山坡上、旱地里、村民的房前屋后,全是郁郁葱葱的茶园,茶叶散发出的醉人芳香沁人心脾。如今的竹山县双堰村已成为麻家渡镇最大的早春茶种植基地,这与当年的返乡创业青年,现在的竹山县双艳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竹山县第十届政协委员贺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山地茶园梯级化是茶农长期累积的保持水土的宝贵经验。当前梯层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比例很大,如闽东茶区梯层茶园约占80%左右。梯壁保护不好,会逐渐内迁或塌陷,种植匍匐性绿肥作物于茶园的梯壁,由于绿肥的茎叶遮盖土壤,避免雨水直接侵蚀,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绿肥根系交错密生紧紧粘结土粒,绿肥作物形成大量绿色体加以合理利用又是极其  相似文献   

19.
正从通麦小镇逆易贡藏布而上,不多时便会看见"西藏第一块茶田"的牌子,立在大峡谷水汽通道的当口部位,不等你恍过神,便听见茶园里采茶的卓玛与空气一样清新甘甜的民歌。这就是西藏第一块茶园,牌子上清楚地记录着,创建日期:1962年;面积:1300亩;种植品种:中小叶群体品种;种植单位:军垦易贡五团九连。  相似文献   

20.
以豫北新建茶园土壤为材料,通过对耕层土壤(20 cm和40 cm处)p H值的检测,研究了茶苗移栽前施"硫磺粉+草炭"和移栽后施"菇渣"、作物间作(花生或三叶草)或补施"硫磺粉+草炭"对茶园土壤p 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前施"硫磺粉+草炭"可以显著的降低土壤p H值,土壤由中性或弱碱性降低为20 cm处平均p H=6.18和40 cm处平均p H=6.57;移栽后铺施"菇渣"或间作花生对土壤p H进一步降低并未见显著的影响,而补施"硫磺粉+草炭"或间作绿肥(三叶草)对进一步降低土壤p H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