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本项试验研究为“七五”期间林业部下达的《板栗良种选育》课题内容之一,对我国3省1市11个板栗优良品种进行比较鉴定与5a的相互比较,从中选出了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为本地区板栗优种普及,推动板栗优种化,促进板栗生产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庐江县是我省板栗主产区之一,平均亩产约90kg。为提高板栗产量,在不同的立地条件的地方设立标准地,试验于2007年进行,树龄为8年生。通过多种措施进行对比和处理,对影响板栗的几项主要条件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3.
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是果实虫害。桃蛀螟、象鼻虫对板栗果实危害极大,它们在栗果成熟过程中及栗苞堆放期间,其幼虫咬伤果皮和果肉或在果内蛀食,从而引起病原菌的侵入,造成栗果霉烂。近两年。我们进行了板栗果实液膜保鲜贮藏技术研究,在试验、示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板栗从播种到嫁接成苗,一般需3~4年时间,育苗期太长。为此,我们研究了板栗的快速育苗——子苗大田嫁接。板栗子苗嫁接的方法,国内外虽已有报道,但他们的工作均在优越的条件下进行,尚未进入大田试验,难于推广。为寻求在我县具体条件下板栗子苗大田嫁接技术,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试验,已取得初步效果。其方法不仅有操作方便、简单易行、易于推广的特点,而且在包扎幼嫩子苗用的绑扎物研究方面有所创新。1985年嫁接的5400株,分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辽宁省丹东市位于辽宁的东部山区,自然条件适合板栗的生长,是我国板栗栽培的主要区域,其资源和产量处于辽宁省的首位。目前丹东市在板栗栽培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在提高品质和产量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对生产现状的分析和优质栽培技术的试验,以人工栽培的板栗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量和结果状态的调查,研究总结了适合丹东地区栽培的技术方案,为丹东市及其它板栗栽培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云南板栗花粉形态、萌发率和果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云南板栗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其花粉形态特性,萌发率和通过相互授粉试验来研究果实直感效应.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板栗花粉粒的形态大小在不同品种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云栗15号的花粉粒比云栗42号大,其在同一品种雌株上授粉所结果实亦比云栗42号的大;从板栗花粉萌发率上的结果上看.云栗42号的萌发率比云粟15号的要高,其球苞内坚果数亦比云栗15号多.板栗果实大小的直感效应受到授粉组合的亲和力、花粉粒大小和萌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板栗最佳嫁接组合,进行了板栗芽砧与接穗亲和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野板栗、新早栗和二栗子、镇安1号两种组合的亲合力显著高于其他嫁接组合。这一研究结果对板栗嫁接育苗和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水酶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工艺条件,以板栗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总酶量2.0%,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果胶酶质量比为2∶3∶5,酶处理p H值5.0,温度50℃,时间2.0 h,料液比1∶120。  相似文献   

9.
通过粉拟青霉菌对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感病致死力 ,致病机制 ,致病力与土壤含水率关系的研究 ,以及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板栗剪枝象和二斑栗实象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粉拟青霉菌是一种高效微生物杀虫剂。其田间防治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平均感病死亡率分别为 77 3%和 77 8% ,说明该致病菌适合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给板栗功能成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板栗仁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以板栗仁中多酚物质的得率为考核指标,研究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和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板栗仁中多酚物质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设计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试验,对山区高坡地板栗低产林的丰产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板栗高接换种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高接换种和合理施肥,能明显提高高坡地板栗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板栗高接换种能否成功的关键是选优,换冠,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皖东丘陵地区板栗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是皖东地区适栽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全椒县和南谯区栽植较多。板栗虽然容易栽培,但其经济效益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经营管理的技术水平,皖东地区多数栗园亩产不足50kg,亩年收入200元左右。全椒县十字乡一板栗栽植户,由于管理水平高,其亩产可达2500kg,亩年收入1000元以上。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在皖东丘陵地区板栗的高产、稳产,可采用以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板栗是山区林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提高板栗产量是增加山区人民收入、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几年,笔者积极摸索新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对板栗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板栗施肥试验.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鄂中板栗产区的害虫种类、分布及为害程度。发现当地板栗主要害虫有3种,并对其作了发生规律的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板栗剪枝象和板栗二斑栗实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粉拟青霉菌对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果实象的感病致死力,致病机制,致病力与土壤含水率关系的研究,以及用粉拟青霉菌防治板栗剪枝象和二斑果实象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粉拟青霉菌是一种高效微生物杀虫剂。其田间防治板栗剪枝象、板栗二斑栗实象的平均感病死亡率分别为77.3%和77.8%,说明该致病菌适合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板栗巢沫蝉Taihorina sp.属同翅目Homoptera,沫蝉科Cercopidae,是危害板栗的重要枝梢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采用定点观察法对其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涂干包膜法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湖北恩施每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每年5、7月是若虫的孵化盛期。采用氧化乐果2~5倍液在树干基部涂药液包扎法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在进行油茶、杉木等主要经济、用材树种杂种优势的细胞遗传基础研究中,设想通过染色体组型和显代的研究,探讨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以及优树早期鉴定和选择的理论根据。为此,从1980年3月开始,对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I)的染色体组型和显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试验以普通油茶、板栗的根尖细胞为材料,采用低渗、去壁、火干、变性Giemsa染色等步骤处理,其技术流程是: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高密度劣质板栗低产果园的不同改造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劣质板栗低产果园的不同改造模式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以嫁接换冠+间伐为最佳,板栗园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9.
对板栗接穗进行不同操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板栗挖骨皮接成活率的主导因子为接穗的削法和插法,正确掌握挖骨皮接的操作技术,其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料对板栗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板栗最佳施肥种类,以大板红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各项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的板栗其单粒质量、还原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不显著;施用化肥的板栗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而施用有机肥的板栗其蛋白质含量和干物质含量高;施用化肥的板栗其品质综合评分的高低按所施肥料名依序为硫酸钾>北京科蕊>撒可富,施用有机肥的板栗其品质综合评分的高低按所施肥料名依序为猪粪>牛粪>羊粪>人粪>鸡粪>火粪>绿肥;施用化肥的板栗其品质优于施用有机肥的;施用的化肥以硫酸钾为最好,而施用的有机肥料以猪粪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