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桑尺蠖Phthohahdria atriliheata(Butler)俗名桑搭、造桥虫、剥芽虫、寸尺虫等。属鳞翅目,尺蛾科Geometriaae。国内各主要蚕区均有发生,近几年在我县发生尤为严重,不仅为害春季桑芽,而且对全年桑叶产量影响很大。桑尺蠖在我省一年发生4代,以3、4龄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大面积蚕桑生产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是单产低、茧质低、效益低的“三低”局面,严重地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其原因除养蚕布局、蚕种质量、市场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外,蚕病大量暴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九十年代,因蚕病造成蚕茧损失比八十年代高,全国各大蚕区均占总收茧量的12%左右,发病的种类是以病毒病、微粒子病、真菌病为主.四川也不例外,特别是病毒病在有的蚕区发生严重,占蚕病损失的70~80%.蚕农  相似文献   

3.
灰蜗牛是我国蚕区较为常见的一种危害生物,学名Fruticicoldravida(Benson),在我国主要蚕区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广西、广东等都有分布。食性杂,主要通过幼体和成体取食桑树嫩芽、嫩叶危害,严重发生时对桑叶产量有较大影响,取食嫁接苗叶危害较重,明显影响嫁接成活率。现有研究还表明:对于蚕种场桑园,桑园灰蜗...  相似文献   

4.
蚕桑生产受大气污染的危害,七十年代开始顺德县蚕区在砖厂附近的桑园,已有氟素中毒蚕发生。一九七九年十月下旬至年底、八○年的九月底至十二月、八二年的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和八三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份,全县范围内出现普遍性的氟中毒,导致蚕茧生产的严重减产。一、受害情况全县普遍性的发生蚕氟中毒,其特点:一是面广。全县各蚕区均发生;二是严重。各龄期均受其害,损失严重。几年累计比无  相似文献   

5.
桑根结线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各蚕区均有发生,有的蚕区由于土壤粘质性强,虽有发生但危害不太大,但丘陵山地等砂质性土壤类型蚕区,发生后危害极大。一旦感染,由于雨水及灌溉形成的流水传播,加上桑园管理造成的人为传播,很难彻底根除。桑根受线虫危害后,线虫不断吸取根系营养,分泌出一种分泌物(唾液)刺激根部细胞变形增大,使根部组织异常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物,须根的输送、吸收作用明显减弱,水分养料输送受阻,导致地上部植株生长迟缓,枝条细短,叶小而薄,产量锐减,严重时整株枯死,对蚕桑生产的威胁极大。大面积发生后,主要实行…  相似文献   

6.
江浙各主要蚕区秋蚕饲养至10月底已陆续结束,由于今年前期持续高温干旱,桑树叶螨发生严重,夏、秋季数次台风影响,随着高温天气的解除,桑螟等鳞翅目害虫在局部桑园严重暴发成灾。受今年茧价提高的推动,秋季桑园内农药使用水平普遍较高,同时,今年秋季江南稻区  相似文献   

7.
<正> 桑树黑枯性细菌病是国内外严重病害之一,近年来在重庆市主要蚕区蔓延迅速,为害严重,造成很大损失,如年产茧过4万担的巴县,由于该病病梢率达23.1%以上春叶损失20%,而且全省川东、川北、川南等主产蚕区均有报导,成为影响我省蚕茧丰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庆市科委下达课题后,协作组开展了  相似文献   

8.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2,39(3):49-49
桑螟在我国蚕区均有发生 ,为害多在夏秋时期 ,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叠叶 ,虫藏其中 ,咀食叶肉 ,仅留叶脉及上表皮 ,形成灰褐色透明薄膜 ,久之破裂成孔 ,群众称“开天窗”,9~ 1 0月份为害严重致整株桑叶枯黄 ,影响秋蚕饲养。另外桑螟排泄物污染桑叶 ,影响叶质及饲蚕 ,还易导致蚕病发生。桑螟在各地均是后期发生 ,数量多 ,为害严重。常为害桑叶的还有桑蓟马、毛毛虫等 ,可以一起防治。防治方法 :用药剂 50 %乐果乳油或 80 %敌敌畏乳油各 80 0~ 1 0 0 0倍防治 ,农药残留为 4~ 6天。为安全起见 ,可于喷药后 5到 6天 ,采少量叶子试喂 ,确无中毒…  相似文献   

9.
桑粉虱曾是我省川北蚕区桑树重要害虫,近几年已遍及全川各主产蚕区,成为全省性桑树严重害虫之一。今年万源县新老蚕区普遍发生,部分社队暴发成灾,甚至过去只有零星散植桑树,今年才开始大育苗的草坝区,桑苗圃就受到严重为害。以此为契机对该虫在  相似文献   

