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与渔业》2008,(10):2-3
10月8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与河源市政府在河源市桂山大鲵自然保护区举办大鲵增殖放流活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珠江等领导出席活动并作讲话。  相似文献   

2.
大鲵(Andrias divianus)是我国稀有的珍贵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由于大鲵资源量日趋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对于大鲵资源的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大鲵人工养殖在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已有报道,但在广西目前尚未见到报道。我们从1987年3月起至1995年7月止,在本站试验场进行大鲵的池塘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3.
李骏珉 《水产养殖》2002,(5):16-16,15
大鲵(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尾两栖类,1989年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犤1犦。批量生产大鲵苗种,对于保护、增殖、合理开发利用大鲵资源,促进大鲵养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意义重大。本试验旨在探索大鲵的繁殖盛期,为合理开发利用大鲵资源积累基础性资料。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验用的大鲵于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购自湖南、湖北、陕西等省的山区。饲养在室内水泥池中,水泥池面积大小不等(0.5米2~1.0米2),按一池一鲵的原则,依个体大小不同,大者居大池,小者居小池,池高0.5米,水深0.2…  相似文献   

4.
欧燎原 《内陆水产》2006,31(5):25-25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省,湖南省以湘西为丰。由于人鲵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且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价格一直在1000元/kg以上。受利益驱动,酷渔滥捕、走私倒卖等违法行为十分盛行,造成自然资源濒临灭绝。上世纪70年代湖南省水产研究所阳爱生等开始从事大鲵人工繁殖和驯化研究,并获得少量幼鲵。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湖南省大鲵产区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大鲵救护中心,专门从事大鲵的救护及人工繁殖等科研工作,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生物资源。全国也逐渐兴起了一股大鲵研究和养殖热。但大鲵繁殖“三率”低和幼鲵成活率低一直是科研上两大难题,笔者等从1999年开始从事大鲵人工繁殖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稀有的珍贵的两栖类动物。产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山区。具有适应能力强,易于采集,便于饲养等优点。大鲵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对人的某些疾病且有一定疗效。同时在研究动物进化上也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笔者曾在鄂西山区建池试养了百余条大鲵,对饲养中的有关问题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78年,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大鲵成功,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和繁殖大鲵,大鲵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鲵国家。大鲵已成为水产养殖中高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导致大鲵宝贵资源的损失,也造成养殖经济的损失。现就大鲵有关病害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展望作一综述。1大鲵病…  相似文献   

7.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群众自发形成了人工驯养大鲵的热潮。能不能把物种保护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大鲵产业培育成汉中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问题,为此,专门组队深入留坝、略阳、城固、勉县等县,对汉中市当前大鲵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同时,还对外省发展大鲵的形势和政策措施进行了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鲵细菌性感染综合症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具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白1978年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来,我国大鲵人工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水产养殖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大鲵喜荫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很不普遍,仅限于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少数养殖场。  相似文献   

10.
大鲵(娃娃鱼)的五种增殖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快、个体大,且资源分布广达17个省、市,除中国大鲵以外,世界上只有美国隐鳃鲵和日本山椒鲵的零星分布。美国隐鳃鲵分布在美国东部,由于河流淤积、筑坝成湖、捕杀与过度采集、水污染等原因,其资源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就资源而言,中国大鲵处于绝对优势。它还是当今世界上剩存的从水生演变成陆生动物,最具典型的过渡性动物,具有“活化石”之称。新近调查发现,大鲵还出现了“白玉色”、“红色”与“金黄色”的珍美绝品大鲵,所以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神奇而美丽的观赏动物,  相似文献   

11.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湖南、四川、湖北、贵州等省为多.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据报导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在人工条件下至少也要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不很普遍,仅限于湖南、湖北等地的少数养殖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18日,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人声鼎沸,黄金游道金鞭溪旁,省市领导、大鲵研究专家和渔政人员一道,将150尾人工增殖并经过微码数码标记的大鲵轻轻放入金鞭溪。它们很快就随着欢快的溪水,回归到大自然中。湖南张家界是国务院1996年确定的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建有全国第一家大鲵救护中心和全国最在种群的大鲵养殖场,是大鲵资源的集中产地。为纪念此次大鲵规模放流活动,宣传保护大鲵资源,经省人大同意,在张家界黄金游道金鞭溪,设立了纯自然形态的大鲵资源重点保护溪流标志碑…  相似文献   

13.
《河南水产》2009,(4):F0004-F0004
11月26日,河南省首次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在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隆重举行,2000尾规格在20cm以上的大鲵被投放入保护区的河流中。河南省农业厅巡视员副厅长孙学顺,三门峡市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张建峰,河南省水产局、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领导出席了放流仪式,三门峡市、县有关领导、渔政管理人员及学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这次放流仪式。  相似文献   

14.
大鲵人工繁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文 《水产养殖》2004,25(5):41-44
本文介绍了大鲵人工养殖模式、大鲵的摄食生长情况、大鲵的病害及防治技术,重点阐述了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四、大鲵的人工养殖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为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来造福人类,必须大力开展人工繁殖与养殖。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酉、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另外,可喜的是大鲵非产区对大鲵的养殖与研究要比产区好。他们打破了大鲵只适应在溪流、清泉和石灰岩地质养殖的认识,如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等地,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和利用这一珍稀动物资源拓宽…  相似文献   

16.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我国非常珍贵稀有的资源,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大鲵曾大量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等的山溪河中,但由于多年来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影响,目前,大鲵资源破坏严重,已濒临枯竭。为此,要恢复增殖大鲵资源,必  相似文献   

17.
大鲵(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珍贵的野生保护种类,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珍稀动物养殖种类。 目前,中国大鲵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受精率不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瓶颈。广东梅县海霞水产品有限公司曾开展大鲵人工授精技术方法的比较研究,以优化人工授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精率。近期,公司还在大鲵亲本培育技术环节进行探索试验,通过优化亲鱼培育技术提高大鲵精子和卵子质量,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18.
肖遥 《重庆水产》2007,(4):44-47
大鲵(娃娃鱼)属脊索动物门两柄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但近年来我国的大鲵资源却面临不断衰退得局面,如何更加有力和有效地保护大鲵资源是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诱发大鲵吐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吐食时有发生,生产实践证明:诱发大鲵吐食不外乎由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病理因素等引起,发现大鲵吐食如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便可形成习惯性吐食,这样不仅浪费饵料,污染水质,更为严重的是可导致大鲵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身体消瘦虚弱,还易感染其他疾病。为预防大鲵吐食的发生,现将诱发大鲵吐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分别介绍如下,以供养鲵同仁参考。一、诱发大鲵吐食的因素1.环境因素(1)水质的影响:自然界中大鲵常生活在较为潮湿的深山密林的溪流间,水源为天任何污染的山泉水,水质爽活,最适宜大…  相似文献   

20.
李成 《内陆水产》2013,(12):78-79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它的叫声极似小孩叫声,因而得名叫“娃娃鱼”。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原记载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南、四川等17个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