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蚕豆为三川镇主栽小春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全镇蚕豆种植面积4万亩左右。蚕豆全身都是宝,青蚕豆、嫩蚕豆茎(豆笋子)可作为鲜食蔬菜,干蚕豆可作副食品加工以及发展畜牧业的精饲料,豆梗、豆叶经粉碎加工可作为粗饲料,蚕豆根部具有根瘤茎,能固定空气、土壤中的氮素,取到养地的作用,蚕豆可称的上是"一物多效"植物。近  相似文献   

2.
大粒鲜食蚕豆的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粒鲜食蚕豆粒大,口味好,营养丰富,可鲜售,也可速冻加工远销国外市场,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1 主要特征特性 大粒鲜食蚕豆全生育期210天左右,其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分枝力强;株高85~105cm;茎、叶色偏淡,叶大而厚;鲜豆  相似文献   

3.
鲜食蚕豆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蚕豆粒大,口感好,营养丰富,可鲜售,也可速冻加工远销国外市场,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鲜食蚕豆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分枝力强;株高85-105厘米;茎、叶色偏淡,叶大而厚;鲜豆种皮呈淡青白色,干豆种皮为青白色,通过日晒与贮藏后渐成褐色;每荚2粒左右,种荚百粒干质量200多克,鲜荚单粒质量5克左右;亩产鲜豆800公斤左右、干豆13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4.
蚕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加工制作多种食品。本文综述了食品工业中几种常见的蚕豆产品及有待开发的蚕豆产品,并指出蚕豆产品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农村新技术》2022,(3):62-63
<正>蚕豆营养丰富,在我国种植广泛,自古即是重要的食物,食用加工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炸炒膨化类,如砂炒豆、兰花豆和怪味豆等;酿造类,如酱油、豆瓣酱等;淀粉类,如粉丝、凉粉等;以及鲜籽粒加工如罐头、速冻豆米等类型。下面介绍蚕豆瓣辣酱加工技术。一、浸泡脱壳的干蚕豆瓣,加水浸泡1~2小时,具体时间视水温而定。以豆瓣含水量42%~44%,  相似文献   

6.
蚕豆是鹤庆县小春主要种植作物,历年来都采用“板田点播”的传统栽培方法,由于鹤庆县坝区大部分村社农田地下水位偏高,内涝冷浸突出,致使蚕豆播种后出现烂豆、死苗,出苗后豆株生长势弱,易发生根腐病、茎疫病等,并且点板豆分枝节位高、有效分枝少、结荚率低、单荚粒数少,从而造成蚕豆产量一直上不去,针对生产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分墒开沟,施磷盖粪、起沟盖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多年来实践证明,该技术措施具有四大优点:一是克服内涝冷浸,杜绝烂种死苗,便于排灌管理;二是增温保湿,提高肥效;三是对蚕豆根腐病、茎疫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四是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蚕豆罐头加工工艺:原料→浸泡挑选→加水预煮→分选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及冷却。一、原料处理。蚕豆要求发育完全,豆粒饱满,皮色黄或青黄,无病虫害(特别是豆象)。以四川红皮蚕豆质量较好。蚕豆除去泥沙杂质,剔除小豆、虫蛀豆、黑斑豆及破皮豆、不完整  相似文献   

8.
引言蚕豆在我国栽培近二千多年,西汉时由張迁通西域时引入我国,故称胡豆,又因其莢形似老蚕,且在蚕忙时成熟,故名蚕豆。蚕豆主要分布在我国長江流域各省,是一种粮食作物,且其莖叶幼嫩多汁,根系发达,地上綠色部分产量高,亦为良好的綠肥作物之一,农家种植蚕豆,主要是为了培养地力。小粒蚕豆(馬豆)莖叶可作家畜的精飼料。籽实除食用外,亦可加工制成醬油,豆板醬等。在城市近郊又为美味的蔬菜作物,在菜园中可作为擋风、擋雪的屏障物,其用途广泛,且其栽培条件并不严格;同时产量又高,因此我国蚕豆的栽培面积頗不小。  相似文献   

9.
<正>总结秋蚕豆栽培技术,包括选种、选地、播种、施肥、科学管理,以挖掘秋蚕豆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蚕豆,又名胡豆、南豆、罗汉豆,属粮食、蔬菜、饲料、绿肥兼用作物,因其豆科根瘤菌具有固氮功能,故种植蚕豆可实现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壤地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秋蚕豆作为一种反季节作物,生育期在125天左右,1月初上市,鲜豆本地价格10元/斤,无壳鲜豆价格25  相似文献   

