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云南大叶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五十年代我市南桐就少量引种成功,此后北碚、巴县、綦江、长寿等区县也先后进行栽培。现云南群体已占全市茶园9万余亩的50%以上,出现了亩产400—800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但多数茶区投产慢,单产低,因此,研究云南大叶茶在重庆地区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一推广栽培云南大叶茶的经济意义云南大叶茶产在我国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自治区车里、佛海、南峤及西部凤庆、缅宁、昌宁、保山诸县亚热带地区。它的植物学特征是叶大而薄,叶端尖锐,叶脈10对以上,树冠高大,野生呈亚乔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原料的普洱茶渥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普洱茶是产于云南的一类历史悠久的特种茶。云南普洱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红褐、陈香显著、叶底红褐色的特点。云南普洱茶选用云南大叶茶的晒青毛茶为原料,云南大叶茶中与成茶品质相关的有效化学  相似文献   

4.
云南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茶传统文化,在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基础上,分析了哈尼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诺族、白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和佤族等11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在茶树驯化、种植、制茶、饮茶以及古茶树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发现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既有本民族鲜明的独特性又相互交融。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多样、宝贵的茶文化资源,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保护与利用建议,通过开展茶文化旅游、建立云南民族茶文化理论体系以及古茶树保护区等措施,既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对外界的影响力,又对当地生态环境及民族茶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茶叶,是我国最大的特产之一,栽培面积遍及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河南、陕西等15省。在这些省内,不论那一省,也不论是高山与丘林茶区或平地茶区,都有间作习惯。有的是与  相似文献   

6.
陕南地区是我国最北茶区,也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其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适宜种茶。近年来其发展势头迅猛,引起各方关注。从高标准要求,应当在茶业发展中,注意发展机械修剪、机械耕作、机械采茶;品种引进时加强监管,自繁自育为主;加工机械应配套购置;新的茶类应学习其他茶区的经验;加强人员培训,使发展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7.
一、执行舒炒青标准样的由来我国茶叶产区辽阔,各茶区自然环境不同,茶树品种繁多,各有特点,制法不同,产品花色多样,品质也不一致。在收购业务中的毛茶标准是按产区、气候、制茶技术及毛茶品质特点等不同,分别制定的。滁县地区社队种茶从七○年才开始,国营茶场的产量很少,毛茶品质尚未稳定,标准样无法建立。当时,安徽省茶叶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关于茶  相似文献   

8.
李灿灿 《茶业通报》2014,(3):142-144
近年来,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步伐加快,然而,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极端天气的不断出现,给新植良种茶园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2013年7、8月间,一场罕见的连续高温干旱,对当年的新植茶园造成近乎毁灭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新建良种茶园茶苗移栽成活率将成为各茶区面临的课题.笔者根据皖垦茶区近年来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摸索的经验,就如何确保新建良种茶园成活率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茶不同品种生化特性,以10个云南大叶茶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春、夏、秋)茶叶中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及对比,对不同品种间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研究10份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儿茶素各组分都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EC、EGC春、夏、秋茶的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CG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GCG平均含量顺序为夏茶>秋茶>春茶。除春茶材料5和8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其它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除夏茶中材料3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以及材料6变化规律为EGCG>ECG=EGC>EC,其它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秋茶中所有儿茶素组分的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GC>ECG>EC。10份大叶茶新材料三季EC、EGC、ECG、EGCG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73-1.83%、1.96-4.96%、2.76-3.22%、8.57-9.57%,各组分含量间的总体变化趋势为EGCG>ECG>EGC>EC。三季儿茶素品质平均指数材料7最高,材料6最低;三季中,十种材料夏茶品质指数最高,其次是春茶、秋茶。总体来看,研究所选的10个云南大叶种新材料间,不同季节不同儿茶素组分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茶叶生产连续获得了1958年和1959年两年大跃进,取得一条重要的丰产经验就是“早开采、晚封园”。我国有些茶区自然条件相仿,但由于开采和封园时间不一,因此其产量和质量也有高低。如杭州茶区采摘期长达230天(从3月下旬到11月下旬),单位产量连年跃进,收入也年年增加;而气候条件相似的安徽祁门茶区,几年来产量、质量也有提高,但由于采摘期短(只180天左右),其增产幅度则低于杭州。事实证明,延长采摘期,是使茶叶生产更大跃进  相似文献   

