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水田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测定了黑龙江省14个地区53个田块的稻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以及对其他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的交互抗性。【结果】琼脂法检测出庆安03、东京城镇02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12.92~26.0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兴隆镇03、阿城04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低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6.63~8.86,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庆安01、汤原01等5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敏感性下降,抗性指数为3.18~4.84,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9.43%;其余阿城02、尚志02等40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表现敏感,抗性指数均小于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47%。选取上述测定结果当中抗性最高的两个生物型,使用整株盆栽法进行对丁草胺的抗性水平验证。发现庆安03和东京城镇02同样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6.78和13.27;同时测定两个抗性生物型对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庆安03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和丙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东京城镇02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稗对丁草胺产生了抗药性,且对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稻稗对丁草胺的抗性测定及交互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水田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测定了黑龙江省14个地区53个田块的稻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以及对其他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的交互抗性。【结果】琼脂法检测出庆安03、东京城镇02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12.92~26.0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兴隆镇03、阿城04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低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6.63~8.86,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庆安01、汤原01等5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敏感性下降,抗性指数为3.18~4.84,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9.43%;其余阿城02、尚志02等40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表现敏感,抗性指数均小于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47%。选取上述测定结果当中抗性最高的两个生物型,使用整株盆栽法进行对丁草胺的抗性水平验证。发现庆安03和东京城镇02同样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6.78和13.27;同时测定两个抗性生物型对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庆安03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和丙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东京城镇02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稗对丁草胺产生了抗药性,且对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水田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 Vasing)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琼脂法和整株盆栽法测定了黑龙江省14个地区53个田块的稻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以及对其他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的交互抗性。【结果】琼脂法检测出庆安03、东京城镇02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12.92~26.0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兴隆镇03、阿城04等4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产生了低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为6.63~8.86,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5%;庆安01、汤原01等5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敏感性下降,抗性指数为3.18~4.84,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9.43%;其余阿城02、尚志02等40个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表现敏感,抗性指数均小于3,占供试稻稗生物型的75.47%。选取上述测定结果当中抗性最高的两个生物型,使用整株盆栽法进行对丁草胺的抗性水平验证。发现庆安03和东京城镇02同样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6.78和13.27;同时测定两个抗性生物型对丙草胺、苯噻酰草胺和莎稗磷3种细胞分裂抑制剂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庆安03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和丙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东京城镇02稻稗生物型对丁草胺、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稗对丁草胺产生了抗药性,且对丙草胺和莎稗磷产生了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垦区地处中国东北边陲,水稻生育主要受延迟性低温和早霜影响,农时至关重要,除草剂安全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在除草剂的选择上应首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垦区水田稗草(Ecirpus nipponocum)等发生早且发生时期长,经多年试验及生产实践,防治稗草插后早期使用的莎稗磷(anilofos)、苯噻草胺(mefenacet)、环庚草醚(cinmethylin)、丙草胺(pretilachlor)、稻思达(oxadiargyl)、杀草丹(thiobencarb)等,于水稻插前3-7d,插后15-20d分期施药,药效稳定,对水稻安全;防治扁秆lu草、日本lu草使用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苄嘧磺隆(bensulfruon-methly)、环胺磺隆(cyclosulfamuron)、醚磺隆(cinosulfuron)、乙氧磺隆(ethoxysulfuron),插前和插后分期施药,药效稳定。根据稻田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混配除草剂品种可获得好的除草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张汉友  王凤芝  张玉江 《北方水稻》2010,40(2):55-55,60
根据推广实践,总结了冀东滨海稻区稻田化学除草的技术方法,如主要用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除治水稻秧田杂草;主要用丁草胺加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丁草胺加西草净除治本田杂草;单用三苯基乙酸锡或西草净除治水绵;用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和百草枯于水稻插秧前除治田埂杂草,用选择性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灭草松.二甲四氯于水稻插秧后除治田埂杂草等。  相似文献   

6.
盘锦地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经过多年衍变,现主要以禾本科稗草,莎草科萤蔺、镳草、扁秆镳草以及星接藻科水绵为优势杂草。在苗田和本田,主要采用封闭化学除草技术,苗田在播种覆土后封闭,本田分插前封闭和插后封闭,将杀稗草有特效的除草剂(如丁草胺等)与杀莎草和阔叶草有特效的除草剂(如吡嘧磺隆等)混配使用,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江苏“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农户杂草防控措施现状,对灌南、盐都、盱眙、高邮、广陵、溧阳、常熟等7个地方12个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开展田间调查和农户访谈。结果表明,在120块稻虾田内共记录到25种杂草;稻虾轮作田禾本科杂草和千金子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共生田。稻虾轮作稻田杂草以稗属杂草、杂草稻、千金子、李氏禾、异型莎草、水苋菜属杂草、鸭舌草为主;稻虾共生稻田杂草以杂草稻、稗属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为主。除有机栽培模式外,稻虾轮作稻田控草方式为“土壤处理+茎叶处理+人工拔除”,稻田杂草防控总用药和人工成本平均1 863.75元/hm2。稻虾共生稻田控草技术主要为“水层控草+龙虾控草+人工拔除”,部分稻田使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土壤处理除草剂,稻田杂草防控总成本平均907.50元/hm2。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垦区地处中国东北边陲 ,水稻生育主要受延迟性低温和早霜影响 ,农时至关重要 ,除草剂安全性影响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在除草剂的选择上应首先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垦区水田稗草 (Echinochloacrusgalli)、多年生莎草科的扁秆藨草 (Scirpusplaniculmis)、日本藨草 (Scirpusnipponocum)等发生早且发生时期长 ,经多年试验及生产实践 ,防治稗草插后早期使用的莎稗磷 (anilofos)、苯噻草胺 (mefenacet)、环庚草醚 (cinmethylin)、丙草胺(pretilachlor)、稻思达 (oxadiargyl)、杀草丹 (thiobencarb)等 ,于水稻插前 3~ 7d ,插后 15~ 2 0d分期施药 ,药效稳定 ,对水稻安全 ;防治扁秆藨草、日本藨草使用吡嘧磺隆 (pyrazosulfuron ethyl)、苄嘧磺隆 (bensulfuron methyl)、环胺磺隆 (cyclosulfamuron)、醚磺隆 (cinosulfuron)、乙氧磺隆 (ethoxysulfuron) ,插前和插后分期施药 ,药效稳定。根据稻田杂草群落选择适宜的混配除草剂品种可获得好的除草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触杀型除草剂敌稗结合长效型除草剂噁草丙、杀草丹或胺硝草复合式处理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稗草、丛生千金子、碎米莎草、圆叶牵牛、沼泽生异蕊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就除草剂苄·二氯(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稗草的生物活性、共毒系数、配方依据,对水稻的安全性以及在直播稻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苄嘧磺隆和二氯喹啉酸复配,比单剂有显著的增效,尤以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在复配剂中的含量分别为34%和2%时增效最为显著。苄·二氯的6个配方对水稻株高、分蘖数和植株鲜质量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良好。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18+150) g/hm2至(24+198) g/hm2对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和四叶萍的密度防效和植株鲜质量防效均达到优良水平。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WP)用于水稻直播田,在水稻2叶1心至3叶期处理,使用剂量162~270 g/hm2(有效成分)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好。使用剂量216~432 g/hm2对稗草、水蓼、陌上菜、鸭舌草和丁香蓼的密度防效和植株鲜质量防效均达到了优良水平。与单剂苄嘧磺隆和单剂二氯喹啉酸相比,36%苄·二氯WP的杀草谱提高,杂草整体防效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