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然雨水汇集与青海东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青海东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采用人工汇集雨水是东部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途径,介绍了天然雨水的汇集与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中植物合理布局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环境的建设还要处理好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
建筑雨水的回收利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城市雨水在地下水管道的汇集量,降低城市发生水涝的可能性。随着技术的发展,雨水的回收和利用具有了可行性,怎样回收和利用建筑雨水成为人们日渐关心的问题。本文先阐述建筑雨水的利用概况,然后分析雨水回收和利用的可行性,最后探讨怎样回收和利用建筑雨水。  相似文献   

3.
山区自动集雨清淤装置是一种全自动的集雨设施,兼具自动收集雨水,自动清除窖底淤泥的功能。它主要由雨水触发式自动闸、沉淀池、水窖、虹吸管组成。该装置依赖于已建成的灌渠汇集雨水(在无灌渠的山区可在山沟处修建拦水渠),并利用浮力和虹吸作用,可对雨水的自动收集,并在水窖集满水后利用虹吸作用,排除窖底淤泥。  相似文献   

4.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我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滴灌是迄今最省水的农业灌溉技术,和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相比,它避免了渠道渗漏水,蒸发和田间深层渗漏等多项水量损失,可节水70%~80%。水窖蓄水是在山地雨水容易汇集的地方,进行打窖蓄水。是我省乃至我国北方干旱地区解决人畜引水的主要方法,如果将窖水应用于农业灌溉,即可减少提灌所需费用,也可以扩大灌溉面积,是干旱地区解决灌溉的有效途径。我省近200万hm’的东部干旱山区,目前正进行退耕还林(草)和环境治理工作。若采用水窖滴灌技术,将大大地改善这些地区的土地用水…  相似文献   

5.
依西肯河发源于黑龙江省塔河县依西肯乡境内,全长25公里,由北向南,流归黑龙江、本地土质较好,主要是黑甸土,土层70至80厘米。由于春天冰雪融化、山水汇集,因地表复盖层尚未化透,水分不能下渗,形成涝灾;秋季雨水集中,河道窄浅,容纳不下,而且由于土地透水性能较差,洪水泛滥成灾,使1.5万亩草原、0.3万亩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业》2012,(1):45
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廖森泰研究员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肖更生研究员汇集10多年的科研成果,共同倾力主编的《蚕桑资源创新利用》一书已于2006年正式出版。该书包括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创新、桑果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果桑品种选育及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笔者从政府和市场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将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PPP融资模式。通过创设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引导基金整合政府财政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大资金规模,与社会资本一同注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过程(PPP开发项目),进而解决园区融资难问题,同时可盘活财政和其他涉农资金,实现要素汇集,激发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活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10多万元     
正近日北京连续大雨,山上雨水汇集,蜂场的130多箱蜜蜂部分被洪水冲走,余下的蜂箱几乎全部被毁,损失10多万元。中国蜂产品协会闻讯,前往了解受灾情况,并拨出部分会费,将慰问金送给受灾蜂农余师傅。希望余师傅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尽快恢复生产,并且总结经验,加强防灾意识。在此,中国蜂产品协会提醒全国蜂农,近年来气候异常、天气多变,要时刻注意天气情况,蜂场选址  相似文献   