11.
罗长城 《茶业通报》2021,43(3):130-131
文章结合北缘茶区地理气候特点,系统分析了茶树秋季修剪对越冬及萌芽的影响,探索性地提出了北缘茶区的适宜的修剪时期及修剪程度,对指导茶园秋冬季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苏茶尺蠖抗药性评估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在江苏茶区的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宜兴茶区,危害猖獗,对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原因除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外,化学防治效果下降,对茶尺蠖种群发展缺乏有效控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多年使用菊酯类农药致使茶尺蠖种群产生抗药性造成的。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茶区茶尺蠖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以及对常用药剂的敏感程度,及时开展经济有效的抗性治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笔者对江苏主要茶区茶尺蠖对敌杀死、天王星、赛丹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提出了治理对策。1材料与方法1.1试虫采集与饲养根据不同用药历史选定代表性试虫采…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饮茶习俗却是各民族的一大特色。更为有趣的是,在我国的许多民族和地区,都流行着以茶为媒的风俗习惯。1茶叶传情云南的德昂族不但喜欢喝茶,还流行着一种茶叶传情的风俗习惯。云南德昂族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山区,勤劳的德昂族人靠山吃山,漫山遍野都种植了茶树。春天来了,山寨里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成群结队地在花园里采茶。远远望去,犹如是  相似文献   

14.
北方茶区茶树短穗扦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茶区茶树种苗的来源,大多是从南方引进,由于长途运输及南北气候的影响,易受冻害和旱害,成活率低,损失巨大.针对此情况,研究在北方茶区的育苗技术,利用本地生长的优良茶树品种进行短穗扦插繁殖,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为新疆、内蒙、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各兄弟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黑茶历史悠久,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黑茶初制经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总结和试验研究,目前尚无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为此,我们从1963年起,系统  相似文献   

16.
茶叶区划是茶叶区域划分的简称。就是在茶叶资源调查全面摸清不同地区茶叶生产条件、资源、生产历史和现状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这些条件、特点及其差异,按照农业地域分异规律科学地划分茶区,近而研究不同类型茶区的发展方向、生产结构、布局以及对生产条件的利用、改造和增产途径。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领导茶叶生产,研究茶叶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3月上旬,在昆明举办的“首届昆明国际花文化及产业发展论坛”会上,很多专家认为,食用花卉潜力巨大,应大力开发,以带动云南花卉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植物学家研究,云南野生观赏植物有2500多种,其中可供食用的花卉有200多种。比如杜鹃、木棉、兰花、苿莉、木兰等都是可食用花卉中的佳品。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而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盛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156-161
为了探讨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物质及种质间香气组成的差异,采用GC/MS方法,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内云南省11个县共16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云南红碎茶香气特征性物质主要是芳樟醇、(E)-2-己烯醛、苯乙醛、香叶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雪松醇、水杨酸甲酯、顺式氧化芳樟醇、正己醛、橙花叔醇。香气指数(FI)聚类分析,可把16份种质的红碎茶香型划分为三种类型:(1)高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类型;(2)高芳樟醇及香叶醇含量类型;(3)高(E)-2-已烯醛含量型。 萜烯指数(TI)分析表明,保山市和临沧市的红碎茶香气特征较为接近,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的红碎茶香气特征较为接近。综上,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存在地方风格,红碎茶香气地方风格的存在与各地栽培的地方品种资源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云南保山县部分茶区发现茶盲蝽蟓为害,被害严重的茶树几乎全部死亡。被害之初叶子和茎上呈现小黑点,一个成虫每天能刺100个以上的小点,其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又强,因而严重地影响了生产。这种害虫在茶树上的活动时期是在上午10时以前及下午的6—7时以后。我们曾用油和糠或莴笋叶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9个产茶区的不同台地茶和老树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通过GC-MS分析以后,经过对不同台地茶之间、不同老树茶之间、台地茶和老树茶之间的香气成分含量对比分析,得到一些结论,同时认为不同台地茶和老树茶的香气成分含量各有不同,不能简单的从成分含量的高低来判断普洱茶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