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麻茎的横切构造,自外向内包括麻皮(皮层、韧皮部)、麻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韧皮纤维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红麻全杆作为造纸工业原料得以开发利用。为了了解红麻茎发育的基本规律,中麻所陈祥云等对红麻韧皮部与木质部干重的比值做了较细致的研究,我们于1989年对麻茎的发育以及不同肥料对其影响进行了横切解剖观察研究,旨在了解麻茎发育动态和规律,为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切花非洲菊采后弯茎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是重要的切花材料,然而,切花非洲菊采后易发生弯茎现象,是导致采后损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10个非洲菊切花品种为试材比较瓶插期间弯茎进程,发现弯茎现象在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从中筛选出易弯茎品种和不弯茎品种。对非洲菊各品种进行外源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处理,发现非洲菊切花对于乙烯敏感性也存在品种特异性,并且乙烯对敏感型品种的弯茎发生有延迟或促进的不同影响效果。同时,对瓶插期间各品种花茎不同区域干、鲜重情况分析,发现非洲菊花茎距离花盘底部10~15 cm区域的干重、鲜重和水分损失均较高,可能是导致该区域发生弯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本文还发现非洲菊花茎直径和茎段的再伸长与弯茎现象的发生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索了红麻品种、播种期、收获期、肥料和密度等因子对造纸用红麻干茎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子对红麻干茎产量与质量均有一定影响。如从4月30日至6月19日,每推迟10天播种,每亩减产干茎88.4公斤,且其细浆得率随之降低;从9月15日至10月15日,每推迟10天收获,每亩可增收干茎83~139公斤。研究还明确了每生产1吨红麻干茎需累积干物质1.288吨,需吸收 N13.2公斤、P_2O_53.402公斤、K_2O21.5公斤;在每亩留苗1~3万株范围内,红麻群体的增产作用大于麻株个体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 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分化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选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7.
对红麻茎中部韧皮纤维发育与主要农艺性状、单株纤维产量的相互关系及其茎中部韧皮纤维发育的简易观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麻株各性状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任一性状的改变均会引起相关性状的变化,导致单株纤维产量的增减。纤维群数和层数的增长分别有赖于茎粗、干茎重的直接作用;纤经束数、每束细胞数和纤维细胞总数均取决于干皮重的高低;茎中部纤维细胞总数主要受纤维束数和每束细胞数的制约,对单株纤维产量起着举足轻重的支配作用,可由公式N_C=P_b·P_c S_L·S_b·S_c求得。  相似文献   

8.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 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 ,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 ,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在振荡条件下 ,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80~ 7.45 ;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 ,其峰值分别为 1 48mg/l和 5 3mg/l。在静置条件下 ,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2 0~ 6 .80 ;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 ,脱胶完成时下降 ,峰值 6 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 ,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 ,脱胶完成时 ,其去除率均达 1 1 %左右 ;微生物均在 2— 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 ;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产棉株株型性状时空分布的数学模拟得出:成铃率、衣分、子重、纤维主体长度的空间分布模型为y_(ij)=b_0 b_1x_j b_2x_j,铃重、绒长、纤维强度的空间分布模型为y_(ij)=b_0 b_1x_i b_(11)x_i~2 b_2x_j,棉铃增长的时间分布模型为y=k/1 a exp(—bT),铃重、衣分的时间模型为y=a bT。根据模型得出,高产棉株中、下部及第一、二果节成铃率合计得到80%~90%,时间上抢在7月10日~8月15日这段优质铃开花结铃时间多结铃是棉花株型栽培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红麻茎皮骨比值属品种的特性,遗传选择效果较好,可作为单株选择的标准之一。但在红麻一生中,麻茎的皮骨比值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它随着生长日数的增加、株高和茎粗的增长而是曲线变化,拟合:y=aXe~(bx)方程(a>0,b<0)。一般在旺盛生长前期的皮骨比值最高,苗期和后期较低。在群体中,茎高、粗的比茎矮、细的皮骨比值低。无论何时测量,取茎三分之一的中部可以代表整株的皮骨比值或纤骨比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方法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带马铃薯病毒的N88为材料,分别在40℃/25℃(4 h/20 h)的变温环境中,培养2、3、4周处理后茎尖剥离;以N88和D575试管苗为材料,在加入0,20,30 mg·L-1病毒唑的培养基中处理40 d后茎尖剥离。茎尖培养基为MS+0.05 mg·L-1 NAA+0.1 mg·L-1 6-BA+0.1 mg·L-1 GA3+4 g·L-1琼脂粉+30 g·L-1白砂糖的改良固体培养基,30 d后开始调查成苗率,每隔10 d调查1次,直到60 d,统计茎尖成苗率。