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兽药     
正农业部启动渔业官方兽医资格确认试点工作7月13日,全国首批渔业官方兽医资格确认活动在江苏省拉开帷幕。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活动现场向新任命的渔业官方兽医颁发证书并发表讲话。于康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养殖产量已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4.5%,约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2/3。但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种类也不断  相似文献   

2.
环境营养学研究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持续、迅猛的发展。从1988年起,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且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为5107.6万吨,同比增长4.2%,其中养殖产量为3395万吨,占总产量的66.48%。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方面使水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改善了产业结构,推动了整个渔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水产养殖效益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且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为5107.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3395万吨,占总产量的66.48%,养殖产量占有如此高的比重,这在世界主要渔业大国中是绝无仅有的。2008年1~5月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1557.2万吨,同比增长4.46%。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方面使水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改善了产业结构,推动了整个渔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7月13日,全国首批渔业官方兽医资格确认活动在江苏省拉开帷幕。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活动现场向新任命的渔业官方兽医颁发证书并发表讲话。于康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养殖产量已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4.5%,约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2/3。但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产养殖病害种类也不断增多,近年来,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我国的发展占有重要位置。据FAO资料,当前全球海、淡水水产养殖总产量高达4500多万吨,其中中国水产养殖产量为3200万吨左右,占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1%以上(FAO 2002)。我国水产养殖的养殖总产量占我国渔业总产量的60%以上。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也进一步促进了渔业养殖的发展,使其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养殖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从整体上看,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如果想要从源头遏制养殖水域污染问题,就必须对沉积物进行改善。本文论述了渔业养殖水域沉积物指标的分析技术,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我国渔业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防治水产养殖污染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单位面积的水产品产量与效益也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养殖者只重视养殖效益而轻视水质保护,致使一些渔业水域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不仅给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敲响了警钟,也给渔业本身的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危害,必须引起渔业生产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杨坚在此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渔业大会上说,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58%。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杨坚说,我国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国,过去主要依靠天然渔业资源满足人民对鱼类蛋白的需求,渔业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捕捞产量的增加,对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到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渔业国家之一。随着渔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渔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既对渔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渔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从我国渔业发展现状出发,简述了我国进出口渔业数量、贸易往来总产值,分析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如何利用语言优势推动渔业"走出去",在促进渔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业同其他行业一样有着丰硕的成果,特别是1985年我国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成绩斐然,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特别是静水土池塘养殖,我国的水平遥遥领先。2016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 900多万 t,其中养殖5 100多万 t。淡水养殖产量3 179万 t,占淡水产品产量的93%,鱼类产量2 815万t,淡水  相似文献   

11.
黄秋凤 《当代畜牧》2013,(14):84-85
随着我国的水产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其效益也一步步提高。但也出现了养殖者只重视所得利益而忽略水质保护,导致一些水域出现严重污染的情况。在我国许多地区(如广西),尤其值得重视,这给渔业本身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危害,也给渔业水域环境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渔业工作者及其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探讨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我国海洋渔业政策从单一的追求渔业产量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变,海洋渔业的生产方式也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渔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诸多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有关渔业经济理论,对我国渔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加速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02,23(8):55-55
贝类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贝类养殖业发展迅速,到1996年,我国在贝类养殖规模和产量上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贝类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又为贝类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从整体上讲,我国贝类养殖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随着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变。近几年出现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一水产养殖业发展与贡献 2011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5603万吨,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36%;中国水产养殖产量为4023万吨,占中国渔业总产量的72%,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26%,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3%。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同时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水污染问题。对我国养殖业来说,水污染严重地影响了集约化淡水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集约化淡水养殖的现状,探讨集约化淡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1994,15(3):1-1
全国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近几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生产发展迅速,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但是,1993年我国虾病十分严重,受害面积达总养殖面积的70%,许多地方绝产,虾农损...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其养殖产量占全世界养殖产量的2/3。我国也是水产品出口大国,2006年水产品出口量为301.5万吨,出口额93.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发升高。目前我国的生猪标准化养殖不断日趋完善,但其生产规模仍显著低于国外。因而,当前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标准化养殖技术不断优化,学习国外先进的养猪经验,并引进先进的人才,才能够提高我国生猪养殖的总产量。本文就我国生猪养殖中的标准化养殖技术展开全面的分析,旨在能提高我国生猪养殖水准。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我国渔业持续较快发展的一年。在国家宏观调控继续深入的形势下,面对能源紧缺、市场变化、竞争加剧的挑战,全国渔业工作者克难奋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渔业发展至今仍是以量的增长为主,粗放经营,低价、同质化竞争严重,水产品市场供大于求,质量安全不容乐观,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渔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和谐渔业,实现渔业生产发展与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社会需求以及渔农增收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今后渔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谐渔业是新时期渔业发展的主题。对于2006年水产养殖经营管理,笔者从实现“四个和谐”提出如下浅见:  相似文献   

20.
<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也称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太平洋沿岸水域的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一带,已成为世界上养殖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品种(Liao等,2011)。2010年,仅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就达134.8万吨(2011年渔业统计年鉴)。随着甲壳动物养殖业的不断推进,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研究以及其饲料研发工作也随之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