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猪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治疗人类疾病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异种移植的最新进展,侧重阐明了异种移植存在的生理学和免疫学障碍及解决异种移植排斥的策略.讨论了应用猪作为供体进行异种移植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危险性,特别是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消化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大体解剖学的方法观察了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消化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并对其消化器官的解剖学常数进行测量。结果显示:4月龄较2月龄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部分消化器官的解剖学数据与人的更相似,小肠、大肠和胰腺的形态与人存在较大差异。表明4月龄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部分消化器官比2月龄更适合用于异种移植,但其中一些器官在形态学上不适合整个器官的移植,可能适用于细胞的移植。本试验为比较医学和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种猪源细胞系中的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检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的特异性方法,根据巳发表的PERV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针对PERV核心蛋白(gag)、多聚酶(pol)、囊膜蛋白(env)基因的3对引物,预期扩增片段分别为361、150、265bp。应用PCR技术检测了PERV在4株猪源细胞中的整合情况。结果表明,在所有被检细胞的基因组中均存在有PERV的前病毒序列,应用RT-PCR检测上述4株猪源细胞中PERV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均为阳性。试验还对建立的上述2种方法的特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PERV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该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PERV奠定了基础,还可对异种移植动物模型及异种移植受体进行病原安全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1995年,西北农业大学窦忠英等用胚胎细胞核移植产生了6头猪。1996年,湖北农科院魏庆信等得到了胚胎细胞核移植猪。1997年赵浩斌等和2000年Li等分别获得猪胚细胞核移植后代1998年,东北农业大学的李光鹏等把猪胚胎的细胞核通过电融合移植到去核的体内和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中,出生了2头克隆猪。200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秀亮等得到了人体细胞和猪卵母细胞异种核移植囊胚。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隆甘肃合作猪白细胞抗原(SLA)DRA和DRB基因,分析SLA-DR基因特性和抗原多态性,首次研究了甘肃合作猪在异种移植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应用RT-PCR分别扩增合作猪SLA-DRA和SLA-DRB基因并进行测序,将所获得基因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905823和FJ9058258),再用NCBI中的BLAST和ExPASy等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猪-人异种移植中,近亲繁殖的合作猪种在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遗传基因水平相似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也可作为备选猪种对相关基因进行必要的修饰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留美学者的积极参与下,美国密苏里大学一项始于1998年的研究终于在日前开花结果: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基因敲除技术,培育出基本不含人体免疫排斥基因的克隆猪。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向异种器官移植迈出的关键一步。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不足,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美国每年有6.3万多名病人需接受器官移植,而可供移植的器官却只有约2万个。要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猪。猪的器官在大小、结构和功能上与人体器官相近,一向是异种器官移植的主要研究目标。但猪细胞表面有一种半乳糖基转移酶,会导致人体免疫…  相似文献   

7.
《中国猪业》2007,(3):59-59
近日,韩国京畿道利川Mgen研究所诞生了10头特殊的小猪。它们的妈妈是2005年出生的、世界上第一头可治疗糖尿病的克隆猪。韩国《朝鲜日报》2007年1月1日报道称,这些小猪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无免疫排斥反应的胰岛素分泌细胞,是给韩国生物产业带来希望的新年“福猪”。Mgen研究所是开发异种脏器技术的生命工程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模式动物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研究中。随着人类医学研究的深入,啮齿动物、犬、猴等经典模式动物不能完全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而小型猪逐渐成为现有医用模式动物的有效补充。本文介绍了小型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论述小型猪作为医用模式动物的优势和价值。同时,介绍了国内外18种不同品种小型猪的主要特征、产地、选育方式、应用进展等情况。此外,本文也回顾分析了目前以小型猪作为模式动物,在心血管、代谢、异种移植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期为中国小型猪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为医用模式动物提供参考,进而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保健》2010,(10):76-77
<正>昨天,四川省科技厅、卫生厅联合就"基因工程猪异种器官移植关键技术及平台建设"进行项目论证。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实等异种移植领域专家在听取项目汇报后表示,该项目对促进我国异种器官移植的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基因猪"为人类提供器官移植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杨曙光 《猪业科学》2017,(11):32-33
<正>荐语:人体供体器官短缺是全球性临床器官移植难题,生物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合适的可替代的异种动物资源,最终在众多驯化动物中,选中了与人体器官体积相似、解剖学和生理学指标大体接近的家猪。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关于异种移植的临床研究规范中指出:猪有可能成为器官移植病人无限量的高质量器官、组织和细胞供体资源。猪的肾脏、  相似文献   

