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粉病是葡萄的常见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果实裂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一般在干旱高温的气候易于发生,宣化葡萄产区一般用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等药物防治,通过本试验证明,翠贝的防治效果要好于这些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正葡萄霜霉病(Psylla ChinensisYanget Li)是葡萄的多发性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经常造成大量落叶,在我国葡萄栽培区普遍发生,一般造成葡萄减产20%~30%,重者达50%,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果农在生产中一般采用甲霜灵、杀毒矾、乙磷铝和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导致病害已对这些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吡唑醚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广泛的杀菌效  相似文献   

3.
栽植葡萄一般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高者可达1万以上),于是从80年代起,福安市巨峰葡萄栽植面积迅猛扩大,至2000年已达2.5万亩.但葡萄以施用化肥为主,造成葡萄品质劣化,土壤酸化坂结;加上葡萄园复种指数不高,造成温光营养资源、地力利用率严重浪费.  相似文献   

4.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安市自1985年引进试种巨峰葡萄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誉为“南方葡萄之乡”,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由于葡萄霜霉病发生早、危害重,给葡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其中2005年福安市葡萄霜霉病大面积发生流行,发生面积达到3.5万亩,造成产量损失达三成以上,一般年份葡萄霜霉病造成减产也达10%。如何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是抓好葡萄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葡萄已成为哈密地区最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葡萄面积的逐年扩大,葡萄水罐子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1999年哈密地区葡萄水罐子病的发生率为10.2%,2000年为17.6%,2001年为23.3%,2002年为35.7%,直接造成的葡萄损失一般在15~30%,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6.
葡萄日烧病是发生在葡萄果实上的一种生理病害.受害果实最初多在其阳面上出现淡褐色、豆粒大小的近圆形不规则斑,2-3天后,病斑扩大,脱水干陷,形成椭圆形褐色凹陷的坏死斑,面积约占果实表面积的1/4到1/2,厚度一般为1mm左右.该病一般不会造成幼果脱落,但导致果实畸形,严重影响果穗的外观品质.随着葡萄新品种的引进,葡萄日烧病对葡萄生产的影响日益突显出来,给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通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初步总结了葡萄日烧病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葡萄因遇连阴雨年份,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在河北中东部地区雨水较多,易造成该病害的流行。1症状特点1.1果穗。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果穗感病,一般先在小果穗或穗轴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逐渐蔓延到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葡萄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很多病虫害,如葡萄霜霉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灰霉病、葡萄黑痘病、葡萄白腐病;金龟子、蠹虫、透翅蛾等,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如不进行有效的防治,则会对葡萄的正常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实践证明,葡萄病害的危害性一般要大于虫害,病害中尤以葡萄霜霉病的危害最大。三都水族自治县目前水晶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了近10万亩左右,每年因葡萄霜霉病造成的减产为幅度为20%~30%,甚至有时会超过50%~70%乃至绝收,三都水族自治县每年的5~6月降雨比较频繁,而此时正值葡萄开花至幼果期,生长发育旺盛,夏梢生长极快,容易造成隐蔽,极易导致霜霉病流行,可以说,葡萄霜霉病已经成为影响三都水族自治县葡萄正常生产和葡萄高产稳产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如何防治葡萄霜霉病,特别是雨水频繁的年分如何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已经成为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晶葡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大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
葡萄裂果是葡萄的一种生理病害,一般发生在浆果着色期至成熟期,果粒发生裂口,在高温、高湿季节很快感染其他病害而腐烂,造成经济损失。在常规管理下,“藤稔”葡萄裂果比“巨峰”要重。  相似文献   

10.
葡萄白腐病又称葡萄腐烂病、葡萄水烂病等,是全球分布的一种葡萄主要病害。1878年首先在意大利发现,我国1899年最早报道发生。目前,该病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北部地区。一般年份该病造成果实损失为15%~20%,流行年份损失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当代农业》2011,(12):35-35
夏季降雨较多,葡萄易大面积发生病害。因此,对于葡萄种植户而言,夏季要特别注意病害防治,尤其是注意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的防治。一、以防为主,及时喷药对残效期为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  相似文献   

12.
<正>1伤流的形成葡萄伤流是发生在葡萄树上一种营养外流的现象。伤流的形成一般在春季葡萄树萌芽前,因修剪太迟或遭受机械损伤,致使枝条的输导组织难以痊愈,树液从伤口流出,大量的营养成分白白浪费。伤流轻者会导致葡萄产量下降,重则会造成全株死亡。葡萄伤流一般发生在3月中旬至芽萌动期,有1个多月的发生时间,尤其去冬气温偏高时,更容易造成伤流。2防治措施2.1涂抹法。1石灰涂抹防治法:将生石灰加点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11,(12):35
夏季降雨较多,葡萄易大面积发生病害。因此,对于葡萄种植户而言,夏季要特别注意病害防治,尤其是注意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的防治。一、以防为主,及时喷药对残效期为17~21天的药物,一般每15天  相似文献   

14.
葡萄扇叶病是危害葡萄最为严重的一种病毒病害,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葡萄产区的所有品种上。一般果园,发病率在20%以上,严重者达80%以上。因该病危害造成葡萄每年减产20%-80%,且果实着色差、糖分低、品质劣,严重地影响了品种风味和酿酒质量,已引起葡萄生产和加工者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5.
李佰峰 《农家致富》2011,(24):34-35
冬季寒冷,有一定的雨雪,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葡萄的枝条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发生,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一般年份亩减产100~150公斤,严重年份亩减产1000公斤以上。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及葡萄本身的系统发育特点,每当遇到冬季相对寒冷的年份,葡萄枝条冻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是葡萄生产中的主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该病害在我国各个葡萄产区都有分布危害,在葡萄生长季节多雨潮湿、暖和的地区发生为害较重,常造成葡萄早期落叶,损失危害大,一般在刚进入夏季的5月份开始为害。病害流行年份,当年可减产10%-20%,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并使第二年产量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展无公害产业,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葡萄是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的重要经济林果,在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导致葡萄病虫害严重发生,由于防治手段落后,使得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变差,葡萄药物残留严重。为了有效解决传统葡萄病虫害防控对葡萄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了葡萄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已达3万hm2左右。葡萄品种分为鲜食和酿酒两大类,鲜食品种主要是白马奶、龙眼和红地球,其次是无核白、奥古斯特、维多利亚和森田尼等;酿酒葡萄主要有赤霞珠、蛇龙珠、白玉霓、霞多丽和雷司令等。白腐病是本地区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葡萄成熟期逐渐明显,一般造成葡萄减产10%~20%,个别年份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1危害症状白腐病主要危害葡萄果穗,也可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在栽培中叶片出现黄化现象,虽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一般发生面积较少,同时病害较轻,没有对葡萄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2014年,渭南市临渭区葡萄产业园区,发生大面积黄化现象,园地尽显黄色,严重时黄白色;许多果园出现绝收现象,对当地葡萄生产影响极大。为此,我们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记载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旨在找出葡萄叶片黄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20.
<正>葡萄是见效最快的果树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等优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一般无大小年现象,产量稳定。鹿泉市葡萄种植面积连年增加,果农种植积极性逐年提高,但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水平却参差不齐,造成产量和收入不均。如何进行葡萄的栽培管理,如何科学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摆在广大葡萄种植户面前的一道难题。现将葡萄周年关键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 4月份的管理主要工作是清洁田园,目的是铲除已经越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