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比较资丘木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和总黄酮的含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资丘木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复合肥处理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平衡施肥处理;两者的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说明施生物肥(含微生物)和平衡施肥可提高资丘木瓜品质。  相似文献   

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瓜中齐墩果酸和乌索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甘辉  刘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183-10184
[目的]建立木瓜中齐墩果酸和乌索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90∶1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8℃。在此条件下测定木瓜中齐墩果酸和乌索酸含量。[结果]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66~5.94μg(r=0.999 6),乌索酸进样量在0.67~6.03μg(r=0.999 6)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色谱检测中,乌索酸与齐墩果酸的分离度为1.86,齐墩果酸和乌索酸色谱峰对称因子分别为1.020和1.015,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3 687和14 290。在精密度试验中,齐墩果酸峰面积RSD为2.2%,乌索酸峰面积RSD为0.3%。在重现性试验中,齐墩果酸峰面积RSD为1.9%,乌索酸峰面积RSD为2.2%。齐墩果酸和乌索酸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和97.5%,RSD分别为1.7%和2.3%。[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评价木瓜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检测条件,建立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云南7个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HPLC的最佳检测条件为ZORBAX Eclipse XBD-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冰乙酸水溶液(85∶15),柱温2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30μL。该条件下,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混合标准溶液在0.025~0.4μg/μL内线性关系良好,且齐墩果酸加标回收率在82.26%~88.01%,RSD为2.77%;熊果酸加标回收率在80.84%~93.08%,RSD为4.47%,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良好。经检测,不同产地齐墩果酸含量在0.139 7~0.523 8mg/g,平均值为0.409 6mg/g。熊果酸含量在0.656 6~2.645 6mg/g,平均值为1.888 8mg/g。其中,普洱市景谷县景谷镇、红河州个旧市大屯镇产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含量最高,达0.523 8mg/g;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产白花蛇舌草熊果酸含量最高,达2.645 6mg/g。  相似文献   

4.
董长颖  于加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579-3583
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中提取齐墩果酸、熊果酸和绿原酸,然后用热水提取法从残渣中提取多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草苁蓉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和绿原酸含量进行检测,再运用分光光度法对草苁蓉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草苁蓉中含有较丰富的齐墩果酸、熊果酸、绿原酸和多糖,其含量分别为0.586%、0.575%、0.326%、11.835%;回收率分别为96.90%~99.80%、97.20%~ 100.30%、97.50%~100.20%、94.30%~98.60%;变异系数分别为1.13%、1.26%、1.10%、1.74%.  相似文献   

