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了使用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和25%溴氰菊酯乳油对国槐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 500倍和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国槐尺蠖在北京昌平地区每年发生4代,5月中旬为防治第1代幼虫的最佳时期,6月中旬为防治第2代幼虫最佳时期,第3代后世代交替,可根据虫情在2~3龄幼虫期喷药。  相似文献   

2.
雨尺蠖Semiothisa pluviata(Fabricius)在江西赣州以幼虫危害黑荆树Acaciamearnsii叶片,一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世代重叠。5月上旬出现第1代幼虫,危害最盛为第3代幼虫。主要天敌有姬蜂Diplozon sp.、跳小蜂(学名待定)及白僵菌,还有大山雀Parus msjor commixtus(Swinhoe)、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 lucionensis Linnaeus等鸟类。用2000—3000倍敌杀死或800—1000倍灭杀毙喷雾,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2016~2018连续3年灯诱监测,认为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 1854)在鲁西北地区1年发生4代,部分1年发生3代。越冬代、第1代、第2代、第3代成虫高峰期分别为在5月底6月初、7月上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危害核桃的主要是第1代桃蛀螟,主要危害期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主要在果与果相接处和青果顶端侵入蛀食果肉和果仁,虫果率最高达40%以上。提出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防治建议,喷药防治关键期应抓住第1代卵期和幼虫孵化期进行。  相似文献   

4.
八角尺蠖是广西八角林木主要害虫,它连续或间歇成灾,经常导致八角果的减产或失收,是八角林农特别关注的食叶害虫。八角尺蠖以幼虫危害叶片,幼虫每年有四代,各代幼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幼虫共7龄,其中第六龄、第七龄的大龄阶段是幼虫的暴食期,对林木的危害最大。要减少幼虫对八角林木的危害,就必需在中、幼龄阶段对虫口进行控制,采取化学或生物等手段实施防治。因此,在调查林木虫口密度的同时,准确地判断八角幼虫的龄期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合理地决定防治的时间,维护八角林木正常生长,保证八角果的收成。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人工剪叶方法,模拟油桐尺蠖对油桐的为害。结果表明,油桐尺蠖的为害对油桐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桐油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害程度(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具有幂函数回归关系y=ax~b,按照Headley的防治指标原理,利用Chiang H C的防治指标计算公式,求得进行化防时,以成年树每株3龄幼虫数及卵块数为标准的防治指标分别为:第1代191.3条和1.06个印块;第2代212.8条和1.18个卵块。人工挖蛹的防治指标舞株蛹置为:第1代2.58个.第2代2.53个。  相似文献   

6.
杨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ns Erschoff )俗称“吊死鬼儿”,是我国北部地区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 ,它不但危害杨、柳和榆树 ,而且也是果树的一大害虫。近年来 ,杨尺蠖在永清县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严重的春季杨树新叶全部吃光 ,杨树生长停滞 ,甚至引起大面积死亡。为了有效的防治杨尺蠖 ,永清县森防站进行了连续 5年的预测预报 ,掌握了该虫发生为害的规律及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及防治方法。1 喷洒农药除治初孵幼虫杨尺蠖 3龄幼虫始盛期为防治适期 ,一般于 4月 10日至 2 0日左右。药剂种类有高效氯氰菊酯15 0 0倍、灭…  相似文献   

7.
国槐尺蠖 (macariaelongarialeech) ,又名吊死鬼 ,属鳞翅目 ,尺蛾科 ,是危害国槐的主要虫害。在平顶山地区 1年发生 3~ 4代 ,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化蛹盛期 :第 1代为 4月下旬~ 5月中旬 ,第2代为 6月上旬~ 7月中旬。由于越冬蛹的羽化进度不一 ,以及发生代数较多 ,第 2代以后的 3、4代 ,世代重叠严重不易分清。 10月以后幼虫老熟 ,陆续入土化蛹。国槐作为行道树具有耐修剪、寿命长等优点 ,但一经遭到尺蠖的危害 ,轻则叶片被食 ,树势衰弱 ,重则整个树冠叶片光秃 ,导致整株死亡。近几年来 ,平顶山市南环路西段的行…  相似文献   

8.
松尺蠖(B up a lus p in ip aria L innaeus)是鳞翅目、尺蛾科的一种危害云南松、华山松针叶的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至5月下旬幼虫取食危害盛期,6月下旬幼虫下地化蛹,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始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结束,产后三周左右卵孵化出幼虫,9月下旬到翌年2月中旬为幼虫越冬期。其防治措施为卫生抚育、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灯光诱杀防治。  相似文献   

