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临沧市的5个县收集保存的风吹楠和大叶风吹楠为材料,采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和分光光度计测定风吹楠和大叶风吹楠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风吹楠6个家系90株1 350片叶的SPAD值变幅为51.00~82.00,总叶绿素含量在6个家系间的变幅为2.11~3.75 mg/g,家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大叶风吹楠4个家系60株900片叶的SPAD值变幅为48.00~72.00,总叶绿素含量在4个家系间的变幅为1.79~2.59 mg/g,家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共10个家系150株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来估测叶绿素含量。风吹楠与大叶风吹楠的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乙醇法提取山西两个主要分布区沙枣果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NaNO2-Al(NO3)3-NaOH作为显色体系,用紫外吸收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沙枣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7.37mg/g)高于晋北风沙区(6.21mg/g),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即立地条件对山西沙枣果肉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果实大小对果肉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黄土丘陵区沙枣果肉中总黄酮含量呈现出随着果实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晋北风沙区的则表现为随果实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但中果和小果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合保定地区生境的优良叶用型杜仲单株,对来自河南、河北2个不同产地的30株2a生杜仲实生苗苗期的单叶面积、干重、鲜重、叶绿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叶绿素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采用了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不同杜仲单株间的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总黄酮含量等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对叶面积、干鲜重比、总黄酮含量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从30株杜仲实生苗里初步筛选出5株优良单株,分别是N_(11)、N_9、B_2、B_(12)、B_(14);各单株叶中N_(11)总黄酮含量最多,为9.59%,其次为N_9,达到了9.08%,其中B_2、B_(12)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10mg/g、2.07mg/g,并且单株B_(14)干鲜重比高达0.78,加工成本最低;根据各单株苗期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可以看出,其总黄酮含量在7—8月份最高,因此可以选择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杜仲叶采收。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马比木根茎中总黄酮和总三萜含量及其胰岛素抵抗降糖活性,对其采用甲醇提取测定根、茎总黄酮和总三萜含量,用HepG2细胞制备胰岛素抵抗降糖模型,进行了降糖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根中总黄酮含量(204.75 mg/g)高于茎中含量(114 mg/g);总三萜的含量根中(145 mg/g)低于茎中含量(225.17 mg/g)。采用MTT法对HepG2细胞进行活力检测,排除提取物溶剂及提取物的细胞毒性,且细胞活性良好,具有消耗葡萄糖的能力。与阳性药二甲双胍进行降糖活性对照,根-茎提取物的不同剂量的降糖活性均优于阳性药。根提取物的降糖活性优于茎提取物,这与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一致,说明降糖活性与总黄酮具有正相关的作用。实验结果说明了总黄酮的降糖活性优于总三萜的降糖活性。这为马比木资源的再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既开拓了马比木功效利用的短板,又减少了马比木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相似文献   

5.
山西太岳山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太岳山7种典型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均是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高,分别为4.908g/kg和3.528g/kg;土壤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油松林最低,为3.959g/kg,淀积层有机质含量山杨林最低,为1.779g/kg;土壤腐殖质层全氮含量,白桦林最高,为0.368%,辽东栎林最低,为0.176%。;土壤腐殖质层速效氮含量华北落叶松林最高,为292.191mg/kg,油松林最低,为167.725mg/kg;土壤淀积层全氮含量油松林最高,为0.277%,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0.094%;土壤淀积层速效氮含量山杨林最高为200.183mg/kg,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最低,为49.151mg/kg;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均是上层土壤高于下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林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在各林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6.
