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1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切除淋巴结范围不同,分为A组:98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187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组:34例,仅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转移的差异。结果:永久性声带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在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1%、1.6%,在A组和C组均为0。暂时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率A组、B组分别为7.1%、8.0%,比C组的2.9%要高。暂时性低钙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18.4%、34.2%和5.9%。各组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A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例,B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肺转移1例,C组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手术清扫的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尤其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结合患者癌灶的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单侧或者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行预防性CLND的cN0期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随访情况,分析CLNM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93例患者中有65例(33.7%)存在CLNM,淋巴结转移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直径≥5 mm、肿瘤侵犯腺体被膜、多发原发灶(单侧,≥2个)、双侧腺叶发病、喉前淋巴结阳性的患者CLNM转移风险显著增加(P0.05)。193例患者中1例发生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2例发生喉返神经永久损伤。结论 cN0期PTMC存在较高的CLNM率,且与多个因素相关,建议在有手术技术保障的条件下行预防性CLND。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治疗中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30例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延长(P<0.01),但术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全甲状腺切除术(TT)+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LND)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疗效.方法 将10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Ⅰ或Ⅱ期DTC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50例).A组行TT+患侧中央区LND,B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分析两组癌灶检出率、手术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双侧癌灶和多发癌灶检出率较高(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1),出血量增多(P<0.01),暂时性低血钙发生率增高(P<0.05),但术后复发率、转移率较低(P<0.05).结论 TT+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DTC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19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8例中CK19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CK19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一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其他非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基因mRNA在有淋巴转移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转移有关,提示CK19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肿瘤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27.9%。正常甲状腺组织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与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可能与p53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121例,滤泡状癌27例,并发淋巴结转移59例.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为主,占68例,69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内分泌治疗13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3%.甲状腺全切除组与甲状腺非全切除组相比,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显著性.148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21例无病生存,17例复发,10例颈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结论 本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不高.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方式应采取个体化方案,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不同的TNM分期以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术后应进行激素抑制治疗以及必要时行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LeX和CK19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两步法检测12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SLeX和CK19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SLeX和CK19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和96.1%,显著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存在浸润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SLeX和CK1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LeX与CK19表达具有一定正相关性(r=0.30)。结论 SLeX和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多数呈强阳性表达,两者与癌组织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RAF~(V600E)突变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相关性及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影响。方法 150例cN0期PTMC患者术中均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前外周静脉血血常规计算NLR,Ventana免疫组化检测术后病理标本BRAF~(V600E)突变情况;采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归因比以及协同指数分析BRAF~(V600E)突变和炎症指标间的交互作用。结果不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PTMC患者CLNM转移比例最低(P0.05);而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PTMC患者CLNM比例明显高于仅存在BRAF~(V600E)突变或NLR≥2.5及不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患者(P0.05)。BRAF~(V600E)和NLR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ERI=4.987(0.159~11.011),AP=0.497(0.199~0.802),SI=2.313(1.502~4.605)。结论 BRAF~(V600E)突变和NLR具有明显交互作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促进了PTMC患者CLN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式选择及p53基因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术前和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危组102例,行功能性根治术;高危组32例,行扩大根治术联合核素辅助治疗.对照术后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术前分组的可行性;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02例低危组中,p53基因的表达呈强阳性者14例(13.7%);32例高危组中,强阳性者28例(8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a,低危组出现转移者11例(10.7%),高危组淋巴结转移4例(12.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分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p53基因表达与危险评估相一致,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