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杉木人工林计算机辅助经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应用计算机技术探讨杉木人工林经营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辅助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使杉木人工林经营效果达到收获最大、效益最佳.本辅助经营系统是在福建杉木人工林特殊的整地方式和抚育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立地指数、竞争、不同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及间伐次数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而建立的,该系统能对杉木人工林生长进行动态预测,并反馈在合理最优密度下的间伐时间和间伐强度,通过及时抚育间伐控制立木株数来保证林木始终处于最优生长空间;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从而辅助指导杉木人工林的经营活动.用80块模外样地调查资料对生长模型进行了F检验和U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遂昌县杉木人工林密度和收获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讨论林分密度和收获量关系的基础上,用在遂昌县227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建立了遂昌县杉木人工林密度和收获量关系。经检验,方程的估计精度较高。用该方程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表)、估测森林资源调查时的林分蓄积量和模拟林分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密度控制图是一个集设计、展示、评价不同经营措施的有效工具,为同龄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首先是构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尾松林分密度进行评估,进而构建密度预警图,并根据预警图提出相应的森林经营建议。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热林中心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建立的238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5年的复测数据,采用Reineke自然稀疏方程,构建马尾松密度控制图,基于最优密度的上下限以及二类调查数据,构建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预警图。结果基于最优密度上下限、优势高模型、材积模型以及地位指数模型构建了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控制图;根据密度控制图和现有林分的密度情况,构建了热林中心密度预警图,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经营建议。结论本研究将热林中心马尾松分为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以及合理密度的林分,并根据林分所处的状态提出不同的经营建议。高密度的林分,采用疏伐的措施,将林分引向最优密度区间;低密度的林分,采取补植珍贵树种的方式,促使林分朝着合理密度方向发展,落入合理区间的林分,不采取任何与密度调控相关的经营措施,使林分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发展,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讨论林分密度和收获量关系的基础上,用在遂昌县227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建立了遂昌县杉木人工林密度和收获量关系。经检验,方程的估计精度较高。用该方程可编制林分密度控制图(表),估测森林资源调查时的林分蓄积量和模拟林分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1990年对浙江省湖州市所属3县1区现有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根据胸径生长与树冠幅的相关关系,编制了杉木林适宜经营密度表,从而制定了该地区的杉木林抚育间伐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是主动干预人工林生长的主要营林措施,合理的抚育间伐对改善森林林冠层营养空间,保证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抚育间伐对森林生长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合理的间伐方式实现优化管理。研究造林树种杉木不同抚育措施的林分效果,探讨抚育间伐对林分直径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平均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影响;提出通过林下补植措施进行人工更新。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了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下树冠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高度与胸径关系紧密,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相同胸径林木的枝下高也增大;林冠层水平变化规律可利用冠径与胸径的相关性来分析,两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制定科学抚育间伐措施,培育优质大径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林业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杉木的生长过程,编制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为林业生产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和2007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固定样地资料,先确定杉木林分3个地位级的划分标准,再根据已有的杉木林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式,取含碳率为0.5,推算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后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碳储量估计模型。【结果】编制了福建将乐林场不同地位级的杉木碳储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图中包含了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举例说明了该图的使用方法,对于林分平均直径14.0cm、林分密度2 000株/hm2的Ⅱ地位级的杉木人工林而言,其林分碳成熟龄为20年,此时林分碳储量为57.4t/hm2。【结论】编制的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可用来预估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但其精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杉木相对冠长指标及其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相对冠长指标及其在林分密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杉木相对冠长与胸径生长率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林分株数按相对冠长的分布用正态分布拟合是适宜的,拟合率达73%左右,提出了以林分相对冠长的平均值作为基准,按标准差的一定倍数来划分林分生长级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林分各生长级林木的相对冠长临界值或范围随林分的年龄、优势高和单位面积株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林分Ⅳ、Ⅴ级木的比例却是逐渐上升的。杉木相对冠长指标可作为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尝试利用生长过程表分析间伐对林分生长与收获的影响,探究抚育间伐后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为森林抚育经营和碳汇造林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探索一条积极的思路。研究选取有5个间伐试验区组设计基础的陕北桥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结合生长过程表,通过生物学模型链接,初步构建了综合林分生长、生物量和碳储量预估模型的人工林抚育间伐方案评估体系。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明显促进林分生长并显著降低林分的枯损率,抚育间伐的影响效果在间伐后5~12 a比前4 a更为显著。在间伐后5~12 a间,不同保留密度林分的初级生产力恢复到相似水平。抚育间伐后,林分碳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间伐后林分密度的下降,对于单木和林分碳储量的影响并不相同。间伐林分的单木碳储量会明显高于未间伐林分,而间伐林分的乔木层碳储量在12 a后仍低于未间伐林分。分别以蓄积、经济材和碳固存为目标,得到的最佳经营方案都不同。