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在母牛繁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主要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分泌,能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在70年代以前,由于GnRH的分子结构不清楚,故根据其生理效应将GnRH分别命名为促黄体素释放因子(LH-RF或L-RF)和促卵泡素释放因子(FSH-RF)。1971年,Sc-hally和Guillemin等从数十万头猪和羊的下丘脑中  相似文献   

2.
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囊肿(Cystic Ovarjan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引起乳牛不孕的疾病。临床表现是在一侧或两侧卵巢上有一个或数个不排卵的卵泡,在黄体不存在时,这些卵泡还持续存在10天以上;患卵巢囊肿的牛发情不正常。现在治疗卵巢囊肿的方法有:用手捏破囊肿卵泡、用生殖激素(LH、HCG、FSH、PMSG、皮质类固醇、孕酮、GnRH、PGF_2α等)注射。从治愈率和发情周期恢复情况看,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治疗卵巢囊肿病的首选药物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绒促性素(hCG)或 GnRH 的合成类似物。GnRH 价廉易得,且副作用较 hCG 为小,故常被临床兽医使用。在静脉或肌肉注射 GnRH(含10肽的用100μg,不含肽的用10μg)后,一种内源性 LH 波可引起囊肿或卵泡的黄体化。应用较大剂量的 GnRH,则可使囊肿或卵  相似文献   

4.
奶牛不孕症直接影响着奶业的发展。临床上常见的有:卵巢囊肿、持久黄体、卵巢萎缩、卵巢炎。目前治疗卵巢疾病的方法虽然很多,但疗效对比还是以激素治疗效果最佳。现将几种卵巢疾病的激素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1.1皮质类固醇:内源性或外源性的皮质类固醇都可降低脑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黄体生成素(LH)的释放。用皮质类固醇及其它类似物,可促使ACTH和LH在脑垂体中的贮存,因此其可用于治疗卵巢囊肿。使用不同剂量的皮质类固醇类似物β-甲强的松龙10~40mg或地塞米松10~20mg肌内注射,平均注射2次,经治疗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下丘脑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以脉冲分泌方式到达垂体前叶,调控腺垂体对FSH、LH的合成与分泌[1],GnRH也可直接作用于性腺,调控性腺类固醇激素的分泌,GnRH对生殖功能的调控必须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为介导[2].  相似文献   

6.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及其类似物,能引起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大量释放,而使这两种激素在外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持续3~5小时。GnRH所引起的黄体(Corpus Luteum,CL)或卵泡功能的变化,是通过调节LH和FSH的释放而间接起作用的。间情期(Diestrus)内多次或间情期后期1次注射GnRH可引起血液孕酮水平急剧上升和黄体溶解推迟。在黄体发育早期注射或连续处理以GnRH能促进黄体分化,改变随后黄体的功能。这种作用的机理是GnRH能诱发LH水平升高。在性周期(Estrous Cycle)中注射GnRH能使卵泡发育、优势卵泡排卵或黄体化,进而随后7天内新优势卵泡的出现和选择都同期化。于性周期第6~7天注射GnRH,随后再注射PGF_2α可达到发情同期化目的。用这种方法处理后卵泡发育和黄体溶解都同期化,受精率也较高。试验在输精后黄体期(于情期第12~14天)内或胚移后注射GnRH,以改变黄体和/或卵泡功能,结果未能稳定提高妊娠率。迄今,产后第一次发情配种母牛和复发情母牛输精时注射GnRH的所有试验结果都不理想,而且差异很大。最近研究结果表明,接近发情开始时注射GnRH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对母牛产后早期实施GnRH与或不与PGF_2α联合处理,  相似文献   

