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西南优质烤烟种植的农业气象指标和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黔西南烤烟生产的农业气象试验,分析黔西南烤烟生长期的温度、光照、降水等气象条件,提出了优质烤烟栽培的有利气候指标和不利的气候因素,以及最佳适宜播种期、移栽期、采收期等优质烤烟栽培的农业气象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利用气候资料进行茶树生长季气象服务工作,研究了茶树生长季的气象要素指标值,利用长清地区(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热量、水分和光照条件的分布特征及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探讨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以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夏两季气温相差较大,影响茶树的生产周期和旺季生长;1—4月的低温冻害,对茶芽的萌动和春茶的产量有一定影响;长清月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大,5—9月降水量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春季节(12—4月)的降水量偏少,加上空气干燥,不利于春茶产量的提高;光照时数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但在茶树生长季的6—9月,日照百分率>45%,茶叶品质受到影响。准确掌握当地气候条件的利弊,为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气象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灾害是指自然气候因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水稻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尤为显著。探讨了不同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旨在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4.
本溪山区气候变化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吉奇  邢刚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310-316
摘 要:利用本溪地区1953-2008年温度、降水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原理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整理、统计、分析相应的气象要素。采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山区温度和降水年代际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气温呈升温趋势,降水变化呈减少趋势。暴雨日数呈现减少趋势变化,但是灾害损失呈现增加趋势,洪涝频率减少,干旱频率增加。通过对气候变化与主要气象灾害研究,为合理开发山区气候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三门峡苹果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志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0):237-242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三门峡苹果生长的影响程度,利用三门峡苹果种植基地气象资料和物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法、对比法,分析了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和主要气象灾害对苹果生长的影响;根据三门峡苹果种植环境对产区进行分区,结合气候区划方法,评价出各区气候适宜性评分。结果表明:近40年来苹果种植区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气候变暖影响苹果花期提前,降水呈下降趋势;近3年来各区的气候适宜性差异明显,中山区和部分浅山区为苹果种植优质区,其他区分别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气象灾害对苹果生长的影响表明:高温热害对塬区苹果品质影响明显;低温霜冻、冰雹对中山区苹果生长影响突出;降水减少造成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大。三门峡苹果各产区的气候适宜性差异明显,气象灾害影响不同,未来种植规模扩展存在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台站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将茌平县圆铃大枣1971—2014年的物候期观测数据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明晰圆铃大枣的有利气象条件和不利气候因素。结果发现:1971—2014年茌平县的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圆铃大枣全生育期的气温、极端高低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均满足圆铃大枣生长需求;茌平县年最高气温通常低于42℃,且持续时间较短;日照时数1433.8 h,比较充足,利于大枣果实的着色;大枣生育期内平均降水528.2 mm,能满足大枣优质高产的要求。茌平圆铃大枣的主要气象灾害为降水分布不均、年变率大造成局部的旱涝,晚霜冻以及花果期大风,都会影响大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藜麦是巴楚县近两年引进的特色农作物。藜麦种植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分析藜麦种植气象条件十分必要。根据2021年新疆巴楚县气候条件情况以及藜麦生长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巴楚县藜麦种植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巴楚县2021年3—8月气温、降水、光照条件能够适应藜麦生长发育,但是藜麦种植期间会遭遇高温、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这些气象灾害会影响到藜麦的健康生长。梳理了几点气象服务措施,以促进巴楚县藜麦种植提质增收。  相似文献   

8.
乌兰乌苏棉花气候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健  季枫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151-156
为了搞清楚气候对新疆优质棉花的影响作用,使之能指导棉花生产,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乌兰乌苏棉区31年的产量和气象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较为平缓,而气候产量呈下降趋势。1980—1989年降水偏少,气温偏低;1990—1999年降水接近均值,气温略有上升;2000—2010年气温和降水都急剧升高,这对提高气候产量不利。气温变化对棉花气候产量的影响大于降水,气温正常时,气候产量较高;气温异常时,气候产量较低。气候产量的年际波动较大,说明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也在加大。因此,充分利用气候产量的波动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于保证棉花的高产和稳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晋城市有气象记录以来近53年的气温、降水量气候资料的分析发现,晋城市的气候变化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特点:冬季明显变暖,夏季变暖幅度较小;年降雨量明显减少,20世纪初的季节特点是秋冬偏多,春夏偏少。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晋城市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提出调整种植季节、加强病虫害防治、培育和选用抗逆性强品种、建立生态农业系统,以及加强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等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祎君  吕厚荃 《作物学报》2022,(6):1537-1545
随着气候变化,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出多发和频发的态势,为了解这种变化对当地春玉米生产的影响,本文引入通径分析法,探讨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春玉米产量的直接影响或协同影响及其程度,进而在实际生产中更好的趋利避害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结果发现,农业气象灾害可以解释50%左右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的波动,且影响春玉米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已经从过去的冷害转变为干旱;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春玉米生产的主要因子由热量条件转换为水分条件,干旱已成为威胁春玉米产量的首要灾害。分省来看,影响辽宁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干旱、洪涝和风灾;影响吉林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和洪涝;影响黑龙江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干旱、洪涝和风灾。