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树造纸及矿柱用材优良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柳树速生,产量高,成材期短。木材密度中等,有较高的冲击韧性、抗压及抗弯强度等特性,是良好的造纸用材,作小径级矿柱材也是合适的。根据造纸及矿柱用材的需要,选育出苏柳799、苏柳795和苏柳903三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
工业用材柳树新无性系生长,干形及适应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以纸浆和矿柱工业用材为目的5个苏柳无性系(J799,J795,J903,J802,J308)的生长、干形及适应性,用苏柳175为对照。结果表明,J799和J903无性系生长量大于J172。干部溃疡病和天牛危害较轻,无性系×地点互作较显著。J799适宜在湖滩淤积地造林,J903适合在河滩冲积地造林。J795无性系树干端直,弯曲度小,矿柱材合格率高。  相似文献   

3.
苏柳799,苏柳172制强韧硫酸盐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典型硫酸盐法制浆工艺对速生人工林苏柳172、苏柳799制强韧硫酸盐浆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活性碱用量为10% ̄16%,硫化度25%,液比1:4,升温75min至170℃保温120min,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试材用碱量均低,在蒸煮至Kappa值20左右时,J172,活性碱用量约为13.1%(Na2O计),J799活性碱用量约为13.8%。细浆得率高达52% ̄53%(对绝干木片),纸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7个柳树优良无性系引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苏柳172、苏柳194、苏柳333、苏柳369、苏柳799、苏柳795、垂爆109等7个优良无性系生长迅速、抗逆性强。其中,苏柳172、苏柳799和垂爆109表现尤为突出,它们已被引种到全国各地。为了充分发挥每个无性系的生长潜力,选择确定其适生的气候范围,文章对各地引种的这些优良无性系进行了生长和适应性的调查分析,科学地提出了各优良无性系的适宜引种栽培地区。  相似文献   

5.
项目名称成果完成单位一、用材林良种及营造林技术1.B301等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推广北京林业大学2.三倍体山杨组培繁育技术推广辽宁省杨树研究所3.吉林省欧美北部珍贵树种引种驯化技术吉林省林木种子管理站等4.稻城光果西南杨造林技术四川省甘孜州林业局等5.西南桦引种及栽培技术推广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6.苏柳799、903、795等优良无性系推广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7.热带相思和耐寒相思良种推广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等8.抗主要蛀干害虫的不同木麻黄地理种源推广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9.四翅滨藜…  相似文献   

6.
柳树无性系苗期生长节律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柳树3个新无性系(苏柳172、苏柳795、苏柳799)均能适应扬中市区域土壤、气候等因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适宜大面积推广。7--8月是苗木高生长高峰期,8--9月是苗木地径生长高峰期,是优质苗培育管理的关键,此时加强肥水管理,可显著提高优质苗出圃率。  相似文献   

7.
柳树无性系,变异大,形态多样,根据平原地区用材、防护、观赏的需要,对比分析柳树优良品种苏柳172、苏柳795、金丝垂柳1011和新选出的苏柳549、苏柳797、苏柳335、苏柳736、苏柳1034等新无性系的生长、冠形和枝干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江苏省林科院引进了选育的苏柳172、苏柳194、苏柳369、苏柳799等4个乔木型柳树优良品种,经育苗、造林试验,初步筛选出了在小陇山林区生长表现好的苏柳172、苏柳194。经造林后7年的生长分析:苏柳172胸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黄花柳大20%和19%,苏柳194胸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黄花柳大19%和5%;认为苏柳172、苏柳194生长优于本林区的对照黄花柳,作为造林树种引种获得成功,可在沟谷、水渍地等特殊生态位区作为恢复乔木层的速生树种进行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苏柳无性系苗木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柳172等无性系生根发芽的起始温度为8℃,在低于起始温度时扦插的苏柳无性系有较好的苗期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0.
柳树无性系壮苗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树生长快适应性广是平原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江苏省林科院通过杂交试验,选育出了一批速生、干形优良的柳树无性系,主要有适应北方寒冷地区造林的垂爆109柳,在黄河流域、江淮地区广泛栽植的苏柳172和适宜生长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苏柳795、苏柳799等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