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建宁  孟桂花  刘志勇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66-20468
[目的]改善吸水树脂的综合性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方法]以淀粉、丙烯酸和钠基膨润土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法制备出高吸水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丙烯酸/淀粉比值、丙烯酸中和度、反应温度以及膨润土的添加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丙烯酸和淀粉比为4∶1,丙烯酸的中和度为80%,交联剂用量0.05%,引发剂用量0.45%,反应温度60℃,膨润土用量7%。在此最佳条件下,树脂的吸水倍率达585 g/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膨润土与淀粉丙烯酸等单体复合得很好。[结论]膨润土的加入,不仅改善了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2.
陈立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13-4815
[目的]探索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溶液法利用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聚合成高吸水树脂。研究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确定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合成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结果]丙烯酸中和度对合成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较大。随着丙烯酸中和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合成树脂的吸水倍率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制备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80%,引发剂用量0.16%,交联剂用量0.06%。[结论]合成的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可达592 g/g。  相似文献   

3.
惠贤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091-15092
[目的]为洋芋淀粉的改性开发利用和制备高吸水.眭保水材料提供工艺依据。[方法]以洋芋淀粉和丙烯酸为原料,接枝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探讨原料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等主要条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参数。[结果]洋芋淀粉接枝丙烯酸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结论]洋芋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工艺简单成本低,材料环保,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树脂的工艺条件。[方法]以丙烯酸为单体,氢氧化铝为交联剂制备高吸水树脂,并考察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温度80℃,丙烯酸与浓NH3.H2O的质量比为10.02∶.4,引发剂的用量为总质量的0.2%,交联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4%。[结论]该研究为以丙烯酸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爱霞  徐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151-3152,3154
[目的]研究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方法]以明胶为基质、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当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0.20 g、交联剂用量为0.010 g、去离子水10.0 ml及120 W微波反应5 min时,所制备的明胶基吸水性材料对去离子水的吸液倍率可达420 g/g。[结论]研究结果为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薯秧制取高性能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薯秧中提取淀粉,将淀粉糊化,再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一定条件下让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取吸水树脂.分析了聚合反应的温度、糊化时间、丙烯酸的中和度等因素对接枝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吐温60为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衣康酸/丙烯酸吸水性树脂,并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反应单体的质量比、氢氧化钠的质量、引发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该工艺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丙烯酸和衣康酸质量比为1.5∶1.0,引发剂为淀粉质量的3%,氢氧化钠为单体质量的40%,反应温度55 ℃,在此条件下所得吸水性树脂吸水率可达289 g·g-1。  相似文献   

8.
在无氮气保护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马铃薯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结果表明,采用该法能制得马铃薯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AA:AM)5:3、交联剂2.0mL、引发剂1.0mL、中和度95%、反应温度65℃.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树脂在室温下吸蒸馏水587.00 g·g-1.红外光谱初步表明马铃薯淀粉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产生了交联.  相似文献   

9.
木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薯淀粉合成高吸水性树脂。[方法]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酸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淀粉与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中和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产品在室温下1 h内吸去离子水1 844 g/g、0.9%NaCl盐水224 g/g。[结论]该研究为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酸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树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纤维素类吸水性树脂的可降解性与合成类吸水性树脂优良的性能相结合,本文以樟子松原料,首先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然后与丙烯酸接枝聚合合成吸水性树脂。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80%、丙烯酸用量8g,反应温度60℃,引发剂用量0.5%,交联剂用量0.8%,并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此吸水性树脂。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为300g/g。  相似文献   

11.
王松  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05-3407
[目的]探讨凹凸棒土/聚丙烯酸钠复合树脂制备的最佳条件及其保水保肥性能。[方法]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高吸水性能的凹凸棒土/聚丙烯酸钠复合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保水剂的最佳条件,并通过性能研究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保水剂性能指标。[结果]制备吸水剂的最佳条件为:交联剂、凹凸棒土、引发剂用量分别占树脂单体质量的0.050%、15.000%、0.450%,温度为75℃,中和度为9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保水剂性能指标是:蒸馏水吸水倍率为762 g/g;保水剂在室温下24 h的水分蒸发率〈10.00%,在50℃水浴锅中10 h水分蒸发率为99.11%。[结论]该保水剂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对10.0 g/L的尿素溶液的吸附倍率为500g/g;由0.1 g树脂饱和吸附15%尿素溶液后制备的溶胶肥,用50 m l蒸馏水动态淋滤后尿素残留为34.4%。  相似文献   

12.
淀粉接枝丙烯酸/沸石/粉煤灰保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酸/沸石/粉煤灰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了沸石与粉煤灰配比、淀粉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及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与沸石在接枝聚合物中可较好的分散,复合材料对自来水的吸水倍率达314.4g/g,对供试生理盐水的吸水倍率达55.7g/g。  相似文献   

13.
刘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2-13,23
[目的]为在农业上应用淀粉基保水剂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合反应进行研究,并制备耐盐性保水剂。[结果]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单体(g)/淀粉(g)=3∶1,丙烯酸(g)/丙烯酰胺(g)=30%,引发剂用量=3 ml,单体中和度=80%,产物吸蒸馏水率为520 g/g,吸0.9%NaCl盐水倍率为121 g/g。[结论]不同质量分数的保水剂都有一定的抑制蒸发和保水作用,该作用随树脂用量的加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农用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农用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方法]以淀粉和丙烯酸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共聚合方法研制淀粉系高吸水树脂。探讨淀粉、交联剂及引发剂用量,中和度等对淀粉系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淀粉加入量为27.3%, 交联剂用量为0.056%,引发剂用量为0.82%,中和度为0.5时,淀粉系树脂的吸水率最大。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得的吸水树脂在室温下吸水率为890 g/g,且具有很好的凝胶强度。[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淀粉系高吸水树脂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交设计在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合成高吸水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制备高吸水树脂的较优工艺备件。[方法]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和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结果]正交试验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淀粉1.00g,丙烯酸13.50ml,丙烯酰胺1.50g,去离子水25.00ml,引发剂质量比为过硫酸铵:亚硫酸钠=0.024g:0.016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h,中和度80%。[结论]在该条件下,所制得的样品的吸液率为去离子水2415g/g,0.9%NaCl盐水为307g/g。  相似文献   

16.
王少鹏  刘艳丽  冯冲  聂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95-7096,7115
[目的]探索制备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酸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混合引发剂,考察单体浓度、引发剂各组分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聚丙烯酸钠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为4 h,过硫酸铵用量为0.02%,亚硫酸氢钠用量为0.01%,单体浓度为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丙烯酸钠分子量达3.0×107~3.5×107。[结论]通过检测,制备的聚丙烯酸钠可满足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将其用于部分食品中起到了很好的增稠、保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