10.
 蚕豆细菌性茎疫病是云南蚕豆上的重要病害。通过系统分离和接种试验研究证明,蚕豆茎疫病菌可从叶、茎尖、茎、花侵入,以伤口侵入为主,雨水多及土壤湿度大是该病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蚕豆学名Vicia·Fabn,又名胡豆、佛豆、寒豆。其子粒形似蚕茧,故名蚕豆。又因子粒大,西北各地俗称大豆或大豌豆。它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宜于加工多种食品,尤其蛋白质含量高,必需的氨基酸齐全,多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蚕豆适应凉爽湿润气候,其根瘤固氮能力强,是生物养地的重要作物。尤其在高寒地区农业生产中,春蚕豆在实现农、牧、副和种、养、加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发展蚕豆生产,对改善人们的食物构成,发展畜牧业,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蚕豆(Vicia faba Linn)是景泰县种植的传统豆类作物之一,俗称"大豆"。蚕豆籽粒大,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钙、锌、锰、磷脂等,既可作粮食、蔬菜,又可作副食品的加工原料。种植蚕豆可培肥土壤,提高地力。景泰县山区蚕豆种植面积约300 hm2,生产的蚕豆皮薄、粒大、品质优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是重要的出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选取了国内外50份蚕豆优异种质资源,采用3次重复的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河北坝上地区对参试种质资源的生育性状、形态性状、产量性状等31项性状指标进行了观察记载与鉴定,并对蚕豆的一些主要遗传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资源"3290"可作为低单宁的优良亲本材料,"2122"可作为有限花序的优良亲本材料;窄厚形的籽粒是冀西北坝上地区筛选品种的重要目标;株高与最高茎节数、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选择株高的依据;全生育期与各阶段生育日期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终花-成熟的时间,与播种-出苗、分枝-开花、开花-终花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菜用蚕豆既是城乡居民的佳肴,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种类。由于受季节影响,鲜蚕豆供应期主要集中在5月份。根据多年的试验和实践,总结了一套菜用蚕豆慈溪大粒1号品种大棚促成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采用大棚促成栽培,鲜豆上市可提早20~30d;鲜豆产量达到22,500kg/hm2.,比露地栽培提高40%;病虫害减轻,商品性更好,一般大棚促成栽培经济效益比露地栽培可提高8倍左右。大棚促成栽培,宜选用健壮无病大粒蚕豆播种,播种期可适当提早,一般比露地栽培蚕豆可提早10~20d播种,以促进主茎多分枝,适宜密度为37,500株/hm2;当50%植株形成第一鹰爪荚,且植株复叶出现第7小叶后,择晴天中午打顶。要提早进行蚜虫的防治,加强肥水管理。在蚕豆开花结荚期放蜂授粉,可提高蚕豆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蚕豆在南通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分析 ,论述了蚕豆作为食、菜、饲、肥兼用作物 ,可起三方面作用 :1 .协调用养地关系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利用间套作技术 ,开发多种增效种植模式 ;3.开展以菜、蔬为目的的食品加工、保鲜产业 ,利用蚕豆含高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等 ,还富含硒、钙等 ,可作为保健食品等产业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林峰 《福建农业》2008,(10):9-9
“沁后本”蚕豆原产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而得名,属豆科蚕豆属,以嫩、老豆粒作蔬菜食用;其茎秆、荚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优质绿肥和青饲料,是莆田市理想的冬种作物之一。全生育期110-120天。“沁后本”蚕豆粒呈锥扁形,百粒重103克左右,属大粒型,是我省少有的优良地方蚕豆品种。  相似文献   

17.
蚕豆象又名豆中虫、豆乌龟、豆蛀虫,是危害蚕豆的常见害虫.它每年发生1代,成虫不食蚕豆,以幼虫危害蚕豆.其成虫体黑色,长四五毫米.……  相似文献   

18.
蚕豆蚜为豆蚜、豌豆蚜速效豆修尾蚜的混合种群,其发生程序用轻、中、重、中、偏轻、中偏重5个级别进行描述,在蚕豆生长的季节里,一定区域内,同一发生程度年度间存在着明显的重复性,据此选用“模糊优先比”作为蚕豆蚜发生区域趋势预测的基本方法,用与发生程度密切相关,并具有先兆性的7个因子,对翌年蚕豆蚜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经1993 ̄1995连续3年应用,预测与实况均相符,较好地解决了蚕豆蚜危害的长期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荚箭筈豌豆粉丝是用冬绿肥大荚箭筈豌豆种子加工而成的,具有色白、粉细、较硬等特点。据试验,100斤大荚箭筈豌豆种子,可加工成潮坨粉50.6斤,比蚕豆45.5斤高11.2%;加工成粉丝28.2斤,比蚕豆26.3斤高7.2%。大丰县农业局试验,大荚箭豌出粉率为53.8%(湿粉),比蚕豆高8.2%。加工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20.
蚕豆秸秆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相比其他农作物秸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利用蚕豆秸秆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作物产量;作为食用菌的生物基质,可提高其产量;通过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处理的蚕豆秸秆,是猪、羊、牛、鹅等家畜的高营养饲料;蚕豆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可用于生产氢气、甲烷等清洁能源,还能制备活性炭。本文介绍了蚕豆秸秆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情况,旨在为其科学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对蚕豆秸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