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3.644~8.119 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2.890~5.768 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6.070~20.148 mg/g,三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氮(N)、磷(P)元素是生物体和生态系统所需的基本元素,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主要22种草本植物各器官的N,P含量进行测定及比较研究,得出:1)该地区草本植物整株植株的N元素含量范围为18.10~42.87 mg/g,P元素含量范围为1.87~4.92 mg/g,其中黄芪各器官的N含量最高,垂芥的叶、茎中P含量最高,整株植株的N∶P值范围为6.26~18.95,除紫花地丁植株的N∶P值大于16外,其它植株N∶P值都小于14;2)草本植物叶中的N与P元素含量要显著高于茎和根,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3)5个科类中豆科的N元素含量最高,伞形科的P元素含量最高,5个科类的N∶P值均小于14。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不同刺槐品种(种)花朵营养活性物质含量,为选育蜜源林良种提供科学依据。选取6个刺槐品种(种)盛花期花朵,经过干燥处理作为试样,利用全自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和试剂,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分别检测总糖、还原糖、L(+)-抗坏血酸(VC)、蛋白质、花青素、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6种刺槐花营养和活性物质含量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蜜源1号、多彩青山和多花刺槐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为31.41g/100g~34.52g/100g和24.74 g/100g~28.07 g/100g;粘枝刺槐含VC和蛋白质最高,分别为233.4mg/100g和26.65 g/100g;多花刺槐、多彩青山和兴刺22花青素含量较高,为0.14%~0.25%;总黄酮含量较高的品种是鲁刺58、多彩青山、多花刺槐和蜜源1号,在294.88mg/100g~442.92mg/100g范围内;总皂苷含量较高的品种是多花刺槐、鲁刺58、多彩青山、蜜源1号和粘枝刺槐,在0.31 g/100g~0.37 g/100g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鼠掌老鹳草抗氧化活性成分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鼠掌老鹳草全草、根、茎和叶片的生物量以及不同部位中柯里拉京、老鹳草素和总酚含量的季节变化,并通过抗氧化活性指导确定了鼠掌老鹳草的采收部位、采收时间.结果表明:1g鼠掌老鹳草全草中的多酚类成分在营养生长期含量较高(137.567 3±1.890 7)mg/g(以没食子酸(GAE)质量表示,对提取物而言,下同),生殖生长期和枯萎期含量迅速降低((74.751 8±1.010 1)mg/g),而总黄酮含量在夏季较高,在枯萎期叶含量最大.鼠掌老鹳草的最佳采收时间和采收部位分别是7月份和全草,其总体抗氧化活性(FRAP)值为(12.321 5±0.188 2)mmol/g.PCA试验表明总酚含量、柯里拉京、老鹳草素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 >0.753),而且它们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也较好(|r| >0.7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龄(12a生幼龄林,27a生中龄林,40a生近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土壤pH值由5.76降到5.52,土壤酸性逐渐增强,速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4.67~7.64mg/kg,与pH值变化一致,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以及全钾含量在中龄林中最高,分别为39.02g/kg、2.32g/kg、130.56mg/kg和17.6g/kg,近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其中,全氮含量在各个林龄阶段差异显著(P0.05),全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各个林龄阶段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碱解氮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的来说,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桦褶孔菌7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研究各萃取相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并分析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油醚相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14.62±3.24)mg/g,乙酸乙酯相中多酚含量最高,为(50.34±30.13)mg/g。桦褶孔菌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最强,其EC_(50)分别为(66.09±1.82)μg/mL和(47.94±1.68)μg/mL;正丁醇相萃取物浓度在0.5mg/mL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V_C相当;乙酸乙酯相萃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仅次于正丁醇相萃取物,EC_(50)为(93.63±1.97)μg/mL。相关性显示桦褶孔菌不同萃取相中总黄酮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为桦褶孔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柑总黄酮对小鼠胃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金柑总黄酮为原料,采用阿托品建立抑制胃肠吸收的动物模型,探讨不同产地(湖南浏阳、江西遂川)与不同剂量(160mg/kg、80 mg/kg、20 mg/kg)的金柑总黄酮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率和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两个高剂量组的小鼠胃酚红排空、小肠酚红推进率和对木糖的吸收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两个中剂量组有显著影响(P<0.05),两个低剂量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爱玉子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影响爱玉子总黄酮含量以及提取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烘干温度显著影响叶总黄酮的提取率;爱玉子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不同,幼龄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可达到7.80%;光照条件和采样时间对爱玉子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显著;爱玉子雌株叶总黄酮含量高于雄株。  相似文献   

14.
