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牡蛎的营养成分及蛋白质的酶法水解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何雅 《水产学报》2003,27(2):163-168
研究了牡蛎肉的营养成分和其蛋白质的酶法水解。结果表明,牡蛎肉中蛋白质和糖原含量分别为50.63%和22.41%,其氨基酸组成完善,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537酸性蛋白酶比较适合于牡蛎蛋白质的水解,其优化的作用条件为:加酶量为1700U·g-1蛋白质、pH4、50℃、2h,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的蛋白质和糖原提取率分别为78.23%和50.58%,水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和牛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9.27%和12.47%。  相似文献   

2.
鱼下脚料综合利用之研究近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苑艳辉  钱和  姚卫蓉 《水产科学》2004,23(11):40-42
鱼品在加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鳍、鱼尾、鱼骨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5%[1]。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如鱿鱼内脏含有20%~30%的粗脂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占86%,ω系列脂肪酸占37%,其中EPA占12%,DHA占24%[2];鲢鱼鱼头、鱼皮、鱼骨刺混合物中蛋白质含量达14%,油脂为9 22%;鳗骨、鳗头等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质、软骨素、维生素等[3]。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成分,不仅可提高鱼类加工的附加值,同时可减…  相似文献   

3.
在配制鱼用配合饲料时,一般要求蛋白质的含量达到所养鱼类需要的某一数值,如在较高密度单一饲养条件下,饲料中要求蛋白质含量:草鱼为20~30%,鲤鱼为35~40%,虹鳟鱼40~50%。那么,几种原料如何配比,才能达到所要求的蛋白质含量呢?一般方  相似文献   

4.
草金鱼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坤  张静  卢文轩 《水产养殖》2012,33(4):8-11
分别给初始体重为(19.56±1.78)g的金鱼幼鱼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6%、28%、30%、32%、36%、40%和42%的7种颗粒饲料,探讨草金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3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36%时,草金鱼的增重率最大,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为26%、28%、30%和42%的饲料组(P<0.05),蛋白质含量为32%~40%的3个组间的增重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为28%~44%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为36%的饲料组饲料系数最低。通过对相对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两项指标的回归分析,确定草金鱼幼鱼配合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3.83%~35.31%。  相似文献   

5.
朱思咪  张萍  陈丽娇  程艳 《福建水产》2012,34(2):134-140
为探讨罗非鱼碎鱼肉酶法制备蛋白胨的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木瓜蛋白酶、AS.1398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碎肉制备蛋白胨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pH6.5,温度65℃,水解时间4h,加酶量1250 U/g,蛋白胨得率达12.63%;AS.1398中性蛋白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pH 7.5,温度55℃,水解时间4 h,加酶量750 U/g,蛋白胨得率达13.25%;复合蛋白酶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pH 7.0,温度50℃,水解时间4.5 h,加酶量850 U/g,蛋白胨得率达11.43%。  相似文献   

6.
木瓜蛋白酶对罗非鱼下脚料的水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萍  夏永军  范伟群 《水产科学》2008,27(6):290-292
试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下脚料蛋白的适宜条件为:底物浓度1∶1.5,温度60℃,加酶量1100 IU/g原料,初始pH,酶解3 h;最佳水解条件下的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达1.25 g/L,蛋白质含量5.19%,氮回收率为69.88%。酶活力下降是酶解反应减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革+丽"靬金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甘肃产革丽金鳟 (永昌金鳟 1号 )的含肉率及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革丽金鳟含肉率为75 6 2 % ,鱼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 2 0 5 8%和 2 5 7% ,18种氨基酸总量为 18 37% ,其中 8种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 8 6 0 %和 6 90 % ,必需氨基酸指数为 6 9 5 8。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 5 6 3% ,低于鸡蛋蛋白质模式 ,明显高于WHO/FAO模式 ,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WHO/FAO标准。  相似文献   

8.
印度科研人员利用低值海洋鱼类的鱼蛋白成功地研制了没有鱼腥味的蛋白饮料。其加工处理方法为:采取低值鱼肉,将肉放入95~100℃的0.1N NaOH溶液中加热20分钟,再经过滤、脱脂、离子交换以及脱水.即可获得初制品。制品的水份为4%,蛋白质含量达82%。最后将初制品同  相似文献   

9.
淡水石首鱼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立斌 《水产科学》2005,24(4):18-20
试验结果表明:淡水石首鱼的含肉率平均为65.95%,鱼肉水分含量为80.45%,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16.10%,脂肪为0.507%,粗灰份为1.14%。干物质中氨基酸总量为76.93%,其中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79%;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4.80%。  相似文献   

10.
不同规格鲆鲽类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不同规格鲆鲽类的生化组成并进行了营养价值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的鲆鲽类鱼肉氨基酸都符合FAO/WHO公布的氨基酸理想模式:EAA/TAA含量在40%左右、EAA/NEAA在60%以上,重金属含量都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所以鲆鲽类蛋白质都属于理想安全的优质蛋白质。不同规格鲆鲽类的FAA/TAA的比例都相近,而1~2kg的鲆鲽类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0.5kg的大菱鲆。  相似文献   

11.
<正> 欧洲丁桂鱼——祝贺欧洲丁桂鱼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该鱼肉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18.85%),能养殖鲤鱼的地方就能养殖该鱼。当年可达500克左右,每公斤售价达50~60元。我基地现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欧洲丁桂鱼繁殖孵化场,提供鱼苗、鱼种、亲鱼,回收成  相似文献   