7.
Nand.  AS  武浩 《动物医学进展》1989,(3):29-31
本试验是单纯用肌肉注射激素对奶牛卵巢囊肿进行治疗的,其中给77头黄体囊肿病牛注射前列腺素F_(2a)类似物前列氯酚(500μg),给116头卵泡囊肿病牛注射促性腺激素(500μg),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或其类似物busereIin(20μg)无论发情与否,治愈标准为:在治疗后10天(前列氯酚)或15天(GnRH)内,囊肿消失,黄体形成。两种疗法的痊愈率和痊愈平均时间分别为65%、52.6%和4.9、19天。用GnRH治疗后15天,有20头牛的卵泡发生黄体化,接着再用前列氯酚治疗,结果有15头牛痊愈,其痊愈时间平均为20.4天;然而,有10头牛治疗后卵泡囊肿仍不消失,对这些牛继续用GnRH治疗31天后,结果只有1头痊愈。另外27头囊肿黄体化牛,在用GnRH处理后7天,再用前列氯酚,结果痊时间缩短(11.5天),但痊愈率较低(48%),囊肿复发率增高(33%)。25头卵巢囊肿病牛用孕酮子宫内释放装置(PRID)治疗(其中有些病牛以前曾治疗过)。在平均15天内,有68%病牛痊愈。不同方法治疗后给牛输精1—3次,结果妊娠率相似(77—94%)。我们发现,用GnRH治疗卵泡囊肿,用前列氯酚治疗黄体囊肿和GaRH处理后15天内引起的囊肿黄体化,是获得痊愈的最好方法。试验表明,对卵泡囊肿用GnRH处理后第7天而不是15天时,前列氯酚的治愈率较低。这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腺受孕酮影响的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8.
利用牛垂体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了促甲状腺素释放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促黄体激素(LH)和催乳素(PRL)对牛垂体细胞PRL分泌的调节。细胞在培养箱内预培养24小时后开始各项处理,以后隔24小时采集培养液一次,并换新的相同处理的培养液。结果表明:GnRH和TRH在第一次处理时均能显著增加PRL的分泌。加入1、10、100ng/ml的GnRH可使PRL分泌量分别增加53%(P<0.05)、111%(P<0.01)和60%(P<0.01),而TRH只有在10、100ng/ml的剂量时明显引起PRL释放增加(P<0.01)。第二次处理时细胞对TRH的反应消失,但对GnRH的反应却发生了逆转,PRL分别降低了70%(P<0.05)、68%(P<0.05)和73%(P<0.05)。表明GnRH和TRH在培养初期具有促进垂体细胞释放PRL的作用。LH(1、10、100ng/ml)对牛垂体细胞PRL的分泌无影响。但LH和TRH合用时,100ng/ml LH可明显地降低由TRH引起的PRL分泌(P<0.05)。PRL本身对牛垂体细胞的分泌有自我调节作用,100、1000ng/ml的PRL处理细胞使其分泌的PRL显著下降,分别降低70%(P<0.05)和100%(P<0.001)。此外1000ng/ml的PRL可显著地抑制由GnRH在第一次处理时引起的PRL释放。本实验在垂体细胞水平说明多种激素对PRL的分泌调节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1生殖激素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1.1下丘脑神经激素 下丘脑神经激素的种类很多,与牛繁殖密切相关的有促性腺激素释放(GnRH)与催产素(OXT)。GnRH来源于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其主要生理作用为生理剂量条件下,可促进LH和FSH的合成和释放。大剂量长时间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分析布舍瑞林在荷斯坦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中的应用效果。选用61头产后(53±3)d子宫复旧良好的荷斯坦泌乳牛,分2个实验完成。实验I:将21头牛分为阴性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试验组,均采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Ovsynch)处理方案,阴性对照组用10 mL生理盐水处理,药物对照组用100μ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处理,试验组用20μg布舍瑞林处理,在第2次注射布舍瑞林/促GnRH/生理盐水后,采血测定24 h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4)的血清浓度变化,分析GnRH和布舍瑞林对奶牛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实验II:将40头试验牛分为100μg GnRH组、10μg布舍瑞林组和20μg布舍瑞林组,比较GnRH及不同剂量布舍瑞林对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I中,布舍瑞林组的LH浓度峰值比GnRH组和生理盐水组提前2 h出现;布舍瑞林第2次注射后0 h,E2达到最高浓度,P4达到最低浓度,与正常生理状态下母牛发情时两激素浓度的关联性变化比GnRH组更一致。实验II中,GnRH组的无排卵率与不同剂量布舍瑞林组差异不显著;剔除无排卵牛只,20μg布舍瑞林组受胎率显著高于10μg布舍瑞林组,但与GnRH组无显著差异。综上,作为GnRH人工合成类似物,布舍瑞林以20μg剂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奶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  相似文献   

11.
卵巢囊肿是引起奶牛不育的原因之一;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卵巢有一个或多个囊肿。据报道,奶牛卵巢囊肿的发病率约为6-19%,实际上可能还要高一些。每隔6-10天,反复进行囊肿挤破法治疗,可使奶牛卵巢周期恢复率达到37-45%。但是该方法对卵巢有损伤,手工挤破的并发症有出血和导致不孕的粘连。用促黄体素治疗,65-80%的患病奶牛于28-30天内使卵巢周期恢复;首次治疗的受孕率达38-58%。以静脉注射LH或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500-5000单位效果最好。而用FSH(促卵泡素)或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治疗,其卵巢周期的恢复率仅为48%,而不再推荐使用。用皮质类固醇肌肉注射,首次治疗后的受孕率为32%,是非常有效的,孕激素化合物,以单剂量(750-1500mg)或每天肌注200-500mg,连用10-17天,卵巢周期的恢复率为61-72%,受孕率50%。hCG与孕酮的复合制剂静注,受孕率是60-80%。用孕酮治疗,发情期恢复期显著延迟。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62-97%的奶牛在28-30天内重新建起卵巢周期,18-23天后开始发情。可用于治疗卵巢囊肿。第一个发情期中受孕率达到37-57%。用前列腺素F_(zα) (PGF_(2α))治疗,可缩短GnRH治疗至发情时间的间隔,可能是PGF_(2α)促使黄体囊肿退化。用PGF_(2α)后,奶牛在2-3天开始出现发情,而用GnRH治疗后奶牛在11-12天才出现发情。用PGF_(2α)治疗黄体囊肿,可使黄体在2-5天内溶解。GnR H亦用于减少产后奶牛卵巢囊肿的发生率,一般在产后14天左右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2.
GnRH及其类似物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小细胞分泌的能促进腺垂体分泌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的生殖激素,其类似物较多,在动物繁殖生产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化学特性、生理功能及作用特点,同时着重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GnRH及其类似物在猪、牛及羊繁殖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应用这一激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卵巢囊肿(Gystic Ovarian)是引起奶牛不孕的常见疾病,它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患牛不排卵、无正常发情表现和黄体存在。其诊断主要是基于发情周期变化,注意区分共存黄体和成熟卵泡。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有人工摘除和用生殖激素(hcG、GnRH、皮质类甾固醇,孕酮、PGF_(2α))注射、其中以GnRH 的效果较好。卵巢囊肿有一定遗传性,但用选择育种来降低发病率进展很慢,在产后早期使用 GnRH 可有效地预防卵巢囊肿。  相似文献   