通过各方案收益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最优方案以满足林分经营的多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枝条数量的影响,建立基于间伐效应的生物数学模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间伐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红松人工林49株解析木4 370组枝解析数据,利用R语言的nlme包,建立了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枝条密度单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调整决定系数(Ra2)、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以及似然比检验(LRT)等评价指标对所收敛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当地位指数和树木等级相近时,抚育间伐强度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当抚育间伐强度和树木等级相近时,地位指数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而抚育间伐强度和地位指数相近时,树木胸径与枝条密度呈负相关。基于样地效应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均高于基础模型和基于样木效应的混合模型,最终选用含有总着枝深度(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自然对数(lnR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平方(RDINC2)、胸径(DBH)、抚育间伐强度与间伐年龄的比值(TI/TA)这5个随机效应参数的非线性混合模型为枝条密度最优预测模型,其Ra2为0.825 7,均方根误差(RMSE)为2.171 4。【结论】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枝条密度最优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不但能提高模型精度,还能更加准确地体现抚育间伐对林木枝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杉木用材林基地的成林密度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开化县的杉木基地林现有林分结构和生产力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县杉木基地成林的林冠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76,树冠重叠度为25.9%。但同时部分成林密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林分郁闭度在0.40~0.90之间变动。为严格成林密度管理制度,文中进行了杉木基地成林抚育间伐技术设计,分别不同立地条件林分确定了首伐期、间伐强度和间隔期等参数,并编制了抚育间伐技术模式表,供生产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3.
汪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29-130,133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的影响.[方法]以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5个处理:间伐强度10%(处理①)、间伐强度20%(处理②)、间伐强度30%(处理③)、间伐强度40%(处理④)和对照(CK,不抚育),初次调查和间伐时间为2014年,复查时间为2019年,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杉木人工林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的影响.[结果]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胸径生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林分胸径增长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树高生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林分树高增长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蓄积增长量均大于CK,其中处理③的林分蓄积量最大;抚育间伐条件下的林分枯死率均低于CK,其中处理④的枯死率最低.[结论]抚育间伐可以改善保留木的生长空间、营养空间,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林分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和蓄积量,并降低林木的枯死率.  相似文献   

14.
经营因素对2代3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前的林分密度和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第2代3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代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2代3年生杉木林分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等级(1 500株·hm-2以上)的第1代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杉木林,其3年生的生长量为最低;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3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第1代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可能对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不利。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杉木林、马尾松林最适经营密度及抚育间伐主要技术指标研究简报吕传玺(达县地区林业推广站/达县市635000)森林抚育间伐是培育优质森林的主要经营措施,间伐的关键在于确定森林的最适经营密度。所谓最适密度就是使林分中各株林木的树冠较少地相互重叠,各株...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取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用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图及对照等6种不同强度间伐处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根据2010年和2015年两次全面复查的结果表明,适当的抚育间伐强度可提高林分的早期收获量,能使林分整齐度提高,大径材数量增加,对各调查因子的生长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以林分生长模型为基础,将林分蓄积量年平均生长量作为目标函数,应用三次设计的方法建立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控制系统,以辅杉木人工林造林设计及其经营过程的最优决策管理.利用此控制系统只需输入立地指数(s)即可对杉木人工林在该立地条件下的最佳初植密度、间伐次数、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主伐年龄进行最优决策.该控制系统既可对杉木人工林林分进行生长预测,也可为制定经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抚育间伐是调整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措施,间伐强度等是抚育间伐的重要技术指标.以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临时标准地调查测得4 942株林木胸径(D)、冠径(E);建立林木冠径与胸径的回归模型:E=0.7470 0.1543D,将现实湿地松林分平均直径代入该模型,即可算出林木平均理论冠径,按照公式:S理=π·E2/4,f理=10 000/S理,即可近似估算出单位面积林分合理密度值,从而为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间伐强度对杉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抚育间伐强度为45%、30%和1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比不间伐的分别提高了83%、43%和23%;抚育间伐强度为45%的林分,其林木胸径年均生长量与不间伐的差异极显著,与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已超过正常抚育间伐年限的杉木人工林进行较强度抚育间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小陇山日本落叶松密度与径阶分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林龄不同密度日本落叶松林分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认为,密度对林分径阶分布有一定影响。在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中,应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适时开展抚育间伐,达到丰产速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