11.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使异种移植猪细胞、组织和器官存在风险,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A和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B都出现在猪基因组中,并能在体外感染人.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C只感染猪细胞,并可整合到大多数猪基因组中,但不是全部.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A和C的重组能感染人细胞,并大量复制.为了避免这种重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C阳性动物不能用于异种移植.为检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C阳性猪,建立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如用不同引物建立的特异性PCR技术、异种高灵敏度的巢氏PCR技术和可定量前病毒拷贝数的实时定量PCR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可用于区分污染和真正的前病毒分子.这些PCR方法经过优化,具有稳定的检测灵敏性.首先进行PCR1,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进行PCR2或PCR5或巢氏PCR;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则进行实时定量PCR来排除污染.使用这些方法可评估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C的流行程度和识别未感染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C的动物.由于可能从其它动物细胞带来污染,不是使用耳活体检测,而是采用血细胞检测.  相似文献   

12.
科技     
我国首例异种器官移植猪培育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潘登科副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日前培育成功我国首例敲除超急性免疫排斥基因的异种器官移植猪,并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子鉴定。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每年仅1万人能够得到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对异种组织器官移植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是新发现的对人细胞具有感染性的且存在于正常猪体内的病毒,在异种组织器官移植过程中可能向人传播,直接威胁到接受移植者的健康甚至生命,这是异种组织器官移植首要克服的难题。由于PERV近年来才受到广泛关注,所以人们对PERV的分类,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危害性及病原的检测均不能完全确定。文章旨在提供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PERV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PERV能影响移植受体的生殖,抑制受体免疫体系;对其他物种的细胞或活体都可能产生体外和体内感染性;目前有多种PERV检测方法,为受体和供体的病毒监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克隆的生产技术体系不仅对增加优良猪种的生产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不带有抗体的能够进行器官异种移植的动物生产和对离体人类基因功能的分析也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这一克隆体系。我们试着将培养的细胞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来生产克隆猪,并且已经获得一些克隆胚胎。为了建立一个克隆猪的生产体系,人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基本的技术和技能。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异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异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在同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物生殖技术,其在濒危动物保护、人类胚胎干细胞及生物基础学科研究等方面已展现出美好的前景.目前,该技术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动物异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异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发展的因素,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早在100年前就有人企图用异种移植物传到皮肤缺损初步闭合的目的。移植技术之难度和受体部位不良的条件常阻碍分离的厚皮移植的应用。缺乏供给大面积烧伤、擦伤和皮肤撕脱病例应用的皮肤,增加这种方法的难度。应用异种移植物具有许多潜在的优点。Silvetti等人与1957年首次报导了牛胚胎异种移植物的应用及其治疗结果的研究情况。发现了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猪/人器官移植的免疫学问题倍受重视,如果解决了‘超急性排反应’问题,随后面临的困难就容易得多,施以免疫抑制剂、供体基因修饰等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排斥反应,但供受体间粘附分子及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介绍了VCAM-1、β1整合素(CD29)、VLA-4、ICAM-1(CD54)、PECAM-1(CD31)、选择素Selectin等可能在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它们与免疫排斥的关系,为猪/人器官移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1995年,西北农业大学窦忠英等用胚胎细胞核移植产生了6头猪。1996年,湖北农科院魏庆信等得到了胚胎细胞核移植猪。1997年赵浩斌等和2000年Li等分别获得猪胚细胞核移植后代。1998年,东北农业大学的李光鹏等把猪胚胎的细胞核通过电融合移植到去核的体内和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中,出生了2头克隆猪。200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秀亮等得到了人体细胞和猪卵母细胞异种核移植囊胚。一个良好的遗传标记应高度稳定,具丰富的多态性,且在全基因组的分布较均匀,从简单高效的使用要求出发,又希望尽可能少的遗传标记基因库,微卫星基本符合上述要求。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SLA经典Ⅱ类基因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集4头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耳组织,经抽提RNA和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PCR扩增,对SLA经典Ⅱ类基因(SLA-DRA、SLA-DRB1、SLA-DQA、SLA-DQB1)纯化和克隆,进行双向测序。结果,在4个SLA经典Ⅱ类座位中得到基因序列共8条,利用NCBI服务器中BLAST分析发现,8条基因序列中5条为已知的等位基因,另3条为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对,构建亲缘进化树,分析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具有与人同源性较高的MHC遗传结构,显示该猪种在人-猪异种移植领域中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转基因动物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异种器官移植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概述。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包括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毛性能 ;异种器官移植的机理主要为补体介导的超急排异反应 ,猪是最佳异种器官供体 ;基因治疗在短期内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不是万能的 ;转基因动物在应用方面前景广阔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