结果表明:2周变温处理的茎尖成苗率和对照接近,但脱毒率有所提高;4周变温处理剥离茎尖成苗率最低,60 d成苗率仅为15%,脱毒率为100%;病毒唑浓度对不同材料的茎尖成苗率影响不同,其中D575经过20 mg·L-1病毒唑处理,茎尖培养60 d后成苗率最高达到83.3%,PVS脱除率为40%;材料N88在加入20 mg·L-1和30 mg·L-1浓度病毒唑的培养基中培养40 d后茎尖剥离,60 d成苗率分别为40.0%和41.7%,PVY、PLRV的脱毒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纤用亚麻云亚1号的不同茎粗与出麻率进行方差、表型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茎粗对出麻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或著显著水平,二者袁型呈抛物线变化,最佳茎粗范围值为1.0~1.5mm;非线性回归分析,Peal-reed模型和Cubits ratio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4和0.9523.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80~7.45;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其峰值分别为148mg/l和53mg/l.在静置条件下,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20~6.80;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脱胶完成时下降,峰值6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脱胶完成时,其去除率均达11%左右;微生物均在2-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根据161株菲律宾品种菠萝植株的果实重量、果眼数、叶片数、叶片重和茎重等5个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通径分析,获得关于这些性状的特征数、通径图、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并对通径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建立“最优”回归方程:y=242.292 2.5084x_1 8.3126x_2 0.3663x_3。它的复相关系数为R=0.9275。结果期的菠萝植株所具有的叶片重是影响果实重量的最重要性状。由于性状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他性状(x_1,x_2,x_4)对菠萝果实重量的间接影响也很大,必须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15.
为林下种植铁皮石斛的生产管理提供气象参考,2014-2015年对龙眼树下不同栽培方式种植的铁皮石斛茎生长和同期气象条件进行观测,分析林下气象条件对铁皮石斛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龙眼树林下种植铁皮石斛茎伸长生长变化过程表现为S型生长曲线,表现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龙眼树上绑扎种植铁皮石斛的茎性状均优于林下苗床种植的。(2)气象条件对铁皮石斛的茎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茎增长量和过程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最低值、日平均气温最高值、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试验林下的平均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80%以上,基本适宜铁皮石斛的生长。在日平均气温24~30℃、日最高气温27~36℃和日最低气温20~26℃的条件下,铁皮石斛茎生长较快。生长高峰期出现时的日平均气温在27~29℃、日最高气温在32~34℃和日最低气温在24~26℃。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个国内外纤用亚麻品种(系)单株茎重的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粗、株高、工艺长度与单株茎重成极显著的正相关.经过通径分析可看出,茎粗、株高、分茎数、着粒数4个因素对亚麻单株茎重的变异起主要的决定作用,通径系数为0.92601,剩余通径系数为0.27200.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甘肃省主栽品种陇薯6号为材料,研究了茎尖大小及培养基中激素和活性炭对马铃薯茎尖培养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原基数为2的茎尖脱毒效果最好;MS培养基中加入0.5 mg·L~(-1)6-BA、0.1mg·L~(-1)GA_3和0.1 mg·L~(-1) NAA有助于陇薯6号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加入0.05%活性炭,茎尖成苗时间提前了13 d,成苗率增加了7.5%。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云南优良的甘蔗细茎野生种云南82-114进行杂交利用,对选育出的F1(云割F197-105)、BC1(云割BC103-80、云割BC103-78)、BC2(云割BC204-41和云割BC204-48)真杂种及其亲本(云瑞99-248、ROC10)的重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导入云南82-114基因后,F1、BC1、BC2代材料的茎径、单茎重、蔗糖分随着回交代数的曾加而逐代提高;原料茎长、有效茎数、纤维分在降低;蔗茎产量、产糖量在明显增加.云南82-114的利用为选育优良品系(种)提供种质基础,同时也显示了云南82-114的育种价值和甘蔗细茎野生种质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12份圆果种品种(系)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7个性状(x)与单株干皮产量(y)的遗传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绝对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干茎重>茎粗>皮厚>株高>出麻率>分枝位高>分枝数。除出麻率与干皮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与干皮产量均呈正相关。干茎重对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茎粗,皮厚,株高则是影响干茎重的主要性状。在选择较大干茎重的前提下,提高出率麻能较大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