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分析总结了大学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内涵及与其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大学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农模式”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借鉴美国农业推广先进经验而探索形成的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其基本构架、运行模式方面均较我国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很大创新,已为各产区主导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其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中,也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完善,从而为我国探索建立大学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何得桂  高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15-7518,7521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建构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价值,指出建构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既是我国建立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多元化农技推广力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对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论述了以大学为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限度,指出其面临可持续性发展、体制身份认同、综合功能发挥、与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一、中国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纵观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历史,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促使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发现,我国芒果产业科技推广模式主要有公共服务型、市场引导型、项目带动型及其他推广模式。其中公共服务型推广模式主要包含科技110主导型和科技特派员主导型模式;市场引导型推广模式主要包含龙头企业主导型、专业合作社/协会主导型和农场主导型模式;项目带动型推广模式主要包含科研院所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模式;其他推广模式主要包含经验农户带动型模式。  相似文献   

6.
“全程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突破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障碍,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可持续发展。以农业科技推广成功实践为例,研究"全程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思路、运行机制及推广成果。"全程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和自然延伸,是我区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一次创新。"全程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为推动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供参考,值得继续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在特定条件下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客体、机制的存在方式和运转过程的综合表现.目前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厂模式,民间农业推广尚处在发展之中.因此,建立合理的推广运行机制是保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民小康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农业院校拥有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农业科技信息优势,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力量。但受传统体制壁垒制约,农业院校有组织的技术推广与服务长期游离于政府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之外,其优势发挥缺乏长效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宝鸡市人民政府探索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过程中,创建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以大学科技力量为依托,布局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体制壁垒,实现了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直接对接,效果明显。通过分析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形成的背景、运行机制模式及效果、存在问题等,揭示其中的规律和值得汲取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9.
向仕容  罗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42-8744
以"户联网"和农技推广部门联动为基础的政府主办型模式、"大学+基地"为基础的专家大院模式为例,探讨了博弈论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正>一、国内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发展状况 1.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国外农业科技推广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由于各国历史、文化、科教、经济等方面有所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概括来说有五种:一是以农协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如日本以政府和农协的双轨推广体制。二是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的模式。如印度、韩国的政府单一化推广模式。三是以大学、合作社和私营机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取得了很大成绩,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障碍,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笔者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从政府、科研单位、农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和农户等角度,对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持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业科研符合市场需求,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倡导参与主体多元化,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创新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国家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投入效果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文章依据公共风险逻辑构建了农业科技投入体制分析框架,解释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体制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从明晰央地农业科技研究责任、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性研究、构建企业参与农业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完善农业科技投入评估体系和促进农业科研院所协同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推进农业科技投入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网络体系建设、体制与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成了"以杨凌为中心,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社会化服务化功能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农民素质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临漳县獭兔养殖技术的扩散为例 ,分析了农民素质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民素质影响着农业技术扩散过程的关键阶段 ;影响着农业技术扩散周期性模型两拐点间及其与原点的距离 ,进而严重影响农业技术扩散模型的形状。为构建高水平的农民素质培训工程 ,制订农业推广计划 ,改进推广方式方法 ,加速农业技术扩散 ,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绩效评价没有统一合理的方法,确定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绩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四川地区农业企业和农户调研基础上,选择了成都地区某农业科技型企业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层次模糊评判法可使企业明确自身优势劣势所在,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宏博  夏显力 《农学学报》2015,5(6):137-140
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推广体系不仅是农业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与应用的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陕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是陕西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构建陕西农业推广新体系,必须按照协同创新理论,实质性运作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农业推广的机制体制,加强不同推广主体之间的联合,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并在现代金融手段支持农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X大学猕猴桃试验站在与政府农技推广部门、示范村、示范户、企业和合作社的配合中通过多种路径实现现代农业科技和广大小农的有效对接,凸显了试验站的实地研究、试验示范、基层推广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功能。作为科技推广工作的平台和依托,试验站是将大学的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村农民的"中转站",其在与其他参与主体的互动中充分考虑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现实性和独特性,利用自身技术资源优势,结合政府统筹协调能力,提升了民间社会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模式的农民合作社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将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归纳为"中间组织引导型"、"龙头企业联合型"和"种养大户带动型"的基础上,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3种不同模式农民合作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生产过程对技术的要求、技术更新速度、购买生产资料频率、农户管理能力及当地有中间组织对"中间组织引导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技术更新速度、商品初加工资金投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与当地有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联合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资产专用性成本、销售农产品频率、购买生产资料频率、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及农户种养(或养殖)规模及农户管理能力对"种养大户带动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发展我国农民合作社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禀赋资源发展不同模式的合作社,注重依托龙头企业与中间组织等优势资源、培养农村精英等引导合作社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农业高校科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水平,笔者以农业高校科技档案开发利用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高校科技档案的优势及其服务"三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了农业高校科技档案在服务"三农"中的应用意义与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农业科技档案服务"三农"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