9.
桉树林油桐尺蠖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桉树林油桐尺蠖的危害,选择苏云金杆菌、25%灭幼脲和烟雾剂(4.5%高效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柴油)3种药剂对油桐尺蠖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桉树林油桐尺蠖均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第1次施药后第5天,对照虫口减退率仅为1.34%,3种药剂防治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均达到65.38%以上。烟雾剂防治油桐尺蠖施药后第5天就可达到虫口减退峰值,连续防治2代,虫口密度减退到0.6头/枝,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97.25%。  相似文献   

10.
柽柳条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柽柳条叶甲1a发生2代,以成虫在靠近树干基部的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缝隙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开始取食危害并交尾产卵,5月中旬幼虫开始取食危害,老熟幼虫入土化蛹。第1代成虫于6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成虫、幼虫均取食危害。  相似文献   

11.
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 (Guenée) 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桉树林分中大 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菌株生长与产孢 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 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MaZPTR-01 菌株15 d 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 菌株大;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培养15 d 产孢量最高,分别为1.33×108 孢子· cm-2 和1.28×108 孢 子· cm-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 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 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 4.34 和4.52 d。绿僵菌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幼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评价该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累计死亡率随着绿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和接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接种10 d后,1.0×10^9,1.0×10^8,1.0×10^7,1.0×10^6,1.0×10^5孢子/mL浓度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8.3%,91.7%,70%,48.3%。生物测定数据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进行分析,所建模型可以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模型拟合良好;由模型估算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死剂量和致死时间,随着接种时间延长,相应的LC50和LC90值逐渐降低,剂量效应增强,接种第4,5,6,7天致死中浓度值(LC50)的对数值分别为7.79,6.97,6.33,5.64。随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大,致死时间(LT50和LT90)减小,当浓度为1.0×10^7,1.0×10^8,1.0×10^9孢子/mL时,LT50值分别为4.96,3.79,2.89 d,时间效应增强。绿僵菌MaFZ-13对油桐鹰尺蠖幼虫致病力较强,具有较好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桉树害虫油桐尺蛾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桉树害虫油桐尺蛾幼虫进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单剂生物药剂0.6%阿维菌素水剂4 000倍液、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97%;使用混合化学药剂A3B3C3、A2B2C3和A1B3C3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4%以上;使用混合生物药剂a1b1c2、a1b3c3和a1b1c1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0%~96%;使用烟雾剂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37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2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125 kg喷雾防治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干象是为害2~6年杨树中幼林的主要蛀干害虫,严重危害杨树的生长和成材。通过采用钻孔注药方式对4-6年生杨树杨干象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久效磷乳油(1∶0.5∶1)混合液10倍液,每厘米胸径注射剂量1.0mL时,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90.77%,防治效果达86.82。钻孔注药低污染、防治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可在林业生产中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ciphila (Wachtl.)]在内蒙古在兴安岭大面积发生危害,发生面积的.为1hm2,根据生产防治工作的需要,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定点观察研究,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搞清楚了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至5龄幼虫于当年7月中旬下树,主要在土壤中2-7cm的土层中以幼虫做蛹室越冬,少数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6月上旬化蛹 ,蛹期长约10天,成虫的发生期在6月上中旬,并于雌成虫羽化的一两天后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量约为40-50粒,6月中旬出现幼虫,该衣滞育现象,预蛹滞育期一般为三个年头,第三年春季正式化蛹,寄生蜂有3种,寄生蜂一种,虫生真菌一种,食虫蜘蛛4种,食虫鸟4种,通过敌敌畏插管烟剂防治后效果可达95%左右,这些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闽北开展雷竹施肥试验,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1),施用氮磷钾复合肥(375kg/667m2,处理2),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5t/667m2,处理3),施用有机肥与氮磷钾复合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和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处理4),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竹林生长、笋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闽北雷竹经营的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对竹林的光合特性、生长量、笋产量和笋营养物质含量均产生显著性差异影响;光合特性指标表现最优的是处理3和处理4,竹林生长效果最好的为处理2和处理4,竹笋产量和笋品质表现最优的是处理4和处理3。综合分析认为,最优施肥方案为处理4,即施用有机肥(腐熟的鸡粪)3t/667m2+氮磷钾复合肥150kg/667m2,该施肥处理可有效提升雷竹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及提高竹笋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蓝墨天牛是恩施州板栗发生最严重的蛀干害虫,在该区域板栗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虫株率20%~79%采取定点定时观察表明,发生于恩施州的蓝墨天牛2a 1代,以3龄和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世代重叠明显。其危害程度在一定区域内随海拔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虫口数量在树干上的分布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加,在人工林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属于聚集分布型。采用树干涂白、人工杀虫和清理虫道注药封杀幼虫的综合防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