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鄄城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立县、商贸兴县、旅游强县、生态靓县"的发展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狠抓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土地管理,集约节约用地,保障城市项目用地,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动城市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县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姜鹏飞 《吉林农业》2011,(8):165-165
近年来,宜君县以生态立县、建设渭北绿色经济强县为目标,促进林业事业快速发展。在林业生产中,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为进一步搞好全县林木种苗生产建设,规范苗木市场,加大种苗行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全县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笔者对全县林木种苗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对全县林木种苗生产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经济实现强县富民的根本出路。目前,印江县各级政府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有力措施和有效途径促使印江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密云县结合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结合城市整体规划、结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吸引民间投资。通过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拓宽民营企业筹资渠道、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措施。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了"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加快卫星城和中心镇建设是实施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面对资金的严重匮乏,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方法,确保了一大批重点工程的开发建设,使密云县城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水源区是重要的供水地,关系着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但对水源区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对松华坝水源区的调查,分析该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从农村生产方式、农户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农户增收中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农业》2007,(5):F0003
“十五”以来,建水县围绕“特色农业强县”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自然、品种等资源优势,高标准谋划农业、高速度发展农业、高质量经营农业,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大县和特色农业强县战略的推进,建水县农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教育发展加快,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生态立县、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的战略思想,为推进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泌阳县委、县政府把食用菌作为强农富民的重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生产。目前,全县已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个,每个基地发展袋料香菇10万袋以上;建有泌阳出口花菇质量安全示范区5个,每个示范区发展袋料香菇10万袋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1-2010年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关联关系,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总量>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说明以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应该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保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发展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66-1168,1171
分析了县域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是生产发展、经济振兴的物质基础;是扩大农民就业、实现生活富裕的主渠道;是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为建设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指出当前县域工业化水平低成为制约陕西省县域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加快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发展中小企业的对策:提高认识,确立工业强县的思想;科学规划,推进县域企业发展工作机制的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加大支持创业的力度;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野下,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彼此相依、互为促进的内在关系,研究了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基本性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通过不断推动"省管县"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培育新型农民等途径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戴晶晶  渠爱雪  周君杰  陈露  陈敏  张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69-21373,21398
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通过对重点人物的访谈,对飞地工业的发展演化及其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建模系统软件测算了2007~2010年凤阳县飞地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以此对飞地工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凤阳县飞地工业发展尚未成熟,处于初期阶段;飞地工业与凤阳县县域经济增长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对欠发达县域发展飞地工业模式和扩展飞地工业内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南水北调工程陕西水源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对陕西水源地县域经济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认为陕西水源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应选择生态旅游产业、生态农业和工业产业,并提出了促进陕西水源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的新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条件的4个区域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将博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3级梯队进行有层次的开发,在乌兰再格森乡建立生态渔业旅游区,并作为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品牌和重点地区,同时在本布图镇建立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区,在塔温觉肯乡建立工业番茄旅游区,在博斯腾湖乡建立生态果园旅游区;并对博湖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山区县艰难地实现了温饱,但同时又出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它与半山区县和平原县的经济发展差距。文章对3类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了比较分析,寻找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山区向小康水平发展需要选择的发展模式。要明确山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以及开发山区依靠谁;要运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推进山区工业化;要拼弃传统习惯推进山区集镇化。现在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是把山区置于现代社会之中,是在人口、资源、社区、经济协调中求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自然,社会和经济面貌,逐步实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考察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基地,探讨了利辛县发展生态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生态经济理念、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行生态教育、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和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人民主体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利辛县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简要概述了克山县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主要做法和经验;深刻剖析了发展中在工业经济、农业产业化、民营经济、小城镇建设、县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县情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突出科技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搞好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城乡规划,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并对发展县域经济政策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部湾城镇群22个县域单元,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时空变化及相互关联情况。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及北部湾整体的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之间相互呈正效应,而钦州市、崇左市分别相互呈负效应、弱负效应。未来,北部湾城镇群应实施"大县城"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域尤其是县城的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优化城镇结构,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沼气发展提供借鉴。以河南省沼气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卫辉市为调查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卫辉市工农业基础及沼气发展现状;分析了沼气建设存在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模式简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落后、沼气发展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沼气资源未能综合利用等主要问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示范村户带动工作、加大沼气建设投资力度、有针对性发展沼气模式和推行沼气协会制完善服务体系等进一步发展沼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