5.
枣果中齐墩果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3个品种的枣中齐墩果酸含量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平均含量为136.76 mg/kg;筛选出齐墩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俊枣388.20 mg/kg;41.07%的品种其齐墩果酸含量为109~236 mg/kg,33.93%的品种齐墩果酸含量为255~383 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测定皱皮木瓜中熊果酸、齐墩果酸两种主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测定宜昌皱皮木瓜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与栽培年限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HPLC对不同采收年限皱皮木瓜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年生皱皮木瓜中熊果酸、齐墩果酸总含量较少。结论:本方法稳定性较好,可用于皱皮木瓜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青钱柳叶片、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考察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在不同色谱柱及流动相下的分离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Sym-mitry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7∶13,V/V),流速0.85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标品进样量在0.1~20μg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7%、96.91%,RSD为1.90%、2.08%,青钱柳叶片、愈伤组织、悬浮细胞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青钱柳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处理对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其施用方法,以完善活血丹规范化种植技术,保障药材品质。[方法]以野生活血丹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SA处理前后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变化,从而探讨SA处理与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变化是否具有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外源SA施用浓度(0、7、14、21和28 mg·L-1)、不同处理时间(4、7、10、13、16和19 d)及施用次数(0、1、2、3和4次)下,活血丹生长及其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变化。总黄酮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齐墩果酸与熊果酸采用超声法提取,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外源SA喷施处理后,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随SA质量浓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外源SA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三者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当外源SA浓度相同时,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加,并多在处理13 d达峰值。相同浓度下喷施1~4次SA溶液,均可使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增加。[结论]外源水杨酸处理可显著提高活血丹中总黄酮、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最优的处理条件为:质量浓度为14 mg·L-1的水杨酸溶液每4 d喷施1次,共喷施4次,最后一次喷施在采收前12~14 d。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杜仲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并为盐炙杜仲叶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测定了10批贵州不同地区盐炙杜仲叶样品中的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杜仲叶中的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及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贵州不同地区的10批盐炙杜仲叶水分含量在5.82%~13.3%,平均为10.07%;总灰分在7.43%~11.21%,平均为8.9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在10.89%~18.59%,平均为13.78%,绿原酸含量在0.1 0~0.33mg/g,平均为0.24mg/g,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1.04~3.31mg/g,平均为1.67mg/g;总黄酮在11.30~33.10mg/g,平均为19.35mg/g。不同产地中,杜仲叶绿原酸含量和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以开阳县的最高,分别为0.33mg/g和3.31mg/g;总黄酮含量以龙里县的最高,为33.10mg/g。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木瓜芽孢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采用渗漉法对木瓜愈伤组织中的齐墩果酸进行了提取,然后用薄层层析法对齐墩果酸进行了分离,用比色法进行测定.筛选出最适合愈伤组织生长的培养基为,MS+2,4-D2.5 mg·L-1+6-BA 0.5 mg·L-1,木瓜愈伤组织中游离齐墩果酸的含量为0.078%.通过木瓜愈伤组织进行齐墩果酸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药刺五加中的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并建立HPLC-PAD法测定了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3.9 mm×300 mm,4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88∶12),流速为0.8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乌索酸线性范围为0.136~1.224μg,线性回归系数为0.999 5;齐墩果酸线性范围为0.052~0.468μg,线性回归系数为0.999 4。样品中乌索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1.1%(n=5);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1.0%(n=5)。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刺五加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陆英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动态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邹盛勤  陈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42-643,666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陆英叶、茎、根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ShieldRP18柱(3.9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体积比,65∶35∶0.1);流速为1.0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乌索酸线性范围0.096~2.304μg,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9,检出限为0.3mg/L(3σ);齐墩果酸线性范围0.098~2.352μg,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7,检出限为0.2mg/L(3σ)。样品中乌索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5%;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2%(n=5)。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适于对含有该成分的药物和药材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根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为土藿香的研究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色谱柱为C18分析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3%H3PO4水溶液(V∶V∶V=60∶30∶10),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常温。[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2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样品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和98.9%,RSD分别为3.12%和1.99%。土藿香根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8 mg/g和0.147 mg/g。[结论]该方法快捷、准确、可靠,可用于土藿香根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定量分析,为土藿香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宏伟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09-4409,445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泽兰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以NUCLEODUR C18RP柱(250 mm×4.60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水(88∶12)为流动相,加磷酸调pH值至3.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25℃。乌索酸进样量在0.368~7.360μg,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200~4.000μg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准确、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在该色谱条件及样品处理方法下,可以准确测定泽兰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肖道安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51-9151,9193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山茱萸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90:10:0.2),流速0.8ml/min;柱温28℃;检测波长为210nm。乌索酸的线性范围0.67~6.03μg,r=0.9996;齐墩果酸的线性范围0.66~5.94μg,r=0.9996。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和99.8%,RSD分别为1.6%和2.1%。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山茱萸药材质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枇杷叶及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药枇杷叶及其药渣中的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并建立了HPLC!PAD测定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Nova!PakC18(3.9mm×3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8∶12),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乌索酸线性范围:2.28~15.96μg,线性回归系数0.99999;齐墩果酸线性范围:1.18~8.26μg,线性回归系数0.99997。样品中乌索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3%;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1.9%(n=5)。结果表明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均高于枇杷叶原料,用HPLC法测定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宽,可用于评价含有乌索酸和齐墩果酸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吴江  祝存恩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25-2326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龙胆科藏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即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和水(含0.04%磷酸)87∶13的比例线性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0℃。结果表明:2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齐墩果酸的线性范围为0.055~0.550μg(r=0.999 8),熊果酸的线性范围为0.041~0.410μg(r=0.999 2);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63%),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7.6%(RSD=1.6%)。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产地直接干燥方法和药典加工方法对资丘木瓜药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合资丘木瓜的产地加工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与药典加工方法对资丘木瓜的新鲜果实进行干燥加工,对加工后的药材进行折干率、水分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总灰分、酸度、齐墩果酸含量、熊果酸含量的测定比较。[结果]2种加工方法的药材,在外观性状上无明显差异;其折干率、总灰分、酸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含水量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传统方法加工的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之和高于药典加工方法,但2种加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能源消耗和干燥效果考虑,资丘木瓜药材产地采用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