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影响其玉米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也有所差异,黑龙江除风雹灾害影响大于其他两省外,水旱灾害的影响均弱于辽吉,风雹灾害局地性强,影响范围有限,因而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远不及水旱灾害,黑龙江玉米生产稳定性较高,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对东北地区在具体研究中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农业生产对于气候条件的依赖性较强,有利的气候条件下能够获得好收成,而气象灾害则会导致农业歉收,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结合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展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着重对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宣城2011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采用安徽省宣城市2011年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宣城市平均年降水量正常略偏少,宣城、广德、泾县为正距平,其余各县(市)为负距平;入梅、出梅期偏早,梅雨日数较常年偏少1天,全市平均梅雨量较常年偏多。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正常略偏高,高温日数多于常年。主要气象灾害是1月20日大到暴雪及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1-5月出现不同程度的旱害,6月出现暴雨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严重损失,但粮油产量比上年增产,气候上属正常略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3.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尽可能避免或克服不利的气候条件,是夺取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而根据气侯条件,选用适宜品种,是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本文试从气候角度谈谈选择水稻品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潼南区油菜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菜种植对气候条件的需求,根据重庆市潼南区气候特征,对当地种植油菜的气候适宜性加以分析,得出潼南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油菜,并指出气象灾害对潼南区油菜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以提升重庆市潼南区油菜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湖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其危害是决定于气候异常与农业对象,农业生产不仅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对2010年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主要有倒春寒、5月低温、洪涝灾害、季节性干旱、8月高温和寒露风等,及各自相应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所发生的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针对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产生的种种影响,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适宜于湖南省农业减灾防灾的主要对策。认为应分析湖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发展趋势,以期更好的掌握气象灾害在湖南省不同地域的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通过品种选择与更换、加强田间管理、灾前预警、灾中调控和灾后补救等防灾减灾措施,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减轻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为防御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业气象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气候因素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为了更好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促进其高产,就应该不断加强对农业气象的研究,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不断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今后的气象服务发展思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凤县花椒生产气候条件和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花椒生产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定量评估,从花椒生长气候影响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2个方面构建花椒生产的气候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凤县1961—2018年长序列的逐日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料,对凤县花椒生产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8年凤县所有年份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处于花椒种植的适宜范围,其中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分别有89.7%、87.9%和77.6%的年份处于最适范围。凤县花椒生长季≥0℃积温、开花至果实着色期≥0℃积温、果实膨大生长期平均气温和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所有年份均处于适宜范围,其中开花至果实着色期≥0℃积温和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所有年份均处于最适范围;果实着色期平均气温和开花至果实膨大生长期降水量也有75%以上的年份处于适宜范围,其中65%以上年份处于最适范围;果实膨大至着色期相对湿度条件相对较差,处于适宜和最适范围的年份分别为65.5%和24.1%。总体来说,凤县花椒生长季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花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凤县花椒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冻害和连阴雨等,但是1961—2018年,这些灾害均有减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沈阳市霜期农业顺利发展,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沈阳1951-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因气候变暖沈阳市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变化稳定性较差。与1951-2010年相比,近30年的霜期气温升高0.9℃,高温年增加5.7%;日照时间减少66 h,寡照年增加16.7%;降水量增加8.3 mm,多雨雪年增加5%;阴天日数增加6天,几率提高8.3%;大风日数减少,大、暴雪次数变化平缓。连续阴天寡照、气温升高变化不稳是沈阳市冬季气候特点,对冬季设施农业发展影响较大。只有完善设施农业设备现代化、智能化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光热资源效率。  相似文献   

19.
应对气候变化 确保冬小麦安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河南省安阳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暖干化趋势明显。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病虫害呈上升趋势.影响小麦生产的不利因素增加。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归结于降水因子和温度因子的变化。所以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研究小麦生产期间主要天气气候灾害(干旱、作物冷害、冻害、雷雨大风等)对小麦的影响和风险,为防灾减灾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豫东农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豫东农区冬小麦生育期内的气候变化特征,预测气候变化趋势,选取豫东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1951—2011年的气候观测资料,集成Mann-Kendall、一元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Morlet小波及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豫东农区冬小麦生育期10月至翌年5月气候的突变事实、变化趋势、变化周期及年际变率特征。结果表明,豫东农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序列存在突变年份,主要表现为增温突变;降水序列不存在突变年份,其变化趋势不明显。近60年来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震荡周期特征复杂,存在多重时间尺度上的嵌套结构。气温序列变异系数普遍较小,降水序列变异系数普遍较大。豫东农区近60年气温升高趋势明显,主要由近20年增温贡献,未来一段时期内气温可能会出现升降温交替现象,但变化幅度较小,总体上呈持续增温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冬春季增温显著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另一方面会加剧病虫害及霜冻干旱灾害的发生。降水变化趋势在60年时间序列上不明显,周期预测显示未来一段时期内降水有增加趋势,年际变率较大,给降水准确预测带来难度,加剧豫东农区旱涝灾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