12.
<正>三、蛋白质(一)最佳饲料蛋白质关于最佳饲料蛋白含量已有的报道如下:高首鲟(初重145g)为40.5%(Mooreet al.,1988),西伯利亚鲟(初重20g~40g)40%(Medale etal.,1995),中华鲟(初重8g~34g)40%~45%(Xiao et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美洲鲥幼鱼生长的影响,设置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5%、40%和45%的3组实验,经过41d的试验得出:蛋白质含量为40%的饲料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蛋白质含量为40%组和45%组的蛋白质效率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35%组(P<0.05)。  相似文献   

14.
大豆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富含蛋白质(约40%)和油脂,且大豆蛋白质消化率高,一般比玉米、高梁、燕麦消化率高26%~28%.全脂大豆粗蛋白含量为32%~45%,是玉米的4倍,粗脂肪含量约为16%~20%,其代谢能值与玉米相同,除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外,其它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在氨基酸组成平衡上胜过其它作物,尤其是赖氨酸含量达2.25%,是玉米的10倍.同时,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含量均高于禾谷类籽实,因此数千年来我国各地广泛利用大豆作为家畜饲料.但是,在生大豆中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但使蛋白质的质量下降,还会导致动物消化代谢疾病,降低动物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对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5,29(4):512-518
将黄颡鱼种放养在网箱中,投喂蛋白质含量30.0%、38.0%或46.0%和维生素C磷酸酯0、500、1000或1500mg·kg-1的半纯饲料。50d的饲养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8%~40%时,鱼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饲料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为847、850、994和634mg·kg-1时,血清总蛋白、γ球蛋白、溶菌酶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从30%上升到38%时,鱼体蛋白含量由60.95%升到69.86%,脂肪由29.27%降至21.69%;达46%时,鱼体蛋白(64.35%)含量下降,而脂肪(26.06%)含量上升。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时,鱼肌肉中饱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极显著地低于和显著高于饲料粗蛋白为30%和46%组。后两组鱼肌肉n-3/n-6值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含量为38%时,两个高蛋白饲料组中,鱼肌肉中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30%组。黄颡鱼种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最适含量分别为35.58%~40.60%和600~800mg·kg-1。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黄鱼冷藏期间肌肉蛋白质变化与鲜度品质的相关性,以色差值、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感官评分等鲜度指标判断鱼肉品质,并结合肌肉蛋白质中盐溶性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蛋白质分子量以及粒径分布等蛋白质生化特性指标,分析大黄鱼4℃冷藏10 d肌肉蛋白质变化与鲜度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冷藏期间大黄鱼肌肉的L*、a*和W值下降,b*值上升;鱼肉咀嚼性、黏着性和硬度下降;TVB-N由(4.42±0.21) mg/100 g增至(38.46±0.87) mg/100 g,并于第8天达二级鲜度标准,感官评分第8天不可接受。冷藏期间大黄鱼盐溶性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盐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小幅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由(159.36±6.51) mg/g降至(91.99±13.82) mg/g,质量分数下降了42.27%,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由(33.68±2.13) mg/g降至(17.57±0.70) mg/g,质量分数下降了47.77%。盐溶性蛋白质的巯基含量和羰基含量分别由(3.95±0.04) mol/105g pro降至(1.08±0...  相似文献   

17.
将池塘养殖的体质量450~500 g的商品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用清水清洗,置于室内循环微流水中净养,第0 d、7 d、14 d、21 d和28 d时采集背部肌肉,分别测定土腥味物质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以及蛋白质、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研究大口黑鲈在净养下鱼肉土腥味物质及营养成分的变化,探究该模式对鱼肉品质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在生态净养下,第7 d GSM和2-MIB的去除率分别为48.7%和81.70%,低于感官阈值;在净养前期,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而水分和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净养7 d左右,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显著上升(P<0.05),油酸含量下降,提高了鱼肉脂肪酸价值;在整个过程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呈上升趋势,但鱼肉的氨基酸评分随时间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生态净养可以有效去除鱼肉土腥味,提升鱼肉品质,最适宜净养时间为7 d。  相似文献   

18.
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1%,25%,29%,32%,36%,40%)的饲料,在水温为(26±0.5)℃的条件下对(2.37±0.10)g的蓝曼龙幼鱼进行了50d的喂养实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蓝曼龙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FC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1%~29%时,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呈升高趋势;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9%~36%时,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通过折线模型可知,在该实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蓝曼龙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约为28.76%。  相似文献   

19.
水解鱼蛋白营养组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分析化学方法对水解鱼蛋白、经超滤的水解鱼蛋白、鱼粉、酪蛋白、豆粕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经超滤的水解鱼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未经超滤的水解鱼蛋白的蛋白质含量(P<0.05),超滤减少了水解鱼蛋白的脂肪含量,增加了水解鱼蛋白的灰分含量;水解鱼蛋白、经超滤的水解鱼蛋白、鱼粉、酪蛋白、豆粕氨基酸总量依次为62.24、62.34、50.78、74.33、37.36mg/100 m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依次为47.41%、49.47%、49.90%、48.41%、49.25%;水解鱼蛋白含有丰富的牛磺酸;水解鱼蛋白和鱼粉含有丰富的碘和硒;水解鱼蛋白和鱼粉中维生素B2和B5含量较为丰富.水解鱼蛋白具有平衡的氨基酸组成,较高水平的牛磺酸和维生素B2、B5、丰富的微量元素碘和硒,是优质的蛋白原料.  相似文献   

20.
<正> 前言鱼类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鱼肉中通常含有水份72~85%,蛋白质15~24%,脂肪1~20%,碳水化合物1%以下,其他物质2%以下。脂肪提供能量,鱼肉易于消化,并富有必需氨基酸,许多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存在于鱼的组织中。但是,鱼类的内脏、鳃和体表带有大量细菌,捕捞后又会因污染和繁殖使数量大大增加,鱼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