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天然橡胶寒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的代表站点1981-2012年冬季(12月、1月、2月)逐日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数据,提取海南岛冬季日平均气温〈15℃天数、日最低气温〈10℃天数、寒害有效积寒3个因子,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表征海南岛天然橡胶寒害气温综合指标D,并以此为基础对海南天然橡胶树寒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结果为:以中部山区为界,南轻北重,北部以琼中、白沙、儋州、临高、澄迈为中心最易遭受寒害.其余则以中心向四周逐级递减:南部地区寒害较轻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期播种的海南冬种玉米寒害和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海南万宁开展的冬种玉米(Zea mays L.)分期播种试验,通过自然条件下一次罕见低温对不同生育期玉米影响的调查,得出玉米苗期寒害发生的判定因子,以此对海南历史气温数据(1961—2015年)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低温寒害发生的时空规律以及冬种玉米适宜播期的时间选择。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10℃会对玉米生长造成明显的影响,叶片出现枯黄,生育进程减缓,以苗期受害最为严重,持续2 d及以上可作为玉米苗期寒害判定因子。儋州、白沙和琼中低温寒害出现频次最高,临高、澄迈、屯昌、定安和海口次之,以上地区不推荐冬季种植玉米;五指山、昌江、琼海和文昌低温寒害较少,较适宜冬种玉米栽植,可选择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种;万宁、东方和乐东低温寒害极少发生,最适宜冬种玉米栽植,但最晚播期不宜超过12月下旬。综合而言,11月中下旬可作为海南冬种玉米最适宜播期,能有效躲避苗期寒害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海南冬种玉米高产栽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罗忠红  黄嘉佑  江航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45-14947
[目的]研究我国冬季持续极端低温分布特征。[方法]利用我国195个测站1961~2008年冬季的日最低温度资料,在采用李庆祥等提出的实际概率分布阈值法的基础上,分析48年来我国冬季发生的持续极端低温事件(冷夜)和累积温度距平的分布特征。[结果]易发生长时间(5 d以上)极端低温事件的地区除了东北、西北、青藏高原等地理位置偏北和高海拔区域外,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也是易发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生持续极端低温事件最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持续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趋势减少,但1992、2000、2007年出现持续7 d以上的事件较平均偏多。48年中1月积寒最强,2月其次,12月最小;12和1月东北和内蒙北部积寒最大,2月新疆北部积寒最大;整个冬季青藏高原受积寒最小;贵州、广西、湖南等地12和2月较南方其他地区更易发生寒害;四川盆地大部、云南和我国中部地区秦岭一带则发生寒害的概率较我国其他地区小。[结论]该研究为寒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对枇杷低温冻害风险评估和农业生产布局,对福州地区1961-2016年冬季日最低气温及枇杷冻害等级进行统计分析,探索福州地区枇杷冻害等级时空变化特征。明确在枇杷幼果期各种冻害级别出现次数的排序是1月、12月、2月;福州地区各县市枇杷冻害出现日数以西部、西北部最多,中部沿海其次,南部沿海最少。因此,福州西部、西北部县市应减少枇杷种植面积;中部沿海县市应控制种植面积;南部沿海县市应根据山区气温分布规律,调整枇杷品种布局和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应对冬季气候变化,利用商丘市1960-2020年8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阈值确定、产量分析等方法,分析商丘市不同时间尺度冬季气温变化和暖冬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 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市1960-2020年冬季年代平均气温60年代最低,波动上升到2011-2020年最高,升温1.9℃。冬季平均气温以0.38℃·10 a-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和2月气温的升高。暖冬呈上升趋势,主要出现在1991年后(占总次数的80%以上);单站暖冬共发生21年,区域暖冬共发生18 a。区域强暖冬共发生9 a,主要在1999年后,占总次数的50%。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最高,为建站以来最暖的冬季。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呈推迟趋势,越冬期推迟较明显;越冬期主要受1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2月气温是影响越冬-返青期历时的主要因素,其次是12月气温。2月平均最高气温对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冬季种植辣椒,苗期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病毒病、枯萎病等苗期病害,应加强防治。预防选择没有种植过辣椒的地块做育苗地,每667米2用敌克松0.5千克加适量水喷洒消毒土壤。播前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再用0.3%~0.5%的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枯萎病。合理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种辣椒是广东冬季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但冬种辣椒生产常常受寒潮、连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威胁。调查广东省冬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结合冬种辣椒的生长和栽培特点,探讨广东气象条件与冬种辣椒生产的关系,分析冬种辣椒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特征及其对辣椒生产的影响。辣椒属喜光喜温作物,同时根系较浅,对水分要求严格。寒害是冬季辣椒生产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2、3月份的低温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容易给辣椒造成渍害和湿害;冬季干旱发生频率也较大,珠江口北部以及雷州半岛地区是重点防范区域;而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冬季暴雨对辣椒生产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提高广东省冬种辣椒生产的综合抗灾能力,并针对不同的天气状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吉安1961—2012年气象资料和历史灾情资料,对比分析了辣椒年度寒害与寒害过程中的最大降温幅度、最低温度、持续日数、积寒等致灾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寒害过程作为研究尺度,可很好识别辣椒寒害的发生;通过分析持续日数≥3d的寒害过程气象因子,能更好的反映年度辣椒寒害情况;用寒害过程尺度的日最低气温≤10.0℃、持续日数≥3d寒害过程的积寒和来识别辣椒寒害的发生,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冬季低温寡照等不良气候、海拔、品种、树龄等因素对菠萝蜜寒害的影响,为云南省河口县菠萝蜜种植业提供科学化种植方案。本研究在2017年至2018年冬春季节,采用"五点抽样法"对河口县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菠萝蜜寒害进行了调查。2018~2019年在红河热科所内的资源圃和示范基地,调查了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菠萝蜜寒害。结果表明:河口县寒害发生主要与海拔有关,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海拔高、地势相对开阔的地块受寒害更重;菠萝蜜间作套种高大保护树寒害发生较轻;同一树各部分受寒害严重程度为雄花雌花枝梢;不同品种(品系)间耐寒特性为红选5号马来西亚一号越南红肉马来西亚五号;树龄越长越耐寒能力越强。综上所述,提出了控制种植海拔上限、冬季不留花果、种植抗寒品种、采取防寒措施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泰安市6个台站1951年1月至2015年2月月平均温度和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近60 a泰安市气温和降水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各月平均气温都有增暖的趋势,只是增暖的幅度不尽相同。泰安市冬季气温增暖明显大于夏季。泰安市各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准8 a周期特征;泰安市主要降水期为夏季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比重最多的夏季降水的减少导致泰安市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夏半年各月降水量的年际变率明显的大于冬半年各月。春季降水主要呈现准6 a的周期特征。秋季降水主要呈现准3 a和8 a的周期特征,2000 a以来表现更为显著。冬季降水则表现为准2 a的周期震荡,这表明冬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莲雾低温阴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阴雨是影响海南莲雾冬季花果期的重要因素,持续低温阴雨过程造成落花、落果和裂果等现象发生。为合理布局莲雾种植、减轻低温阴雨灾害影响,利用1994—2014年海南岛18个市县的历史气象资料和灾情状况建立了基于莲雾生物学特性的低温阴雨灾害综合气候模型,并结合莲雾种植面积、人均GDP、各市县边界数据等资料分别构建了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指数,最终评估了海南莲雾种植低温阴雨灾害综合风险。结果表明,海南莲雾低温阴雨灾害风险区划呈现明显的纬度带状分布格局,由北向南风险值逐渐降低,其中高风险区集中于海南岛北部,中风险区位于西北部、中部和东北部的带状区域,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正>一、辣椒苗期病虫草害防治1、种子处理。播种前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浸种,一般浸种30-50分钟,捞出用清水浸泡3-4小时催芽后播种。可有效减少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的发生。2、苗期病虫害防治(1)苗床育苗。辣椒出苗后至1叶1心前,重  相似文献   

