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预防小儿斜视矫正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12岁择期手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及手术结束前,均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地塞米松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手术结束前,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C组(托烷司琼组):麻醉诱导前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手术结束前给予托烷司琼0.1 mg/kg;D组(地塞米松+托烷司琼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手术结束前给予托烷司琼0.1 mg/kg.记录各组患儿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四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3.33%、30.00%、20.00%、6.67%.B、C、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A组(P〈0.05),D组小于B、C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托烷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小儿斜视矫正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两者联合预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眼位矫正因素.方法53例共同性外斜视按麻醉方式、年龄斜视类型及斜视度数分组,分析比较术后正位情况.结果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正位率与麻醉方式、年龄或斜视类型无关,斜视度数是影响术后正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共同性外斜视度数越低,术后正位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小儿腹股沟疝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的决定因素,探讨对此类手术麻醉选择方式。方法:收集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病例247例,分析其麻醉方式选择的相关因素。结果:小儿腹股沟疝手术247例麻醉中,静吸复合麻醉占53%,静脉麻醉+骶管麻醉占39%。各年龄小儿均以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为主。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手术方式相关,开放手术主要采用全麻+骶管麻醉,其次是静吸复合麻醉;腔镜手术主要采用的是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方式的选择还与手术预计时间密切相关,手术时间在30min~1h 的麻醉方式主要是静脉麻醉+骶管麻醉,而超过1h则选择气管内静吸全麻。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患儿年龄层次无关。结论: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最常采用的是气管内静吸复合全麻,尤其是腔镜手术时。而开放性手术时选择静脉麻醉+骶管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腹症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以提高小儿急腹症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监护水平。方法对124例急腹症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并发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经用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小儿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式应以简单、时间短、快速为原则;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做好小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的经验。方法:对13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手术指征、手术暴露,减少术中出血措施及残肝胆管损伤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76.5%,其中右半肝切除7例,右三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三叶切除l例。手术死亡率为15.4%。结论:对小儿肝母细胞瘤,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早期手术切除,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腹股沟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小儿腹股沟斜疝48例,鞘膜积液38例,经腹股沟区小切口行手术治疗。结果:本手术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本手术方法较其它传统方法有较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的麻醉方法及管理。方法:60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全身麻醉,术前输注10~20ml.kg-1平衡液,术中连续监测ECG、HR、BP、SPO2、PetCO2,并据监测PetCO2数值随时调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结论:麻醉处理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加强责任心,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手术呼吸循环的监测和管理,术中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CO2气腹对患儿的不利影响,就能使小儿腹腔镜下手术的麻醉安全顺利地完成。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全身麻醉,运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小儿颈部巨大淋巴囊肿手术临床上不多见,但因其囊肿压迫气管而给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术毕的导管拔管带来极大的困难及危险。本院自1990~1997年共施行小儿颈部巨大淋巴囊肿手术30例,现将有关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  相似文献   

9.
我院1998年将电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41例,采用电视腹腔镜手术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患者多为儿童,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尽相同,麻醉方法有其特殊要求。回顾分析300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手术病例的麻醉资料,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患儿的影响及麻醉要点、探讨合理的麻醉方法,以提高小儿咽喉部手术的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小儿呼吸道结构具有管腔狭小,粘膜柔嫩,缺乏弹力组织,血管丰富,肺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少等特征[1],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易引起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导致缺氧,甚至呼吸衰竭.1996年以前,我科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病率为16.7%.1996年以来,我科施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42例,由于改进了呼吸道护理,患儿无1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364例均以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块为主要表现.B超确诊359例(98.63%);空气灌肠治疗353例,成功322例(91.22%),其中病程≤48h行空气灌肠317例,成功304例(95.90%),病程>48h 35例,成功17例(48.57%).手术治疗43例,10例为继发性肠套叠,3例因复发或迟发肠坏死再次手术.结论 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诊疗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空气灌肠明显提高肠套叠整复率;发病48h内空气灌肠成功率高.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准确性;继发肠套叠多合并肠道畸形,复套率高,手术治疗尽可能同时处理愿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加超短波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加超短波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32例。结果:32例中31例治愈,1例无效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中西医结合加超短波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疗效好.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总结避免其发生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医院小儿外科及胃肠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实施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儿20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统计数据并分析,202例患儿中,术后出现并发症共60例(29.70%);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小于6岁、病理结果为非单纯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大。结论: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特别是低龄患儿,应做到早发现并且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高度近视性斜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为高度近视性斜视患者14例(24眼)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院检查正常者8例(16眼)设为对照组。应用CT测量眼眶冠状位眼轴长度、眼直肌切面中心夹角及眼直肌最大横截面积;眼直肌最大长径与宽径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计算长度与宽度的比值(LWR)。结果观察组眼轴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眼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平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组间眼内直肌平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W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影像显示高度近视性斜视患者眼轴长度高于正常人群,眼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的位置有明显移位、变形,CT检查能准确判断高度近视性斜视眼轴及4条直肌的形态、位置变化,可为高度近视性斜视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肛门入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拟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小儿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腹会阴Soave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平均出血量要明显要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平均首次排气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且出院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通过1年的随访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肛门入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预后好等优点,临床效果优于经腹会阴联合手术,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期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8例小儿下尿路结石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结果本组28例均一次成功击碎结石,成功率达100%,手术时间平均(37.10±4.12)min,平均住院时间(4.10±0.15)d。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成功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罗库溴铵(0.1 mg/kg)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14例应用小剂量罗库溴铵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呼吸道并发症、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手术时间在10 min内的164例患儿在单次小剂量罗库溴铵(0.1 mg/kg)下顺利完成手...  相似文献   

19.
小儿骶管麻醉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骶管麻醉(PCA)是国内常用的临床麻醉方法之一。本文就我院130例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中男9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56±2.52)岁(1d~12岁),ASAⅠ~Ⅱ级。手术时间20~180min。1.2 手术种类 剖腹探查胃肠道手术48例,疝修补及睾丸下降固定术64例,肛门会阴部手术13例,其它手术5例。1.3 方法 术前禁食4h,禁饮2h。术前30min肌注安定0.2mg/kg,阿托品0.01mg/kg或东莨菪碱0.005mg/k…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43例患者均于支撑喉镜下以手术彻底切除肿瘤 ,其中单纯手术(SA组 ) 2 9例 ,手术 +微波或射频处理、鸦胆子油涂布创面综合治疗 (SC组 ) 11例 ,手术后以干扰素治疗 (SI组 ) 3例。结果 :总治愈率 5 3.5 %。 SA、SC、和 SI组的治愈率分别为 41.4%、81.8%和 6 6 .7%。 SC组治愈率高于 SA组 (P<0 .0 5 )。结论 :小儿喉乳头状瘤手术治疗后结合微波或射频处理创面、鸦胆子油涂布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