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做样地调查,对其地理成分和群落成分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维管植物61科94属130种(含亚种、变种)。植物群落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该区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与古热带、泛北极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而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的联系缺乏。热带和温带区系交错十分明显,明显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热带性质。群落成分分析表明,植物组成种类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生活型谱显示,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种群生活于高黎贡山山地针阔混交林或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阴凉湿润处,生活力强,以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为主。中等的土壤湿度,微酸性、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弱等的光照,以及亚热带温凉湿润的气候是适宜该种生存的生境。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高黎贡山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0~10,11~20,21~30 cm土层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共获得线虫2纲9目28科79属,其中基齿属Iotonchus和孔咽属Aporcelaimus为优势属,捕食/杂食类群为主要营养类群,占60.01%.相关性和显著性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全N含量与线虫密度呈显著正相关(F=0.628, p=0.038).不同海拔高度线虫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在海拔2 021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线虫类群和个体数最丰富,然后向高、低海拔逐渐递减.成熟指数值表明,高黎贡山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较稳定;线虫通路比值(NCR ) 计算表明,土壤有机质主要依靠真菌分解途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D)和多群落间比较多样性指数(DIC )在低海拔的灌丛林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阔叶林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层次结构及生态外貌特征。结果表明,在1hm2固定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66种,隶属77科138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成分复杂,热带区系成分高于温带区系成分。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非常丰富。群落的生态外貌主要由中叶、单叶、革质、非全缘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无论从区系地理成分组成还是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上均体现了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 600 m2(60 m×60 m)样地构建种-面积曲线和重要值-面积曲线,结果表明:基于种-面积曲线确定的群落最小取样面积取值基本一致,为2 000 m2左右,但取值较大,在云南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很难应用.重要值-面积曲线能更为充分客观地反映出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有助于判断群落的最小面积.由此,确定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最小取样面积为600 m2,灌木层、草本层最小取样面积为180m2.表明重要值-面积曲线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群落最小面积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光寺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平县西南部,东经99°27′26″~99°36′07″,北纬25°7′18″~25°13′44″,面积为101km~2,植被可分为半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灌丛6个植被型,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本区植物区系有下列几个基本特征:①是泛北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但过渡性质明显,与云南高原地区和属于古热带植物区的云南南部、东南部的联系十分密切。②地理成分复杂,有13个分布类型15个变型;热带成分占优势(59.00%),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温带成分(39.77%)。③有较多古老科属和单少型属,单少型属达56属。④种类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34科443属911种。特有种多,本区有中国特有种355种,占本区总种数的39%。  相似文献   

6.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野外调查及资料统计发现,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有野生种子植物73科245属454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4属7种,被子植物72科241属447种。研究区按科的分布型统计,可划分为6个类型,世界分布类型有22科(包括114属、212种植物)、热带分布类型共26科(包括46属、80种植物)、温带分布类型共25科(包括85属、162种植物)。从科的地理成分看,该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的分布型科为主体;该区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可划分为13个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有178属,占本区总属数的86.41%,是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的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基础,分析比较4种森林类型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生物生产力以及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总生物量为328.200 t.hm-2,鼎湖山为318.755 t.hm-2,哀牢山为471.608.thm-2,长白山为263.090.thm-2,根生物量约占总生物量的18%-22%;热带亚热带森林的生物量高于温带森林而根冠比(R/S)比小于温带森林,4种森林不同层次间的R/S是草本>灌木>乔木;热带亚热带森林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温带森林,均匀度指数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文成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踏查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群落类型,设置了13个面积为400 m2的常绿阔叶林样地,并对样地内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群落学的样方调查。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铜铃山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的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显示:①铜铃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中,调查所得共有植物172种(含种下等级),隶属56科、102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0科96属164种;②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最多(30.36%),泛热带分布其次(25.00%);属的分布类型主要为泛热带分布(15.68%),东亚及北美洲间断分布次之(14.71%),中国特有成分缺乏;种的分布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最多(52.90%),其次为东亚分布(39.00%)和热带亚洲分布(8.10%);③种级水平上,中国特有成分可以划分成9个分布亚型,其中以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分布最多(45种)、华东-华南(至西南)分布次之;④铜铃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中,植物资源丰富、地理成分多样,具有明显华东山地植物区系特征。由于20世纪60、70年代曾有砍伐,导致现在恢复的常绿阔叶林下层草本植物相对单一,种的地理成分类型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南昌团山地区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团山地区的植被研究,统计出该区有维管植物140科,约900种.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替代明显,以热带一亚热带成分最高(25.8%),次之是亚热带一温带成分(18.8%)。植被复杂。主要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及落叶树组成的混交林、亚热带人工针叶林、亚热带竹林、荒山灌木草丛、荒山草丛、亚高山荒山草甸、沼泽群落和地衣群落等9种类型。同时对植被演替及研究价值,科学管理本区林木、本区林木对南昌的影响等从生态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江西玉山信江源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175科643属1 241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5属18种,被子植物168科628属1 223种.含20种以上的科共14科,单、寡种属共596属,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科59科,世界分布科51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中,都是泛热带分布最多,北温带分布次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