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PLC法测定北五味子南引品种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2):76-77110
采用C18柱,(250×4.6mm,5μm),选用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测定北五味子南引品种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醇甲在0.75-3.75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77%,RSD为0.5%.结论: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种南移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北五味子引种品平均含量达0.6075%,高于药典规定标准50%,极具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定与比较我国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五味子素的含量和差异,探究五味子藤茎的可开发利用度。以五味子酯甲与五味子乙素含量作为考察五味子素类化合物的指标,采用超声-乙醇法提取五味子素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条件:Kromasil-C18(4.6 mm×200 mm, 5 mm)色谱柱,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75∶25),进样量5μL,流速0.8 mL/min。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含量在0.026 4~0.13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028%,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47%,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1.33%。五味子酯甲含量在0.032 4~0.16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237%,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00%,平均回收率为103.64%,RSD为2.60%。表明了南五味子藤茎和北五味子藤茎中均含有丰富的五味子素类化合物,本研究中的两种五味子素类化合物在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五味子藤茎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品种北五味子藤茎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色谱柱Waters C18柱(4.6mm×150mm,4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在0.18-3.60μg(r=0.9999)、五味子乙素在0.20~4.0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同收率分别为99.72%、102.72%,RSD均小于6.5%。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适合于五味子藤茎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测定,不同品种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中草药益母草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以期阐明益母草的作用机理及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益母草中5种微量元素Fe、Cu、Mn、Zn和Pb的含量。[结果]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各元素浓度与吸光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1;益母草中Fe、Cu、Mn、Zn和Pb的含量分别为4.18、4.13、8.49、8.34和2.92μg/k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草药益母草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双氧水为消解液,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商洛绿茶中6种微量元素(Se、Fe、Mn、Zn、Mg、Cu)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30%102.40%,RSD为0.73%102.40%,RSD为0.73%2.81%。测定得到的绿茶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Se:2.632.81%。测定得到的绿茶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Se:2.635.23μg/mL;Fe:96.865.23μg/mL;Fe:96.86112.21μg/mL;Mn:193.44112.21μg/mL;Mn:193.44231.18μg/mL;Zn:56.34231.18μg/mL;Zn:56.3473.15μg/mL;Mg:164.5373.15μg/mL;Mg:164.53183.92μg/mL;Cu:11.62183.92μg/mL;Cu:11.6217.11μg/mL。  相似文献   

6.
何念武 《江西农业学报》2014,(7):108-110,114
以硝酸-双氧水为消解液,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商洛绿茶中6种微量元素(Se、Fe、Mn、Zn、Mg、Cu)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30%~102.40%,RSD为0.73%~2.81%。测定得到的绿茶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Se:2.63~5.23μg/mL;Fe:96.86~112.21μg/mL;Mn:193.44~231.18μg/mL;Zn:56.34~73.15μg/mL;Mg:164.53~183.92μg/mL;Cu:11.62~17.11μg/mL。  相似文献   

