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资兴市铅锌尾矿库区植物资源调查及耐性植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资兴铅锌尾矿区植物季节变化的调查,以及对该区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特征的分析,初步筛选了适合于Pb、Zn尾矿库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植物种质资源。该区共记录高等植物81种,分属34科,其中自然定居62种,人工引种木本植物19种。重金属累积及转运特性分析表明,这些物种均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中,优势自然定居植物和人工栽种的木本植物对Pb、Zn富集能力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临界阈值,一年蓬和青蒿对Cd的富集量分别达107 mg/kg和136 mg/kg,具有Cd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野菊花、酸模、青蒿、女贞和桂花树均具备超富集植物特征。研究结果为铅锌矿区及其污染场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先锋植物和生态经济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南省资兴市某已闭库并实施生态修复的铅锌尾矿库及周边受污染土壤和植物的采样分析,以ICP—AS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杉木、杨树、栾树、泡桐、香樟和乌桕等6种木本植物中Pb、Zn、Cu和Cd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运用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分析了植物相应的富集能力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中,对Pb富集系数最大的为乌桕,达到0.029;对Zn富集系数最大的为泡桐,达到0.374;栾树对Pb的转运系数达到1.314;泡桐对于Zn的转运系数达到1.452。6种植物均能适应铅锌重度污染的生长环境,其中乌桕、泡桐、栾树富集和转运Pb、Zn能力突出,适宜作为铅锌矿区植物修复的主要木本树种。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0-45
为筛选绿竹林下重金属富集植物,于2020年以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绿竹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林下13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和土壤样品,测定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不同植物及器官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土壤Cu、Pb、Cd平均含量分别为54.7、466.1、0.47 mg·kg(-1),均超出风险值。所有植物均表现为地下部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于地上部,其中棕叶狗尾草整株对主要重金属富集能力最强,是一种优良的重金属富集植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b含量与植物Zn和Pb含量之间以及土壤Cd与植物Cu含量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土壤Cu与植物Zn之间、土壤Cr与植物Pb之间、土壤Cd与植物Cr、Zn、Pb之间以及土壤As与植物Cu、Zn、Pb之间均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4.
东江湖铅锌矿渣堆场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并测定东江湖典型铅锌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植物对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的能力。结果表明:1)臭牡丹、盐肤木、马尾松、芒萁、木姜子、枫树、桂花树、木荷和红叶石楠等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Pb、Cd和As含量均高于一般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Pb 0.1~41.7 mg/kg,As <1 mg/kg,Cd 0.2~0.8 mg/kg);2)9种植物对Pb和As的富集系数BCF值均小于1;3)除盐肤木外,其它植物对Cd的BCF值均大于1;4)马尾松、臭牡丹、芒萁和盐肤木对Pb的转运系数TF值大于1;5)除木荷外,其它植物对Cd的TF值大于1;6)枫树、马尾松、木姜子和盐肤木对As的TF值大于1。综合分析可知,臭牡丹/马尾松、芒萁和木姜子分别对Pb、Cd和As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最强,具有作为铅锌矿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区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植物富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哈尔滨市区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 Zn,Cu,Cd,Pb) 污染状况和重金属在旱柳等 7 种植物体内富集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哈尔滨市区绿地土壤 4 种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其中以镉污染最为严重,达到了重污染。工业区排放的含锌、铜、镉、铅的废弃物,机动车辆尾气的排放以及轮胎橡胶的磨损等是造成哈尔滨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哈尔滨市区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为工业区绿地 > 市区公路两旁绿地 > 松花江沿岸绿地 > 城市公园绿地 > 农业用地 > 森林与苗圃绿地; 哈尔滨市区主要绿化树种中,小叶杨对锌、铜、镉 3 种重金属富集系数较大,可作为哈尔滨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重点选用树种,红松、旱柳、花盖梨对锌、铜、镉 3 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其次,可作为备选树种。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安化氰化废渣尾矿区为例,探讨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富集规律。研究了杉木、欧美杨、马尾松对氰化废渣尾矿区的重金属(Cd、Pb、Cu、Zn和As)的吸收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种植物体内富集的重金属质量的高低均为:W(As)>W(Zn)>W(Pb)>W(Cu)>W(Cd)。但是每种植物对Cd、Pb、Zn、As、Cu的吸收质量分数和分布均不相同,一般为根系质量大于茎叶,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同一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量和茎叶/根系之比均不同。这对矿区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学华 《绿色科技》2019,(16):184-185
指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正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以某铜矿尾矿库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筛选几种优势树种对尾矿库重金属积累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可知,在重金属富集方面,侧柏对重金属Cu、Pb和Cd富集能力最好,杨树对重金属Cu富集能力最好,刺槐和榆树对重金属Zn富集能力最好;而重金迁移集变化则与富集变化不同,除了杨树外,每个树种对特定的重金属都有较好的迁移能力。考虑到铜矿的特点,可以以多栽培杨树和侧柏,以提高重金属的富集量。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北京市背景值,但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37.61、26.25和90.3 mg· kg-1,均超过了背景值,3块林地107杨叶片的Pb、Cd、Cu和Zn含量不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07杨叶片对土壤Pb、Cd、Cu和Zn重金属元素均能吸收富集,但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呈现出Cd> Zn> Cu> Pb的变化趋势,尤其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最高值大于16,表现出了低背景高富集,而对Pb、Cu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林地107杨叶片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7 杨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市南郊房山区107杨绿化林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吸收富集研究,林地周围有水泥厂、石材厂、污水和垃圾等不同污染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受到了Pb、Cd、Cu和Zn不同程度的污染,Pb、Cu、Zn含量差异显著,Cd平均含量(0.077 6 mg·kg-1)低于北京市背景值,但Pb、Cu、Zn平均含量分别为37.61、26.25和90.3 mg·kg-1,均超过了背景值,3块林地107杨叶片的Pb、Cd、Cu和Zn含量不同,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107杨叶片对土壤Pb、Cd、Cu和Zn重金属元素均能吸收富集,但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呈现出Cd>Zn>Cu>Pb的变化趋势,尤其对Cd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最高值大于16,表现出了低背景高富集,而对Pb、Cu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小,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同林地107杨叶片对同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洞庭湖西岸区4种防护林地土壤与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和补植封山育林的水土保持林、平原湖区防护林土壤pH值为4.54~5.27,呈酸性反应;防浪护堤林土壤pH值为8.18,呈碱性反应。(2)全Cu、全Fe、全Zn以环湖低丘平原补植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土壤含量最高;全Mn、全Cd、全Ni、全Pb却以防浪护堤林土壤含量最高;全Co则以环湖低丘平原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土壤含量最高。(3)4种防护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FeMnZnNiCuPbCoCd,Pb、Zn、Cu和Cd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各防护林群落中植物体内不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很大,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体内含量的变化范围亦很大。(4)植物对土壤中Cd的吸收能力最强,对Mn、Zn、Cu、Ni、Pb其次,对Fe最弱;木本植物青冈、冬青和山矾具有较强的Cd积累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覆膜措施在辽河三角洲腹地原地土壤修筑台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覆膜措施使小胡杨保存率高达92%,增加了0~40cm土层的孔隙度,提高了0~60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为小胡杨树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2.
