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释放花绒寄甲能有效控制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增加,当花绒寄甲施放量达到松褐天牛数量的2倍及以上时,松褐天牛寄生率(含自然寄生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最佳释放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释放条件。【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成虫释放密度、释放方法、释放时间及卵释放密度、释放时间等影响因素,每因素设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寄生率为考察指标,确定释放花绒寄甲的最佳条件,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结果】各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松褐天牛寄生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成虫释放时间>成虫释放密度>卵释放时间>卵释放密度>成虫释放方法。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为:在3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通过随机法释放花绒寄甲成虫1头,在5月初每个松褐天牛蛀孔释放花绒寄甲卵40粒。【结论】确定了花绒寄甲的最佳释放条件,在该条件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可达87.17%。  相似文献   

3.
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防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寄生诱木内的越冬代松褐天牛,研究该天敌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3月分别在庐山、新干和全南释放花绒寄甲成虫,防治松褐天牛效果随着纬度降低而显著降低。3月、4月和5月在新干释放该天敌,防治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显著降低。林间大面积释放花绒寄甲,以释放量为3 000头/hm2的样地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最好(达79.43%)。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江西中部地区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最佳时间在3月上旬,偏南、偏北地区相应提前或推后约10 d。  相似文献   

4.
对两年纯林和混交林中诱木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纯林还是混交林,松墨天牛种群数量为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林分对松墨天牛种群影响不显著.松墨天牛天敌花绒坚甲数量,纯林中马尾松>黑松>湿地松;混交林中黑松>马尾松>湿地松.不管是纯林还是混交林,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自然寄生率都极低,为0%~4.35%,且不同林分不同树种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自然寄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花绒寄甲对柳树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及寄生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京几个公园的柳树上释放花绒寄甲以防治光肩星天牛,定期测定防治效果及寄生状况.结果表明:释放花绒寄甲对当年和翌年的光肩星天牛均能达到控制效果;1个月后树体上的花绒寄甲校正寄生率达到35%左右,虫口校正减退率在45%左右;翌年花绒寄甲在光肩星天牛上的寄生率均值接近37%;花绒寄甲可以在供试的光肩星天牛(寄生率67%)和大麦虫(寄生率85%)的蛹体上完成寄生生活,而不能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6.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是蛀干性害虫云斑天牛的重要寄生性昆虫,研究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对采用花绒寄甲进行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有指导意义。通过在云斑天牛幼虫上接种花绒寄甲幼虫、将花绒寄甲卵卡钉放在核桃受害木段上,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幼虫的接种寄生率为20 %,花绒寄甲幼虫对云斑天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除寄生外,还能让云斑天牛致死,其致死率为50%。花绒寄甲卵对受害核桃木段内的云斑天牛幼虫寄生率为7.1%,其致死率为39.3%。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效率及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采用松褐天牛疫木就地隔离结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的方法,开展花绒寄甲释放技术及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隔离材料中以8目镀锌铁丝网的隔离效果最好,对疫木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达100%;在疫木覆盖8目镀锌铁丝网之后的翌年3—4月松褐天牛预蛹和蛹期释放花绒寄甲的寄生率(72. 25%)极显著高于在砍伐疫木覆盖8目镀锌铁丝网时释放的寄生率(54. 60%);在3—4月每堆木段0. 5 m~3(松褐天牛幼虫数150头左右)中以释放成虫150头/堆或者释放卵卡3 000粒/堆为最佳,寄生率高、成本低,且释放卵比释放成虫寄生率更高;采用8目镀锌铁丝网罩隔离疫木联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来处理疫木的生物除害方法,明显控制住了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途径,提高了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致使松材线虫对健康松树的致死率显著下降,病死木减退率达92. 91%,防治效果达85. 08%,且极显著优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疫木现砍现烧措施。表明疫木隔离结合释放花绒寄甲能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花绒寄甲对贵州核桃云斑天牛寄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云斑天牛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研究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寄生性,对采用花绒寄甲进行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有指导意义。基于此,开展了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寄生性试验。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幼虫的接种寄生率为20%,花绒寄甲幼虫对云斑天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还能让云斑天牛致死,其致死率为50%;花绒寄甲卵对受害核桃木段内的云斑天牛幼虫寄生率为7.1%,致死率为39.3%。  相似文献   

