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陈秀炳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45-47,51
新选育的灵芝菌株G9109属于早熟型品种。该菌种在6~36℃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适温为18~32℃,最适温度为26℃。在木屑培养基上,菌丝粗壮、洁白、整齐,爬壁能力强,满瓶天数为20~21d。与其它灵芝菌株相比,短原木熟料栽培的G9109具有适应性强、出菇早、朵型大、菌褶金黄色等优点,是高产优质菌株。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基对3个来源不同的松口蘑菌株和1个栎松口蘑菌株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各菌株之间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菌落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Au962菌株是我所从全国七省市引进及采集野生种中筛选出来,经提纯、复壮获得的新菌株,届中温型品种,具有菌丝生长健壮、出耳齐、早、抗杂性强,耳片黑大、肥厚,产量高等特点,适合于代用料栽培。1生物学特性1.1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木屑、玉米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能力较强,它们能够提供给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碳源,添加效皮、米糠、豆饼粉补充氮源及微量元素的不足,从而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出耳期,提高产量。呈.2温度:拘于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28℃,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2~26℃,5℃以下菌丝生长极…  相似文献   

4.
以引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菌种资源库的7个松乳菇菌株为材料,通过筛选出的碳源、氮源基础培养基,对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进行观察,确定出适宜的松乳菇菌种和固体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其最适碳、氮源亦有所不同;添加松针水可以有效提高菌种菌丝的生长速度。83417菌株为较适宜培养的菌株,其最适固体培养基组成为KH_2PO_4(0.3 g)、MgSO_4(0.5 g)、FeSO_4(0.5 g)、蔗糖(19.9 g)、琼脂(20 g)、蛋白胨(1 g)、VB_1(0.1 g)、松针水(1000 mL)。  相似文献   

5.
在长白山野生天麻生长地采集树叶,进行萌发菌菌株分离、纯化、制种,选育出8个菌株;通过长白山乌秆天麻种子萌发试验,成功筛选出1个优良菌株。该菌株具有菌落规则、菌丝白且粗壮、气生菌丝短、菌膜厚密、抗性强、索状联合明显、菌丝生长旺盛等特点;与引进的GM-8103和GM-8104天麻种子萌发菌相比较,可提高长白山乌秆天麻种子萌发率60%和12%。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营养、酸碱度等不同培养条件下,通过观测羊肚菌M6613菌株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情况,探讨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7种复合培养基中梯棱羊肚菌M6613菌株的菌丝均能正常生长且都能形成菌核,最适菌丝生长的复合培养基为PDA综合培养基和PDA土壤培养基,最适菌核形成的复合培养基为PDA麸皮培养基;M6613菌株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20 ℃,最适酸碱度为pH值6.5;最适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尿素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NH_4)_2SO_4和NaNO_4等铵盐存在时,菌丝生长缓慢;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KNO_3,最适菌核形成的氮源为KNO_3和蛋白胨,氮源为(NH_4)_2SO_4和NaNO_3等铵盐时,不形成菌核。  相似文献   

