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近代高等农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清末创建高等农业学校始 ,一些农业教育家便开始探索农业教育促进中国农村和农业振兴的道路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科学研究服务农业经济 ,开展技术推广把知识和技术送往农村 ,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等。近代一些农业教育家的思想和农业教育实践 ,对今天的农业教育改革和为“三农”服务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15日,北京乡村振兴学院揭牌仪式在我院南校区会议中心举行。北京乡村振兴学院是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依托,以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龙头,以京郊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分校为骨干,以乡村成人学校、田间学校为基础,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和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等部门为补充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协调平台。乡村振兴论坛与北京乡村振兴学院揭牌仪式同时举行,相关专家学者先后做专题学术报告,围绕首都乡村振兴献计献策。报告会后,专家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金陵大学农学院为推动中国乡村建设,于1923年在乌江地区进行棉种推广试验,1930年又与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合作创办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实验区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开展了多样的改良活动,在农业经济上,推广优良种子,设立各种合作社;在农村教育上则是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同时还改进乡村卫生,设立乌江农会,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乌...  相似文献   

4.
朱美荣  赵恺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2):159-161
乡村要振兴,脱贫必在先.农业职业学校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丰富的人才、专业、科技等资源优势,精准扶贫不仅是学校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自身发展、提升内涵建设的需要.该文结合扶贫工作实际,总结了农业职业学校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并就农业职业学校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的视角,探索在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中高等农业教育的兴盛与改革、知识分子走向农村与农村建设结合等教育实践,以期对当代高等农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从1981年开办以来,已走过25个春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创业历程,发展成为我市最大的一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奔小康服务、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劳动者素质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为我市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中初级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发展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发展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是科教兴石、科教兴农的一种好形式,是培养农村"永久牌"人才、职业技能型人才好场所,是培养各种人才、直接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本文以厦门市为例进行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研究。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乡村社会文化较落后、城乡发展失衡以及农业生产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对传统农村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策略作出了优化改进。通过搭建农村农业现代化教育平台,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优化农业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符合农村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各类技术人才;完善现代化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与产业集群;引进数字信息技术,改善城乡农业现代化发展失衡的问题,减少成本投入与人力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农产品质量,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的历史使命。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我国的大学农业推广与美国、印度等国外的模式不同,但随着开展大学农业推广的国内高校越来越多,推广成效也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安徽农业大学立足安徽县域乡村振兴需求,构建"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更好地服务县域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现行农业教育制度进行了反思,揭示了农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存在的种种矛盾。并对当前农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农业推广人才的紧缺,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以高等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县乡村农村教育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教育网络,培养大量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将加快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蒋敏 《现代农业》2023,(1):14-17
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融合,数据要素、信息技术与传统生产要素重组升级,可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对农业农村发展发挥出明显的乘数增长效应,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但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覆盖不全面、数据共享系统不完善以及乡村信息化人才短缺等因素阻碍了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因此,政府应以财政收入撬动社会资本,推进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数据共享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保障监督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生产经营主体的合理利益。同时加快培养农村地区信息化人才,多层次、全方位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2.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推广硕士是农科专业学位的主要类型。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科技进步、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学校赢得社会支持及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了桥梁作用。通过分析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稳健发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2月15日,北京乡村振兴学院揭牌仪式在我院南校区会议中心举行.北京乡村振兴学院是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依托,以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龙头,以京郊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分校为骨干,以乡村成人学校、田间学校为基础,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和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等部门为补充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协调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除以往被学界重视的民间乡建团体外,关注较少的近代来华传教团体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乡建开展较为出色的保定地区,美国公理会可谓翘楚。该会针对保定乡村落后的现状,在此开办平民学校,推广农业改良并提倡农业教育。这些乡村建设活动虽然带有宗教性的功利动机,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世俗与宗教相冲突的两难境地,但在部分地区的确改进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乡村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推 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牵挂着大众的心。本文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措施 两方面出发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法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是法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法国农业中职教育有农业职业高中、农业技术高中和学徒培训中心三种形式,在办学规模与水平、管理方式、就业衔接等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具有由教育协会主导、政府监管、社会广泛参与,学校数量众多,课程设置灵活合理,管理严格等特点.总结其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农业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入世,农广校急需确立超前意识,明确新时期的任务,积极承担教育培训农民,传播农业信息,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职能,大力开展农村远距离教育。农广校要加强与农技部门、成教学校及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形成大教育,向社会型、开放型的方向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教学资源、传播手段,覆盖面广和体系完备等诸多优势,形成农业远程教育体系,满足农民终身受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赋予农业高职教育新的任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面向市场,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走出了一条“依托科研推广项目,建立产学研基地,努力为农业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进步服务”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是一所全国性的农村远距离成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它面向“三农”,运用现代化媒体开展远程教育。改革开入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一的单学科的中专学历教育,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求各类实用科技人才充实农业生产。农广校,以构建新的专业体系和优化课程设备的改革措施,可满足农村对中等专业文化知识的需求。但是要使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农村急耐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所以农广校发展了高等农业教育,这样可以满足农村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广校还利用图书、录像、光盘等现代化传媒手段,给农民传播科技知识,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在提高农村整体素质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研究生教育强调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下,作为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职业相关联的专业学位,能否培养"一懂两爱"、满足"三农"需求的高层次人在队伍,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单位需积极思考的问题。从农业硕士职业素养内涵研究着手,构建农业硕士职业素养内涵指标模型,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提出在该指标模型指导下的农业硕士职业素养教育路径,旨在培养一支能面向"三农",掌握必要的农业基础理论知识,拥有浓厚的"三农"情怀,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