9.
熊忠平  涂玉  司徒英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88-11189
[目的]对畹町市松墨天牛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方法]根据对畹町市松墨天牛虫情监察的数据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等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松墨天牛成虫的羽化历期、羽化量和温度的关系、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和松墨天牛生活史。[结果]松墨天牛在畹町市1年1代,5、6月为成虫盛期,也是诱捕关键时期;从空间分布型看,松墨天牛空间分布聚集。[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畹町市林业局对松墨天牛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彭龙慧  刘子莹  张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0-15011,15013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江西省松林松墨天牛的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其在江西全省的蔓延扩散和危害。[方法]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松墨天牛在江西省的危险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江西省松墨天牛危险性值R为1.89,可判定松墨天牛在江西省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江西省松墨天牛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防治焉耆盆地林地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防治效果,为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林地中随机选择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准噶尔1#杨,砍伐后依次从下向上按照30 cm分段并编号,剖开检查各段中的幼虫数量并分别记录,统计幼虫在树干中的分布高度.分别定量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统计防治效果.[结果]光肩星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高度1.20~4.50 m.花绒寄甲在片林和行道树释放区的防效分别为66.32;~88.19;、48.34;~79.62;,花绒寄甲成虫释放于树干基部和树干胸径部的防效为55.12; ~88.19;,花绒寄甲成虫和卵释放区防效分别为48.34~80.75;、65.88;~67.42;.[结论]在焉耆盆地林地片林、行道树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后,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63.82;和76.85;;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为65.88;和67.42;,利用花绒寄甲可有效控制焉耆盆地林地光肩星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人工繁育技术的关键问题,提高繁殖数量,寻找适宜的替代寄主,研究了与花绒寄甲原始寄主亲缘关系更为接近的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作为替代寄主的可行性和最适接种比例,并比较了其与目前常用的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大麦虫(Zophobas morio)、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几种寄主繁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幼虫可在麻竖毛天牛上完成发育,其最适接种比例为3∶1,此时初羽化成虫平均体质量为25.82 mg,平均每头寄主上的花绒寄甲成虫的羽化数为1.54头,繁育出成虫所需时间仅为37.66 d,显著短于其余几种寄主,且寄生率、结茧率及羽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寄主。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传媒昆虫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褐天牛天敌的筛选是研究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基础工作,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马尾松病死木进行解剖观察,搜集松木皮下和木材内的昆虫,对不能判断是蛀干害虫的昆虫,用松褐天牛幼虫进行饲养,结果发现了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花绒寄甲和6种松褐天牛幼虫的取食性天敌。松褐天牛天敌昆虫花绒寄甲为在贵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摘要: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对林木业产生巨大危害的昆虫,为了探究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常常会人工培育此种天牛进行研究。为了确保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准确性,需要保证人工培育的天牛与自然生长的天牛相同,这就需要对人工饲料进行的筛选。花绒寄甲是光肩星天牛的主要天敌之一,也是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还重点研究了花绒寄甲的耐寒性,以扩展花绒寄甲的适用范围,为在寒冷地区利用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提供必要的科学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日龄松墨天牛对雪松精油的选择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飞  陈京元  桂连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17-2418,2460
[目的]为松墨天牛引诱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不同日龄段(1~7、8~14、15~21、22~28日龄)松墨天牛雌虫和15~21日龄段的雄虫对雪松精油的行为反应,测定了松墨天牛对不同溶剂及其溶解的精油的行为反应。[结果]雪松精油对不同日龄的雌性和15~21日龄的雄性松墨天牛均有引诱作用。液体石蜡、丙酮、丁香酚、异丙醇和乙醛作为溶剂的雪松精油以及异丙醇和乙醛对雌性松墨天牛均有引诱作用。[结论]不同日龄松墨天牛对雪松精油选择行为反应相似,溶剂异丙醇和乙醛对松墨天牛具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松墨天牛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是一种危险的蛀干类次生性害虫,介绍了松墨天牛的分布现状及其寄主,总结了其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期有效地遏制松墨天牛危害,尽可能地减少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17.
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自然状态下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规律,为利用花绒坚甲控制光肩星天牛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解析木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于不同月份解析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杨树树干,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及其天敌花绒坚甲的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花绒坚甲在4至7月中旬的第一姊妹世代,对天牛大幼虫的寄生率增长趋势较慢;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由第二姊妹世代与当年第二代组成的混合世代,其寄生率增长趋势较快;当被害立木蛀道数达30~45条时,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数量最大;光肩星天牛蛀道内花绒坚甲的种群密度随天牛幼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关系为正密度反应型,符合指数关系,其寄生率模型符合负加速型。在自然状态下,1头花绒坚甲从春季第一代开始到秋季混合世代结束,最多可以寄生光肩星天牛幼虫10~12头,80%的天牛幼虫被寄生后可繁育1~4头花绒坚甲;当光肩星天牛与花绒坚甲种群数量比率为1∶1.200 4时,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致死率基本稳定在50%~70%。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的飞行特性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对我国目前实施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指导思想(战略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控制、压缩、补灭”的指导思想要求开隔离带和皆伐松林,会激发松墨天牛飞行潜力,导致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留住,压空,无害”新的指导思想要求用健康松树留住松墨天牛,同时清理死松树压缩松墨天牛种群基数的方法,使松材线虫康松树留住松墨天牛,同时清理死松树压缩松墨天牛种群基数的方法,使松材线虫病防治走上了一条新道路,在宁波市东部松材线虫病防  相似文献   

19.
采用林间调查和挂设APF-I型松墨天牛化学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将乐1年发生1代,各监测点松墨天牛成虫均始见于5月上旬,不健康林分和亚健康林分中松墨天牛成虫终见于9月上旬。不同健康类型的A、B、C 3个监测点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分别为71、112和148头。松墨天牛在健康林分、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中的危害程度分别为轻度危害、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亚健康林分、不健康林分中松墨天牛活动高峰期完全一样。各不同健康类型马尾松林分次高峰期和一般活动期松墨天牛成虫诱捕量差异不显著;在各个时期各林分中松墨天牛雌成虫百分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控制其传播媒介松褐天牛,而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措施又是防治松褐天牛的关键措施。介绍了松褐天牛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组成及其生防利用情况,阐述了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及几种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天敌对松褐天牛的控制作用、利用途径及技术,并对今后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