10.
<正> 桑象虫是我区食芽性主要桑虫,我省各重点蚕区均有公布,尤以川东蚕区今春为害猖獗,造成大面积桑树发芽率及成梢率降低,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春蚕生产。导致桑象虫严重成灾的原因很多,笔者通过调查认为主要与冬季修枝除虫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江浙各主要蚕区秋蚕饲养至10月底已陆续结束,由于今年浙江杭嘉湖主要蚕区和江苏苏南蚕区夏季持续高温干旱,暂时抑制了桑病虫害的发生,总体危害程度较轻,但随着高温天气的解除,秋蚕饲养后期,受抑制的桑尺蠖(浙江)、桑螟(江苏)等鳞翅目害虫在局部桑园严重暴发成灾。受今年春茧价格较低,失管桑园面积较大的影响,目前桑园残留虫量普遍较高,若不进行有效的越冬防治,明春桑园极有可能遭受桑病虫害的严重为害,重视抓紧桑尺蠖、桑螟等害虫即将越冬前的短暂时间,配合桑树清园全面开展越冬防治,是确保明年春蚕安全生产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夏秋期间,化州市那务镇蚕桑生产发生较严重的真菌病。7月上旬,不少蚕户发生白僵病,不论是大蚕户还是小蚕共育专业户,各龄均有发生,尤其在迟眠蚕中。据笔者现场考察,主要为黄僵病(与白僵菌同属同种,只是血清型不同,病程则比白僵病长),其特点是蚕死后尸体由软变硬,呈粉红色,经1—2天长出白色茸  相似文献   

13.
<正> 桑红叶螨是我省八十年代以来新发展起来的桑园严重害虫,其扩展速度之快,为害程度之重,造成损失之大在其它害虫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很少见的。八十年代初期仅个别蚕区发生零星为害很少成灾。到八十年代末期,扩大至全省有桑之处即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相当部分蚕区已严重成灾,如1990年荣县、富顺、三台、万源、绵阳等大面积爆发成灾。荣县夏蚕就因该桑红叶螨危害少发蚕种3000余张,说明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涟水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呈抬头趋势,特别是秋蚕发生较为严重.各蚕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少数发病较重的农户损失达25%以上,影响全县蚕桑生产发展和蚕农养蚕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就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液性脓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强 《江苏蚕业》2006,28(3):30-31
<正>血液性脓病是我市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多发性蚕病之一,它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在存、夏、秋均有发生,以夏、早、中秋蚕较多。1病症血液性脓病在各龄期均有发生,在养蚕生产中多发生于3龄以后,特别在5龄中期到老熟前后发病最为严重,潜伏期小蚕一般3~4天,大蚕4~6天  相似文献   

16.
中秋蚕大面积蚕病发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在嘉兴市的中秋蚕生产上连续发生了较大面积的蚕病为害,其中2001年秀洲区的新塍,2002年的海宁市盐官、周王庙和长安镇,以及我县的主要蚕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病害。蚕病发生的时期大都在4~5龄期。有的甚至蚕期生长良好,一上蔟后大量发生,如我县当年中秋蚕上蔟后发病蚕头数占上蔟总头数的15%。损失惨重。蚕病大都为病毒病,同时伴有细菌性肠道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桑瘿蚊是我国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于六、七十年代在我省珠江三角洲老蚕区首先被发现,曾严重为害桑树,每年因桑瘿蚊发生使桑树“盲顶”,生长缓慢影响树势,造成桑叶量和蚕茧产量减少。随着蚕桑生产从老蚕区向新蚕区发展,对该虫的防治工作和认识其为害性都减弱了,甚至忽略了该虫的为害。但自1991年云浮市发现了  相似文献   

18.
林日运 《蚕桑通报》1990,21(2):13-15
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蚕病发生抬头,为害情况较为严重,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的后顾之忧。如我区格溪沈蚕场,1988年夏、晚秋二期因发空头病,蚕茧颗粒无收,损失蚕种67盒。类似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如何控制蚕病的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为当前蚕茧生产的主要问题。为探索家庭养蚕行之有效的消毒防病措施,调查、分析了本区1988、1989二年蚕病的发生,为害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宁县是甘肃省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群众反映近几年蚕的孵化、眠起、上蔟不齐,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1992年的蚕病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一、病毒病是影响1992年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病毒病是宁县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占全部蚕病的90%以上。目前宁县农村常见的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尤为严重。这些病毒病一般都在五龄期第2~3日发生,迟的在上蔟前爆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的存在是造成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饲养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我们于2016、2017年进行了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普通蚕饲养区微粒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原蚕饲养区,而且秋期检出率为最高;普通蚕饲养区的桑树害虫和迟眠蚕、病死蚕中微粒子检出率显著偏高;原蚕区的桑树害虫检出率也明显偏高;个别蚕区养蚕环境微粒子虫孢子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