14.
GnIH/GnRH对鸟类排卵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类卵泡的发育受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调控,其中,下丘脑是调控各器官活动的中枢,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horomne,Gn I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是下丘脑中分泌的两种神经肽,GnRH可以促进垂体中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而Gn IH则起着与其相反的作用,GnIH/GnRH激素在鸟类的排卵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GnIH/GnRH激素的发现、分布、结构、受体以及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性晚熟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哺乳动物性的发育和成熟源于下丘脑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脉冲式释放。GnRH释放受到抑制或破坏,就会导致性腺机能减退,人在发育前和发育期就会出现发育迟缓和性发育不良,表现为无精症或闭经;动物则表现为初情期延迟、生殖能力下降等表型。编码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基因的突变可能引起哺乳动物性晚熟。笔者简要介绍了GPR54、GnRH/GnRHR、FSH/FSHR、LH/LHR基因与哺乳动物性晚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鹅的就巢行为显著影响其产蛋量,就巢行为主要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相关激素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共同调控鹅的就巢行为。在就巢期,机体内PRL分泌浓度升高,能够抑制GnRH和FSH的分泌,导致大卵泡合成P_4、E_2速率下降,从而垂体分泌LH浓度降低。本文对鹅就巢期激素水平及卵巢形态变化进行阐述,以期通过调控鹅就巢行为来提高产蛋量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母牛常用生殖激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产奶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高产奶牛群中,因生殖激素失调而引起的繁殖障碍亦有所增多。在临床治疗内分泌紊乱的不孕母牛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生殖激素的全面了解,而使用不当,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现将本场近年来母牛常用生殖激素的临床使用方法简介如下。1母牛常用的生殖激素种类1.1来自下丘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其主要功能为:促进和调节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和释放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临床用药以LRH-A3(促排Ⅲ)为多。1.2来自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的促卵泡素(…  相似文献   

18.
<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是下丘脑分泌的十肽的神经递质,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关键调节因子。目前,已经确认下丘脑以脉动式释放GnRH,再经过垂体门静脉的运输到达垂体中的腺垂体[1]。GnRH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的存在。GnRHR和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从15只处于发情前期母犬中随机选取6只母犬,检测其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和孕酮(P4)3种激素,实现对母犬发情期连续的监测过程。采用静脉采血,抗凝低温离心后分别测定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孕酮(P4)的含量,促黄体生成素采用人促黄体生成激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方法测定,促卵泡素采用人促滤泡激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方法测定,孕酮采用孕酮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的方法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母犬发情期的促黄体生成素的变化范围为5.16~6.82 ng/mL(除峰值外),其峰值平均值是116.71ng/mL;母犬发情期的促卵泡素的变化范围为3.18~4.78 ng/mL(除峰值外),其峰值平均值是43.56 ng/mL;母犬发情期的孕酮的变化范围为0.199 1~8.506 3 ng/mL,其峰值平均值是8.506 3 ng/mL。母犬在发情时,可出现LH释放波,并在LH开始释放后24 h内或开始发情的1~2 d内排卵。  相似文献   

20.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由分布于下丘脑内侧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弓状核、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内分泌小细胞(PvC)分泌,其分泌活动不仅受内分泌激素的反馈调节,而且受中枢神经递质的调节。在GnRH-PvC周围既有儿茶酚胺神经纤维分布,又有较高含量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存在。刺激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NE)或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或在第三脑室灌注NE或肾上腺素激动剂,均可抑制下丘脑的GnRH分泌。阿片样肽及其激动剂具有类似的GnRH释放抑制作用。相反,阿片样肽拮抗剂可以促进下丘脑分泌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增强阿片样肽的活性而抑制GnRH的释放。研究GnRH释放的神经调节机制,对于进一步开发家畜繁殖新技术和治疗家畜不育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