吴起野生沙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吴起野生沙棘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沙棘果泥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814.03 mg/100g,其次为沙棘果皮、果油、果渣等,沙棘枝中含量最少为90.39 mg/100 g,这将为吴起野生沙棘总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芦丁和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为对照品,对响铃草药材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芦丁的吸光度,以芦丁计得响铃草总黄酮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响铃草中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的含量。生长旺季为3~8月份,4种成分含量均较低;而在当年10月至次年2月(休眠期),4种成分含量逐渐增高,2月份含量达最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大4种成分的含量升高,1~6年生的植株内3种黄酮苷元含量随着年限的增长而较快增长;6~9年生期间,3种黄酮苷元含量近似直线上升;9年以后增加缓慢;总黄酮含量与年限的增长呈曲线增加,1年生最低,为13.42mg/g;10年生最高,为25.10mg/g,平均每年增加总黄酮1.168mg/g。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响铃草中,总黄酮、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4类成分含量最高的生源地为四川邻水长安乡,云南昆明和云南宾江总黄酮和槲皮素差异不大,但都低于四川邻水长安乡,只是云南宾江的染料木素和山柰素含量略高于云南昆明;4种成分含量最低的为贵州雷山县。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银杏叶茶商品性,本研究通过对泰兴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树龄、不同采集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测定,确定银杏叶茶最佳采叶期、采叶树树龄及采集部位。研究发现,银杏叶生长有两个高峰期,即4月份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8月份以后,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又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高峰。银杏长枝不同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上部叶黄酮含量最高,为22.11mg/g;中部叶和下部叶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银杏中短枝不同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上部叶黄酮含量最高,为21.12mg/g。因此,根据泰兴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树龄、不同采集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测定,参照我国名优茶鲜叶采摘标准及制作工艺要求,优选2~3年生银杏树4、5月份中上部银杏叶。  相似文献   

17.
4个银杏主要产区的银杏花粉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银杏主产区百年银杏雄树花粉为材料,分别测定了花粉中黄酮、内酯、VC、VB1、VB2、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四大产区的银杏花粉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总黄酮、内酯、VC、VB1、VB2、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8.760 1 mg/g、5.159 6 mg/g、14.955 6 mg/100g、12.948 3 mg/100g、65.071 5 mg/100g、23.649 4 g/100g,泰兴和南雄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20.446 5 mg/g和19.579 9 mg/g;南雄地区的内酯含量最高,为7.822 0 mg/g,郯城地区的最少,为2.899 5 mg/g;泰兴的花粉VC含量最高,为27.219 8 mg/100g,桂林地区的含量最少,为6.365 4 mg/100g;桂林地区的VB1含量最多,为22.391 9 mg/100g,泰兴地区的最少,为7.234 7 mg/100g;桂林地区的花粉VB2含量最多,为93.6442 mg/100g,郯城地区的最少,为49.655 0 mg/100g。总体来看,银杏花粉的品质比较优秀,但开发应因地而异,结合营养元素含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8.
以5个黑格(Albizia odoratissima)家系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4种播种基质对黑格不同家系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茎长在家系间及各基质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采用黄心土和椰糠播种,根系和茎生长发育好于其他2种基质,但黄心土播种发芽率显著低于其他3种基质,椰糠播种发芽率最高;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8号家系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其他家系,76号和16号家系根茎生长较好,57号和84号家系各方面表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穗条中的内含物对山苍子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山苍子穗条中的内含物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情况,以同一野生山苍子植株当年生嫩枝的不同枝段为材料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对其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其内含物含量与各生长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穗部位不同穗条的生根能力间存在差异,上部枝段穗条的存活率(76.67%)、生根率(64.67%)显著高于中部枝段穗条、高于基部枝段穗条;穗条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分别为ZT(5.42μg/g)、IAA(10.51μg/g)、淀粉(14.98 mg/g),含量最少的分别为ABA(1.50 mg/g)、黄酮(13.82 mg/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扦插的存活率、生根率与穗条中ZT(0.972、0.989)、IAA(0.713、0.791)、淀粉(0.763、0.773)的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ABA(-0.835、-0.868)、黄酮(-0.740、-0.819)的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对吴起野生沙棘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沙棘果泥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814.03mg/100 g,其次为沙棘果皮、果油、果渣等,沙棘杆中含量最少为90.39 mg/100 ml,这将为吴起沙棘总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