7.
外源硒对镉胁迫下菜心Fe、Mn、Cu、Zn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硒(Se)对镉(Cd)胁迫下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中微量元素(Fe、Mn、Cu、Zn)的吸收和转运的影响,通过营养液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1、5μmol·L~(-1))对低Cd(1μmol·L~(-1))和高Cd(5μmol·L~(-1))胁迫下菜心根系吸收微量元素途径(共质体与质外体),木质部运输微量元素途径(木质液)和蔬菜地上部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Se可显著提高Cd胁迫下菜心组织的生物量。高Cd胁迫降低了根部Fe、Mn、Zn含量,却提高了根部Cu含量;施5μmol·L~(-1)Se后,地上部Fe、Cu、Zn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8%、46.7%和26.2%,但根部微量元素变化不明显。高Cd胁迫下根系质外体中Fe、Mn、Zn含量分别减少20.4%、23.8%和16.4%,共质体中则分别减少20.7%、11.7%和27.2%,而Cu含量升高。高Cd胁迫下施5μmol·L~(-1)Se后,菜心根系质外体中Fe、Cu、Zn分别提高了16.9%、34.9%和26.0%,共质体中Fe、Mn、Cu和Zn分别提高了13.3%、13.6%、41.9%和28.3%。高Cd胁迫下施Se后,木质液中Cu、Zn浓度显著增大,分别显著增加了44.2%和16.9%,而Fe和Mn未受影响。因此,Se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运输途径来调控微量元素对菜心地上部分的供应,维持其含量的平衡,以减轻Cd的毒害。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山茱萸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山茱萸中Fe、Se、Zn、Mn、Cu和Ni 6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240.612、9.091、6.942、5.388、4.110和1.457μg/g;加标回收率为94.0%~103.5%,RSD在0.48%~4.17%。山茱萸中富含Fe、Se、Zn、Mn、Cu和Ni 6种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9.
杨晓艳  王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12-713,722
[目的]测定凯里地区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氢化物原子发生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天胡荽中Zn、Cu、Fe、Mn、Se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凯里下司地区的不同颜色的天胡荽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Zn、Cu、Fe、Mn、Se,且含量依次是Fe>Mn>Zn>Cu>Se;其中绿色天胡荽中Zn、Cu、Fe、Mn的含量几乎是红色天胡荽含量的2倍,而Se含量差异不大,所测Se含量均大于0.110μg/g,属于高硒植物。所测元素回收率在98.1%~104.2%之间,RSD在0.01%~2.22%之间。[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天胡荽药用价值的科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补血安神胶囊质量控制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补血安神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柱 C18-ODS(150×4.6mm)、流动相V甲醇:V水=65:3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柱温30℃.五味子醇甲在0.132μg~0.528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484056.277X-9102.8571,且 r=0.9999;精密度 RSD=0.73%,重现性 RSD=2.41%,稳定性RSD=0.49%,回收率平均值为98.74%,RSD=2.62%(n=5).本方法对补血安神胶囊复方制剂中的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适用、可行,并且可将通过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方法作为控制本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南北五味子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指纹图谱,为南北五味子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从不同产地的南北五味子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并纯化,将南北五味子基因组DNA进行随机DNA多态性扩增.结果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基因组DNA随机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差异以不同条带数目和条带亮度得已验证;同时体现出北五味子种内变异较小,南五味子种内变异较大.结论RAPD技术为南、北五味子的鉴别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可信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鹤庆五味子果实(Schisandra wilsoniana A.C.Smith)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通过各种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γ-Schizandrin(Ⅰ),Kadsurin(Ⅱ),Tigloylgomisin P(Ⅲ),Prinsepiol(Ⅳ),WuweilignanⅠ(Ⅴ)。均是首次从鹤庆五味子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五味子的研究作简要概述,并试对我国五味子的资源培育、野生驯化、人工栽培、产业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五味子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2006年7月,作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0多个市县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栽培地进行了调查采样,共采集土壤样品50余份;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共获得21属33种真菌。  相似文献   

15.
华中五味子的营养成分与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中五味子果实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苹果和柑桔,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野果。核型分析表明:华中五味子的核型为原始的1“1A”类型,染色体数目为2n=28条,核型公式为2n=2X=28=26m+2sm。在植物的系统进化过程中,华中五味子是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在调节肝脏新陈代谢方面有较明显的生物活性。我国五味子资源丰富,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五味子的资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已分离的40种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数据和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五味子为木质藤本植物,以干燥的果实人药。是东北的地道药材。目前市场上具有广阔的生产前景。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色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敬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25-20627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色素的提取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五味子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北五味子色素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V/V),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35 min,料液比为1∶12(W/V)。[结论]筛选出北五味子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五味子的研究作简要概述,并试对我国五味子的资源培育、野生驯化、人工栽培、产业开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北五味子别名五味子、山花椒,为多年生落叶木质滕本植物,其药用部位是果实,它性温人肺、肾二经、具有滋肾敛肺,生津收汗,安神之功能。主要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由于北五味子内在质量和药效优于南五味子,其市场前景看好,是当前农村调整产业结构首选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