13.
<正>辣椒疫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常常给菜农造成很大损失。现将该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简单介绍如下。1症状辣椒疫病是保护地和露地栽培毁灭性的病害之一。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危害根茎部,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缢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最后病株枯萎  相似文献   

14.
利用滕州市1956~2005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滕州市气温、降水年月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突变检验,结果发现:近50年来滕州市平均气温呈显著增高趋势,并存在突变,各月平均气温除7月、8月外,均有显著增高趋势,其中2月增温率最大。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并存在突变。各月降水量除5月增加、7月减少趋势显著外,其余各月降水量变化趋势均不显著。近50年来滕州共出现气温严重事件11次,降水严重事件12次。其中近10年共交替发生11次严重气候事件,严重气候灾害频发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冷害是影响保墒旱直播水稻播种到出苗期生长发育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分析播种到出苗期灾害性天气出现次数及趋势,可为产区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及预测未来发生低温天气发生趋势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吴忠市1981—2017年保墒旱直播水稻播种到出苗期气象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播种到出苗期出现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出苗期间4月15日以前最低气温低于2℃次数比重在20%以上;4月16日以前最低气温低于5℃次数比重接近50%;4月27日以前日最低气温低于5℃次数比重占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越冬茬辣椒花果期的管理是否科学,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控制室温、湿度和水肥追施能够有效的提高辣椒的长势、避免病害发生,从而提高辣椒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春玉米各生育期逐日水分亏缺指数,统计干旱等级和频率,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和中部春玉米干旱频率在播种—出苗期最高,东部为拔节—抽雄期最高。干旱等级在空间上表现为西部最严重,中部次之,东部基本无旱。在时间上,播种—出苗期干旱等级最高,1975、2004年的西部及2001年的中部达到特旱;在出苗—拔节期和拔节—抽雄期,中、西部在2001—2004年干旱较重;在抽雄—乳熟期,2004年西部达到特旱;在乳熟—成熟期,2007年西部达到重旱。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春玉米种植的防旱抗灾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冬季温室栽培的辣椒遇到低温或管理不当,就会出现营养生长偏旺、掉花掉果、少结果或不结果的现象,常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菜农称之为"空秧"。一、出现"空秧"的原因1.冬季低温的影响冬季遇到低温,特别是在2012年冬季温度过低,棚内夜间最低温度在8℃以下,而且持续时间近一个月,严重影响辣椒的花芽分化,出现大量花果脱落,植株变成无花蕾的"空秧"。  相似文献   

19.
辽宁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几十年来统计的辽宁各站资料,对辽宁省各地雷暴日数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平均雷暴日数辽东山区、辽北和朝阳地区较多,达30 d以上,其他地区多在30 d或以下,大连较少,仅19 d;雷暴集中出现在6~9月,占年雷暴日数的75%以上;近50年辽宁年平均雷暴日数呈略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为1 d/10a;从雷暴日数的空间变化来看,从东部、西部、北部向中部、南部递减。辽宁西北部、东部和北部年均雷暴日数最多,辽宁中部次之,南部沿海地区的雷暴日数最少。  相似文献   

20.
<正>辣椒疫病为辣椒的一种主要病害,在辣椒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病,其中在残弱植株、田间湿度较大的地块容易发生。一、田间识别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