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容,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首次提出了由小流域地形地貌类型、水资源条件类型及土地资源状况类型组成的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三级分类体系;明确了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有8 种类型,其中以低丘岗地地形地貌、缺水或引水灌溉、土地资源较丰富这一类型为主⒚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形成明显的湿季和旱季,阐述了季节性干旱、土壤水分特征因子和土壤物理性质退化导致的水分问题,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调控生物或工程技术措施。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渗率、以肥调水、覆盖技术、人工保水措施、节水灌溉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该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黄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系统发展现状等具体情况,以及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原则,以及适宜于该区的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特征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指标。分别从土壤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3个方面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生态系统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实验室检测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的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种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运用野外调查、系统分析归纳、类比分析等方法,结合砒砂岩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因地制宜,筛选出适合不同立地类型典型复合农林生态系统模式。结果表明:利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有效的增加了耕地面积与耕地质量,同时通过复合农林生态系统模式的构建,发挥了固沙效应、景观效应、生物多样性效应、气候效应以及区域综合效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7.
吕鹏  马守臣  孙瑞  王锐  李园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480-4484,4495
以河南省焦作市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针对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了该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共31项指标,反映了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的状况。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焦作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焦作矿粮复合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463,处于一般病态。最后,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的生态系统恢复途径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红壤是皖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自然资源,但不合理的土壤利用与管理阻碍了该区的农业持续发展。笔者在评价皖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植被资源、土壤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皖南黄红壤地区土壤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黄红壤改良的对策与措施:(1)实行农林复合生产,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以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2)消除土壤“酸、瘠”等限制因子,提高土壤生产率;(3)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以补充土壤养分,调控养分循环;(4)建立适宜的耕作制度,改善土壤性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红壤坡地雨水地表径流及其侵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模拟我国红壤坡地主要利用方式构建的垫面为主导因子,采用径流场实测方法,以4年(1998—2001年)实地观测试验结果为基本依据,探讨了不同雨水年份地表径流特征、径流量和系统侵蚀量;重点解析不同垫面对雨水地表径流及其过程系统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时间分布及其强度)是影响地表径流特征的主导因素;年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系统侵蚀量呈正相关。不同垫面地表径流产量有显著性差异,产径流量的排列顺序为:农作区>茶园区>湿地松>甜柿园>柑橘园>退化区>恢复区。雨水径流过程的系统侵蚀有相似的表现。本文在假定雨水年份的基础上,应用不同雨水年份出现的概率指标,还推算出我国南方红壤坡地目前利用状况下雨水产地表径流过程的年均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全C、N、P、K)损失量以及最大开发利用时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损失。提出了“利用坡地集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观点。  相似文献   

10.
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涉及矿业、农业、环境、经济等多学科,是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和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影响因子基础上,结合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结构、经济、环境、生产力、可持续性、社会和恢复力7类30...  相似文献   

11.
应用集对分析法优选杉木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对杉木——油桐、杉木——油桐——仙人草、杉木纯林等3种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生态、杉木生长、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最高,与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分析结果一致,可见该模式是适用于南方林区优良的杉木复合经营模式;同时表明集对分析方法引入多目标决策中,给出一种多属性决策的确定性综合排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主要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地区大兴区、海淀区和延庆县3个区县的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二类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划分原则和依据选出了具有地区代表性的22个经营类型。结合各经营类型的经营目的,通过应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近自然经营的理论和技术最终为每个经营类型匹配了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联系环境与发展的重要纽带。文中在分析了中国森林、林业的现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与困难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的要求、任务和途径分别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并不断扩大新的森林资源和实验森林的分类经营。为了促进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当前紧要的任务是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体系,这些体系包括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监测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林业生态保障体系,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体系,森林与林业政策、法规的保证体系,以及加强公众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的参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林业管理部门根据实际的需要,在林业经营管理中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同时实现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实践,分析了循化县水土保持与草林牧间生态配置系统相互影响和效益,提出了配置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榆林市城市林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榆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城市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加强宣传,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把城市林业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立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合理进行城市景观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东台市为例,运用灰色性规划的方法对沿海农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各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效益有显著增加,优化方案的农业净产值为11.0亿元,比对照增长14.58%;优化方案将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获得比较明显的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涉及是的一个关系到人类种群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问题。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在不同的气候带和不同的动、植物区系内作长期的联网作研究。天然林和人工林均具有许多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诸如:能量、水、植被的新陈代谢。食物链(网)以及维持“持久林业”的森林生产力,等等,均列入研究内容,在中国,作者按七个有林气候带提出首批应建的12个定位站,实行联网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炜  逯明辉  李大伟  赵彩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89-190,199
实践教学是农林类高等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园艺专业《园田技能训练》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要性入手,针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新思路和新措施,以期培养园艺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园艺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林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40a的林业机器人发展历史,给出了林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提出了林业机器人的分类方法:主要从根、茎、叶和果实作业分类.在林业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方面,以枝上作业机器人、树干作业机器人、草上作业机器人和林产工业机器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在国内林业机器人研究方面,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已经开发的机器人成果和正在研究的机器人.依据机器人技术近50a的发展和农林业机器人4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机构学、智能控制、新机器人、食品安全和小型机器人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