9.
集水农业是针对我国北方广大干旱地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顺应天时,土地产出低、产量不稳定、投资效益差三大突出问题,提出并迅速应用于生产的一种蓄集天然降水,以雨水治旱的主动抗旱确保农业稳定增产的新型技术措施。这一技术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旱农生产的发展。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传统将场地雨水快速外排、依靠城市排水管网的雨水处理方式,在浪费大量雨水资源的同时,容易导致城市在暴雨时期出现积水内涝问题。住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将住区雨水在场地源头进行就地处理与利用,减少雨水外排,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根据北京雨水处理背景,结合实际案例的雨水处理能力分析,对场地雨水就地处理的方法及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Compared to the total water use in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water for livestock drinking is small in amount but is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for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of animal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constraints and challenges of meeting drinking water requirements of livestock in rural mixed smallholder crop–livestock farming districts in the Ethiopian Rift Valley area. Data was collected by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randomly selected respondents and farmer group discussions. Farmers ranked feed and water scarcity as the two most important constraints for livestock husbandry, although the ranking order differed between districts and villages. Poor quality water was a concern for the communities in proximity to urban settlements or industrial establishments. Water provision for livestock was challenging during the dry season, since alternative water sources dried up or were polluted. Though rainwater harvesting by dugout constructions was practiced to cope with water scarcity, farmers indicated that mismanagement of the harvested water was posing health risks on both livestock and people. A sustainable water provision for livestock in the area, thus, depends on use of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intermittent or perennial) that should be properly managed. Industrial establishments should adopt an environment-friendly production to minimize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used for livestock consumption. Technical support to farmers is required in proper design and use of existing 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recommended on effect of poor quality water (perceived by farmers) on performance of livestock.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雨水花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了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的现状,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之一,以低影响开发为理念,有效的控制地表径流、收集并储存雨水。这些新理念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北地区城市普遍缺水的问题,并起到涵养水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对定西昌林花苑小区的雨水花园从用水结构,降雨特征及雨水利用设计深入剖析,提出雨水花园通过空间和景观营造雨水花园集水体系设计,雨水收集利用等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垄沟集雨种植措施对老芒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覆膜垄沟集雨种植可以使有限降雨在沟内富集累加,提高了沟内表层土壤含水量,同一深度总体表现出MR60MR30CK的规律,同一处理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老芒麦生育期内,处理内高度差异显著,MR60和CK相比株高提高33.5%~61.3%,MR30和CK相比株高提高20.1%~44.1%;MR60、MR30与CK三者在密度方面差异不尽相同,在8月上旬之前MR30与CK差异不显著,但均与MR60差异显著,密度动态变化和单株分蘖数变化保持一致;在草产量方面,各个处理之间差异均显著,M60处理鲜、干草产量分别达到15988kg/hm2、4196 kg/hm2,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05%和96%;M30处理老芒麦鲜、干草产量分别为11497 kg/hm2、2824kg/hm2,与CK相比分别提高48%和3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沟垄集雨、秸秆覆盖和减量缓释肥节水节肥技术对油菜生产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调控效应,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平作+常规肥)、节水栽培Ⅰ(秸秆覆盖+常规肥)、节水栽培Ⅱ(沟垄集雨+常规肥)、节肥栽培(平作+减量缓释肥)、双节栽培Ⅰ(秸秆覆盖+减量缓释肥)和双节栽培Ⅱ(沟垄集雨+减量缓释肥)6种水肥措施,比较分析2016-2017 年(多雨年份)和2017-2018 年(季节性干旱年份)2种不同降水年型下油菜节水节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异常偏多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大于季节性干旱;双节技术在多雨年型下较习惯栽培增产效应显著,在季节性干旱年型下亦能稳产;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双节技术较习惯栽培能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土壤氮素淋溶损失,保持速效养分稳定释放,同时,能延迟脲酶释放,增加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作物肥料利用效率及保持土壤肥力,更利于环境保护。综上,单一的节水或节肥技术无法满足西南旱地油菜生产需要。通过秸秆覆盖和沟垄集雨与缓释肥集成的双节技术,能适应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油菜生产并兼顾环境效应,实现增产与环保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旱作雨养农业区降水资源利用率,改善作物水分有效性,在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区通过大田试验,以传统垄沟集雨种植沟无覆盖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沟覆盖材料(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液体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高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粱全生育期,与无覆盖相比,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液体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20.7,11.7和28.9mm,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5.7%,0.9%和8.7%;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液体地膜覆盖的沟中平均土壤温度分别增加1.3和0.5℃,秸秆覆盖的沟中平均土壤温度降低0.3℃;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液体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高粱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31%,4%和7%,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6%,15%和23%,WUE分别提高36.0%,15.0%和24.8%。与无覆盖相比,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具有较高土壤水分、地上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生物可降解液体地膜覆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丰富多样、适口性好,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简要回顾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历史,介绍了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提出了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策略,并针对当前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鸢尾属Iris植物的地理分布、种质资源保存状况及园林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加强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积极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开展综合评价研究,开发利用优良种类.  相似文献   

18.
19.
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和解决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的可持续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布置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垄覆盖材料(土壤结皮、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塑料地膜)和不同沟垄比[沟宽(cm)∶垄宽(cm)分别为60∶30、60∶45和60∶60]对垄沟集雨种植土壤水热效应、紫花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连续种植第4和5年,深度0~3.0 m土壤含水量随紫花苜蓿生育期和生育年限增加而降低,排列次序为塑料膜垄>生物可降膜垄>土垄>传统平作,土壤含水量随集雨垄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垄沟集雨连续种植第4和5年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各处理表层(0~1.2 m)土壤处于干旱胁迫状态,随生育期和生育年限延伸,干旱胁迫程度加剧,尤其传统平作。不同处理之间沟中土壤温度差异不明显,垄上土壤温度差异明显,随集雨垄宽度增加而增加。与传统平作相比,MCS30、MCS45、MCS60、BF30、BF45、BF60、PF30、PF45和PF60(MCS、BF和PF分别代表土垄、生物可降解膜垄和塑料膜垄,下标分别表示垄宽为30、45和60 cm)的2年垄上平均土壤温度分别增加0.68、0.99、1.49、2.49、3.05、3.44、3.44、4.03和4.29 ℃。垄沟集雨种植具有调温保墒的作用,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传统平作相比,MCS30、MCS45、MCS60、BF30、BF45、BF60、PF30、PF45和PF60的2年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平均实际干草产量分别增加7.77%、7.30%、2.11%、32.23%、29.95%、22.47%、40.88%、38.44%和28.37%,WUE分别增加17.94、26.16、29.57、17.35、19.47、17.85、20.99、22.66和20.63 kg·hm-2·mm-1。多年生深根性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根系层土壤干燥化机理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国家基础兽药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目前国家兽药数据库存在的准确性、时效性、关联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整合资源、制定数据采集标准、设置分级管理、实现关联共享等建议,制订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具体措施,旨在推进国家基础兽药数据库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