7.
以引进的4个大球盖菇菌株为对象,观察在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以及栽培种培养基上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在栽培料上进行了产量试验。结果筛选出2个适宜东北地区栽培的大球盖菇优良菌株,其菌丝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子实体丛生,菌盖酒红色,菌柄粗壮。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泉水洞林场,采集到一株野生猴头菌株,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对其进行了菌丝体生长速度、菌丝特性试验,并进行了出菇试验,观察分析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大、菌刺长、圆整紧实、颜色洁白、形态好,适合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景宁畲族自治县的BL09、BL11、BL12三个野生灵芝菌株与当前景宁畲族自治县主栽品种韩芝进行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比较,结果表明,4个菌株在母种培养基上,BL09、BL11、BL12之间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而韩芝生长较慢,并与其它菌株存在极显著的差异;BL09和BL11菌丝生长浓密洁白,气生菌丝量大,菌丝边缘整齐,BL12和韩芝则相对较差;4个菌株在原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BL09和BL11之间差异不显著,BL09、BL11与BL12、韩芝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BL12和韩芝之间差异不显著;菌盖大小为BL09> BL11> BL 12>韩芝,产孢量大小为BL09> BL11>韩芝>BL12; BL09和BL11产量较高,它们与韩芝和BL12之间存在显著差异,BL12产量最低,评比结果表明,BL09无论在菌丝生长方面还是在子实体生长方面,均优于其它菌株,都表现出良好的长式,是较适宜于景宁生产推广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0.
四个灵芝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红芝、园艺6号、灵芝F1、紫芝对4个灵芝菌株生物学性状比较,筛选出红芝为最优菌株。其特点为: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洁白浓密,边缘整齐,在栽培过程中生长良好生物学效率较高,生物学性状优于其它菌株,适宜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黑木耳产业中,菌种质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对黑木耳菌种进行早期评估,本文根据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采用食用菌菌丝纯培养方法,对黑木耳九个菌株(Au9、CF09、CF05、29、916、长10、长7、日本黑木耳和8808)进行菌种的菌丝生长速度、耐高温性、抗霉性、吃料能力和耐旱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长10、CF09、29 和日本黑木耳四个品种的菌丝生长周期短、抗霉能力强、生长适应温度范围广、吃料快,而且耐高温、生长速度比较均匀,可以确定为优势菌种。图4 表5 参7。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草菇栽培产量不稳、单产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进行了以稻草为床垫,棉子皮为培养料的床式栽培草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法栽培比传统栽培菌丝生长快,生长势好,出菇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当地栽培的真姬菇品种,通过对来自国内和韩国的共4株真姬菇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菌丝生长特征、子实体商品性状、出菇及产量等因素,韩引菌株A4表现最好,其菌丝长势良好,抗杂性好,子实体呈深灰色,大小适中,出菇快,头潮菇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到40.12%,适合黑龙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
草菇床栽料面保湿对菌丝生长和生物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6~7月,对草菇菇房空间及菇床料面的喷雾温水保湿试验结果:喷30~45℃温水可保持料面湿润,促进培菌期草菇菌丝生长,促进出菇,不影响幼菇蕾生长,喷温水后菇产量为对照(菇床料面不喷温水)的280%~332%。  相似文献   

15.
通过3个虎奶菇种源菌株在6种不同母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与生长势的比较,3个种源虎奶菇在母种培养基M6即酵母粉综合培养基表现均为最佳,无论从生长速度,还是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上来讲都最适合菌丝生长,可作为虎奶菇菌株母种繁殖的首选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玉簪白绢病菌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从不同采集地得到的3个玉簪白绢病菌株,选用了5种常见培养基,对3个白绢病菌株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5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产核。但是菌丝生长与产核量存在差异,3个菌株在PDA、玉米粉琼胶培养基和燕麦片琼胶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以PDA最佳,营养琼胶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平均产核量以PDA上最多;故得出,PDA为最适培养基。且菌株之间的在菌丝生长和产核量方面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Y1Y3Y2,菌丝生长与产核量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合于北方高寒冷凉地区工厂化生产栽培的国内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引进W192、W2000和AS27963等3个国内菌株,与当地主栽国外菌株A15进行品种对比试验~([1-2])。在栽培过程中,主要对不同菌株菌丝的长势、形态特征、出菇期、商品性、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W192菌丝萌发速度快、长势强劲,对照A15表现相当。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菌丝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白灵菇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含水量、酸碱度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菌丝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含水量为65%~75%,Pl.n0028在最适合含水量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与其它菌株有差异,生长速度较快;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pH值为6~8,Pl.n0029在最适合pH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与其它菌株有差异,生长速度较快;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5~30℃,Pl.n0029在适合培养温度下菌丝生长与其它菌株有差异,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引起人参锈腐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以人参锈腐病病株根部分离的菌株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 H值、光照、碳、氮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致死温度。结果表明:最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为改良马丁氏,其次是PDA;最适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值为7;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最适菌落生长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致死温度55℃。研究结果可为人参锈腐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个兰花菌根真菌菌株生理学培养特征的试验分析,选择菌株培养的最适pH值、温度、氮源和碳源,优化其培养体系.结果表明,4个菌根真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具有差异性,3个菌株在pH为5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而菌株LH94则在pH为7时菌丝生物量最大;3个菌株在25℃下生长最好,而LH5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仅菌株LH52在硝态氮中生长更好,其余均偏好有机氮;所有菌株均适合以可溶性糖尤其是单糖作为培养基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