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蚕基因库保存遗传系统白卵突变的杂交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杂交分析的方法,采用各已知白卵基因的标志系统对家蚕基因资源库21个未知基因的白色卵系统进行了鉴定,结果:(1)有3个系统为母性遗传白卵,基因座位均与w-1相同,其中2个与w-1遗传模式完全一致,但另1个表现为混合型母性遗传(F1似母,F2普通遗传),可能为一新的卵色基因;(2)有4个系统与w-2杂交后代不分离,很可能直接由w-2基因支配,(3)地方品种19-340为黑眼浅褐色白卵,普通遗传,与w-3杂交后工无正常型黑色分离,初步推定为w-3复等位基因群又一新成员;(4)有13个系统与桃红眼白卵(pe)系杂交后代不发离,且卵色统一,初步推定它们均由pe基因支配。此外,部分白卵系统具有红色卵(re)的re/re或re/+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的我国家蚕地方品种"三眠白卵"(编号19-340),其卵色为浅褐色白卵,幼虫低度油蚕,成虫复眼为黑色.采用卵色正常型黑卵系统,白卵标志基因w-2、w-3等的遗传系统与其进行杂交,对19-340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浅褐色白卵为家蚕第三白卵(w-3:10-19.6)基因的等位点突变.将其命名为chinese white egg 3,基因符号为w-3c.首次从我国家蚕地方种中发现第3白卵基因座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3.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的我国家蚕地方品种"三眠白卵"(编号19-340),其卵色为浅褐色白卵,幼虫低度油蚕,成虫复眼为黑色.采用卵色正常型黑卵系统,白卵标志基因w-2、w-3等的遗传系统与其进行杂交,对19-340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浅褐色白卵为家蚕第三白卵(w-310-19.6)基因的等位点突变.将其命名为chinese white egg 3,基因符号为w-3c.首次从我国家蚕地方种中发现第3白卵基因座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4.
两个水稻种质对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水稻抗病亲本25-289、IR71676-34-1-1与2个感病亲本桂649、测253进行杂交组配,并利用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菌液对亲本及其杂交F1 、F2进行接种鉴定,探讨两个双抗水稻品种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25-289对广西稻区白叶枯病的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IR71676- 34-1-1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支配;两个抗病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均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两个抗性亲本的白叶枯病基因及稻瘟病基因均是独立遗传的,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的我国家蚕地方品种“三眠白卵”(编号19-340),其卵色为浅褐色白卵,幼虫低度油蚕。成虫复眼为黑色。采用卵色正常型黑卵系统,白卵标志基因ω-2、ω-3等的遗传系统与其进行杂交,对19—340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浅褐色白卵为家蚕第三白卵(ω-3:10—19.6)基因的等位点突变。将其命名为chinese white egg3,基因符号为ω-3^c。首次从我国家蚕地方种中发现第3白卵基因座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6.
利用罗马尼亚引进的卵色限性品种与黑卵品种菁松,通过杂交育种,调查F1,F2,F3代的卵色及卵数,以及黑、白卵中的雌雄比例,经统计分析确定基因型,查明了卵色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获得了新的白卵系。利用对罗马尼亚卵色限性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强果,为今后通过卵色限性基因培育新品系在理论和技术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对生玉米与白糯玉米杂交 ,合成对群糯原始群体。对其中的杂交F1 、F2 、F34个单株后代系统的遗传特点分析 ,判定控制对生性状的基因是多个位点 ,对生率有的高有的低 ,对生率遗传符合 1∶1。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苏2051与郑麦9023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的种皮颜色为深紫色的突变体小麦品系宁0726为材料,分别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F1、F2及F2∶3代种皮颜色,并分析其遗传。结果显示,小麦种皮紫色性状表现为母性影响,由细胞核基因所决定,紫色对红色和白色呈显性。宁0726与红粒及白粒小麦杂交的F2∶3代种皮颜色,均符合9(紫):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紫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3代各紫粒单株间紫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利用黑粒小麦与红粒或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创制黑粒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9.
含Cry1Ab和Xa21基因抗病虫水稻选育研究及其田间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稳定遗传的含Cry1Ab基因的抗虫水稻品种镇稻88和含Xa21基因的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圣稻301为亲本进行杂交,利用选择标记基因(bar基因和gus基因)和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了转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分离规律和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杂交后代中选择标记基因bar基因和gus基因分别与抗性基因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紧密连锁并协同表达。Basta抗性检测和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在F2代中遵循9∶3∶3∶1的孟德尔遗传规律,F3代的部分株系中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已稳定纯合;对F3代和杂交亲本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Cry1Ab基因和Xa21基因可稳定地遗传。通过田间选育,获得了农艺性状优良的双抗(抗螟虫、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系SK-1、SK-2、SK-3,3个品系均对二化螟和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显著的抗性,产量高于镇稻88和圣稻301近20%,品质与镇稻88和圣稻301相近,部分指标优于这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配制了2个红皮小麦品种和2个白皮小麦品种正反交,计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BC11(红皮品种×F1)、BC12(白皮品种×F1)、F2植株上籽粒颜色的分离表现.结果表明:籽粒颜色为细胞核遗传,红皮对白皮呈显性.扬麦158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符合15红∶1白,说明扬麦158籽粒颜色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宁麦8号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呈3红∶1白分离,说明宁麦8号籽粒颜色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该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确定在生产条件下,早期驱虫对受阻幼虫的作用,以及4月中和5月初出牧时驱虫能否更好地消灭母羊在春季的虫卵排出。试验结果发现,不论在产羔时驱虫,还是在春季出牧时治疗都可防止春季和早夏对牧地的污染,并可推迟在同一牧地上放牧羔羊的感染期。  相似文献   

17.
18.
湖南省果园捕食性瓢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90年对湖南省39个县(市)果园捕食性瓢虫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获49种,分属鞘翅目瓢虫科的6个亚科,30个属。列出了名录,并研究了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两个优势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低浓度化学农药对这两种瓢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生态系统复杂性怎样导致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是正相关,多样性怎样导致稳定性。从生态系统抗拒外界环境因子振荡,保持能流物流稳定的功能角度来看,其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可以用系统工程学关于技术设备系统复杂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原理加以说明。这时要进行结构分析,区分串连结构和并连结构。串连结构中,复杂性与可靠性呈负相关。并连结构中,复杂性导致冗余储备的增加,与可靠性呈正相关。生态系统物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部分表现为构成并连结构,提高系统冗余度,因而能增强系统可靠工作的稳定性。从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关系涨落的内激稳定性角度来看,则完善负反馈调节控制机制以及通过遗传反馈实现协同进化,能够把复杂性转变为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