小叶杨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耐旱耐瘠薄的乡土杨树。对辽宁省境内的小叶杨进行叶片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叶杨叶片远轴面气孔密度明显高于近轴面,个体间变异较大,与产地没有明显相关性;气孔长度与气孔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着生部位对小叶杨近轴面气孔密度有明显影响;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比值与耐旱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文章同时讨论了国内杨属树种叶片解剖学特点及影响解剖学观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树叶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指示大气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京市区交通流量大的区域和相时清洁区(江苏省林科院)不同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Pb、Cd、Cu)含量的分析,研究了大气污染指数,初步探讨了植物重金属含量与城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植物叶片中重金属Pb、Cd和Cu的累积量与大气中Pb、Cd和Cu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所调查绿化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因重金属种类、采样区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悬铃木叶片累积Pb的能力最强,而杨树叶片对Cd和Cu的累积能力最强.市区大气重金属质量状况为:交通枢纽区中央门、南京化工厂和沪宁高速属于重污染,生活区新庄属于中轻度污染,远郊林科院属于无污染区.  相似文献   

14.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的杨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不同品种的杨树对铅(Pb)和镉(Cd)的耐抗特性,以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对其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种杨树对Pb和Cd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在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在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南林895杨的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均强于南林95杨,但其叶绿素含量少于南林95杨。Pb胁迫下,南林95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南林895杨,在Pb-Cd复合胁迫下则相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林895杨对重金属Pb和Cd的耐受性强于南林95杨,具有更好的修复前景。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伐根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 a生小叶杨伐根和1 a生小钻杨根桩嫁接毛白杨,进行嫁接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伐根嫁接毛白杨的成活率是根桩嫁接成活率的231.2%;3 a生的伐根嫁接植株平均高生长量为8.2 m,是苗圃地根桩嫁接法的200.0%;平均胸径生长量为11.4 cm,是苗圃地根桩嫁接法的175.4%,两者差异极显著。该方法成本低,在低产林改造、农田防护林更新、城镇和村屯绿化、水土保持林及护路林更新改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ports a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of chitinase gene into Populus simonii×P. nigra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ans. For reducing adventitious buds,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kanamycin was 40 mg·L~ -1 . Up to 700 mg·L~ -1 of Cefazolin Sodium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differentiation of leaves. About 20-day-old leaf disc explants were pre-cultured for 3-4 d,then immersed in Agrobacterium suspension for infection for 6-15 min,then co-cultured on non-selection culture medium for 3 d in the dark at ...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松嫩平原地区多点区域化试验及示范林杨树新品种(品系)病虫害调查发现,造成严重干部危害的为破腹病和杨干象。对错海林场和富裕林场各参试品种(品系)抗破腹病及抗杨干象能力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品种(品系)有银中杨、龙丰1号、龙丰2号、小黑杨、黑青杨、N46、98-62-75、A5和欧黑×青7#,杨干象危害轻微(注意防治即可)的有A5-10、1015和2111,小黑杨和青山杨应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块造林。  相似文献   

19.
Th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that accumulated in stemwood of mature trees grown for 20 years in a plantation in an abandoned peat quarry in areas that were fertiliz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domestic sewage sludge(180,360,and720 Mg ha~(-1) on a dry basis) were compared with trees grown in a reference nonfertilized area.Included in the study was a hybrid poplar(Populus tremula x Populus tremuloides) developed for use as an energy crop,three local tree species and one introduced tree species.The concentrations of Cd,Cr,Cu,Ni,Pb and Zn in the stemwood of the trees grown in the fertilized and nonfertilized fields were determined,and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ir respective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Cd and Cr were found only in several wood samples at concentrations close to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or qualification; therefore,they were not analyzed further.A 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75%of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temwoo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were negative.The ability of trees to accumulate the metals from soil in most cases decreased for Cu and Ni; however,the correlations were not as clear for Pb and Zn.The followingsequence for th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found in the stemwood of the analysed trees was Zn [ Pb [ Ni [ Cu [(Cr,C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tudied wood would not exceed the permitted limit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air and ash when used for energy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