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褐飞虱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苗期群体抗性鉴定和抗生性鉴定法,鉴定了四川省秀山县稻褐飞虱的生物型。结果表明,秀山县稻褐飞虱属生物型I。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科技》2011,(5):39-39
褐飞虱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水稻最主要的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暴发年份甚至颗粒无收。我国褐飞虱的发生面积常年在400万hm^2以上,已经成为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第一大害虫。褐飞虱的主要防治措施是药剂防治和抗虫性品种的利用,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不但对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负担,而且杀死了稻田中的褐飞虱天敌,因此选育和栽培抗虫...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庆市秀山县1990-2006年褐飞虱的田间、灯下虫情及气象资料,以田间发生高峰期的调查数量为因 变量,以灯下诱集虫量和气象因子为自变量,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组建了褐飞虱在不同时期的发生量预测模型,并利 用该模型对重庆市秀山县褐飞虱主害期的发生量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的发生量不仅 与气候条件有关,且与灯下虫量有关,并得出与近期灯下总虫量成正相关,而与具有繁殖能力的雌成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肖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77-2379
[目的]明确褐飞虱的发生规律。[方法]分析2007年秀山县水稻褐飞虱及其天敌的田间种群数量动态,并与1985~2006年的动态进行比较,研究褐飞虱的发生及危害规律。[结果]2007年褐飞虱总虫量的动态趋势与1985~2006年一致,水稻前期虫量偏小,7月下旬进入始盛期,8月10日达高峰。2007年成虫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始盛期提早,虫量激增期增幅较大,高峰期持续时间延长,后期虫量下降缓慢。2007年若虫总体变化趋势与1985~2006年基本一致,若虫数量7月20日进入始盛期,8月10日虫量最高。稻飞虱天敌的优势种群是蜘蛛,其次是黑肩绿肓蝽。[结论]秀山县褐飞虱危害盛期是8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是贺州市稻作区主要害虫,有繁殖快、抗性强等特点,防治难度大。影响褐飞虱种群的发生主要是气象因素。本文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贺州市的气象观察资料,从温度、湿度的角度对贺州市早稻田褐飞虱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分析,旨在给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2007年5月份气候条件利于褐飞虱种群在田间快速生长发育和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是平湖市单季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简介2012年褐飞虱大发生情况,分析褐飞虱大发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是一种危害水稻的飞虱类害虫,其成、幼虫主要集中在稻株下部取食危害,吸食汁液,导致稻谷千粒重减轻秕谷数增加。2005年是近年来褐飞虱在本地区发生最严重的一年,属于特大发生年份。为了测定直播水稻遭受褐飞虱危害后的损失情况,针对不同冒穿时间以及距冒穿点远近的不同位  相似文献   

8.
稻飞虱是暴发性害虫,沈阳市有些地方3~5年就暴发一次,它是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水稻上发生的飞虱有3种,即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从发生严重程度看以褐飞虱为害最重,主要在南方,是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发生严重的害虫,曾连续多次发生,造成猖獗为害。从发生范围看,白背飞虱分布较广,南北方稻区都有发生,我市对水稻为害主要是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相似文献   

9.
大丰市2005~2006年褐飞虱连续2a暴发,2005年3代累计灯下迁入197头,后期水稻冒穿倒伏2 800hm2,2006年累计灯下迁入77 035头,但没有出现冒穿倒伏。针对2a褐飞虱发生的巨大反差,对其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今后防治褐飞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是繁昌县褐飞虱20世纪以来第六次大发生年,控制褐飞虱为害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特对今年褐飞虱大发生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10~2016年崇明区稻飞虱发生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历年中白背飞虱发生量最多,灰飞虱次之,褐飞虱最少。白背飞虱发生量年度差异大,以三(1)代发生最多。灰飞虱以三(1)、四(2)、五(3)代为主要危害代,自2011年开始,灰飞虱发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近年褐飞虱发生量明显低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各年度间发生量差异不大,以六(4)代发生最多,三(1)代最少。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12-2006年东亚地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1959-2010年东南亚地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的资料以及1880一2009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相位分析、关键时分析及周期分析方法,探讨了太阳黑子周期与国内外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年东亚地区及东南亚地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级别均与前17年...  相似文献   

13.
赵法宝  陈良兴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42-142,128
本文阐述了怀宁县2005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并对褐飞虱大发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10—2016年崇明区稻飞虱发生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历年中白背飞虱发生量最多,灰飞虱次之,褐飞虱最少;白背飞虱发生量年度差异大,以三(1)代发生最多;灰飞虱以三(1)、四(2)、五(3)代为主要危害代,自2011年开始,灰飞虱发生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近年褐飞虱发生量明显低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各年度间发生量差异不大,以六(4)代发生最多、三(1)代最少。  相似文献   

15.
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稻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繁昌县五(3)代褐飞虱20世纪以来第四次大发生年,控制褐飞虱的为害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2006年五(3)代褐飞虱大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涟水县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涟水县2000年以来褐飞虱发生资料的分析,发现2005年以来七(4)代褐飞虱连续偏重发生,剖析褐飞虱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迁入虫量大、水稻生育期推迟、暖秋气候、防治质量下降等因素,并提出压前控后、科学用药、注重用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000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水稻褐飞虱的发生状况,分析了其发生特点和成灾原因,主要包括褐飞虱对吡虫啉、扑虱灵等的抗药性增强、所种品种抗虫性差、有适宜褐飞虱大发生的气候条件以及防治效果参差不齐。旨在引起对褐飞虱防治工作的重视,以期为该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丰市2005年、2006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分析2005年受害严重、2006年受害较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97年六合县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迁入主峰早,基数大;气候条件适宜;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数量大;2代防治面积小,3代没能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