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含油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油茶不同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油茶物种园的12种油茶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为34.34%~52.32%,平均为44.30%,变异系数为14.14%;种子含油率为14.22%~36.67%,平均值为26.57%,变异系数为32.77%,种间差异较大。2)果实经济性状中,果实质量和种籽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较小;广西柏白大果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最小,差异性小属稳产品种,德化红花油茶变异系数最大,差异性大。3)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子含油率和鲜籽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的为鲜籽含水量;与油茶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仁含油率和鲜籽出鲜种仁率,其呈负相关的最高指标是鲜籽含水量;与油茶鲜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鲜果出干籽率、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单果质量、单果心室数和单果籽数。  相似文献   

2.
甘肃中部柴胡适宜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柴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甘肃中部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柴胡根长、根粗、根干重从5—9月一直以不同的增速在上升,根干重在9月下旬达到最大。生物量累积高峰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8—9月累积速度最快。10月进入干枯期,植株鲜生物量明显降低,干生物量略有降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累积达到最大。10月果实成熟之后进入干枯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皂苷含量(柴胡皂苷a+d)、单位面积皂苷产量都呈下降趋势。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的柴胡产量和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干根产量2 008.33 kg/hm2。因此,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柴胡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油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主要矿质元素的变化特征,以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为试材,对其果实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ABA、IAA、GA3、ZR和矿质元素氮、磷、钾、锰含量进行了测定,明确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油茶果实发育和种子油脂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茶果实发育后期果实质量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种子油脂的积累进程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生长之后。油茶果实中ABA和IAA含量较高,ZR和GA3的含量较低。盛花后255 d 之前,种子中的内源激素ABA、IAA和GA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皮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的含量则明显高于种子,而且其变化特征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动态相吻合,油茶发育后期果实的膨大生长与果皮内源激素IAA、GA3和ZR的含量紧密相关。在油茶种子油脂积累之前(盛花后255 d),种子内源激素ABA含量出现高峰,ABA在油茶种子成熟和油脂积累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油茶果实迅速膨大期,果皮中氮和磷元素的含量表现出上升趋势,种子中氮、磷、钾和锰元素的含量表现出迅速下降趋势,随着种仁含油率升高,果皮中氮、磷元素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钾和锰元素的含量升高,种子中钾和锰元素含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油茶果实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果皮和种子中矿质元素可能发生了相互转运。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确定油茶果实采收期,解决种实采收时机决策不当问题,2021年8月至11月,以湖南省邵东市黄草坪国有油茶林场栽培的“华金”、“华鑫”、“华硕”、“湘林210”油茶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油茶果实的成熟,油茶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鲜籽质量、干籽质量、干仁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等经济指标整体呈先上升,后保持平稳趋势,含水率呈下降趋势。内含物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含油率不断上升。其中,“华金”的种仁含油率最高,可达50.64%,“华鑫”、“湘林210”、“华硕”的种仁含油率最高值分别为45.81%、45.43%、44.33%。随着果实的成熟,4个品种油酸质量分数逐渐上升,亚油酸和棕榈酸质量分数逐渐下降,“湘林210”的油酸质量分数最高值为84.70%,亚油酸质量分数最低值为4.29%。考虑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含油率、不饱和脂肪酸等因素,建议“华金”在10月11日左右采收,“华鑫”在10月25日左右采收,“湘林210”在11月1日左右采收,“华硕”在11月8日左右采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6种不同油茶材料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木质素积累规律变化,鉴定油茶果实发育期,明确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差异形成过程以及木质素对油茶果实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和茶梨油茶(Camellia octopetala)6种不同油茶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成熟油茶果实性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木质素积累规律进行观测,结合观测结果对油茶果实发育时期进行了鉴定。【结果】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和质量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油茶果实鲜果含仁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攸县油茶(19.72%)、普通油茶长林53号(16.99%)、小果油茶(14.85%)、普通油茶长林166号(12.32%)、浙江红花油茶(6.22%)和茶梨油茶(3.32%)。油茶果实发育都经历了类似S型的3个阶段:前期果实大小和质量变化缓慢,中期发育较快,后期逐渐平稳。浙江红花油茶和攸县油茶分别是果实成熟时期最早和最晚的油茶类型。小果油茶、普通茶油和茶梨油茶果实发育周期基本一致。不同类型油茶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持续时间、形态和质量变化规律具有各自特点。油茶果皮发育经历了"增厚-延展"的过程,不同类型油茶果皮增厚与延展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油茶果皮延展的时期与果实生长发育迅速的时间吻合。果皮发育以果皮完全木质化的时期作为分界线,可以分为增厚期和延展期。种子发育分别以种子填充种皮空间、种仁成型和种皮完全木质素化为分界线,分为发育前期、种仁形成期和种子膨大期3个时期。油茶果实果皮和种皮组织(种壳)都具有木质素积累,除浙江红花油茶外,其余5种类型油茶果皮中木质素积累的方式都是从外向内,呈射线状,逐渐充满整个果皮组织中。【结论】果皮发育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油茶果实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油茶果皮木质化过程影响了果实发育,木质素积累越早,果皮厚度越薄,果实越小。种子的最终形态与种皮中的木质素积累情况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青海尖扎核桃果实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尖扎当地核桃为研究对象,观察物候并记录其发育过程中果实外观形态、纵切面及横切面的结构变化,同时对不同发育时期鲜果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干果果实质量、干果纵径、干果横径、干果侧径、种仁质量、壳厚、出仁率等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尖扎核桃果实生长发育经历了果实速长期、硬核期、油脂迅速转化期、果实成熟期4个时期。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鲜果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干果果实质量、种仁质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鲜果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随着发育时间的推移呈“慢-快-慢”的单“S”型曲线,且纵径累积生长量始终大于横径。9月中旬,坚果质量和出仁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可采收用以加工的果实,鲜食核桃可稍早进行采果。构建核桃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2018年常山县油茶产量及常山国家一般气象站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同油茶产量的相关性,并利用气象因子建立油茶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常山油茶开花期、春梢和芽生长期、果实第一次膨大期及果实油脂转化高峰期与产量有较大关联;主要影响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油茶开花期的平均气温、果实油脂转化高峰期的雨日及果实油脂转化高峰期的日照时数,且均与油茶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4年生秦艽品系GQ05-2采种田中选取健壮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花盛期选取同一天开花的植株用吊牌标记,并从标记后4 d开始,每隔4 d采样1次,分别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种子含水量等指标,对秦艽种子灌浆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秦艽种子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在开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质量的水平;秦艽种子籽粒千粒质量变化呈"S"形曲线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花后第4~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缓慢增加,灌浆处于渐增期,花后第8~28天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灌浆进入快增期,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开花后第60天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大致随灌浆的进行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由结果可以看出,秦艽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开花后第56天左右(9月中下旬),蒴果种荚尚未开裂时为最佳,秦艽种子应根据成熟情况采取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元宝枫果实发育形态特征以及内含物的动态变化,探索元宝枫果实的生长动态及品质形成规律,为元宝枫的施肥和油脂品质改善以及果实的最佳采收期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4-10月,以北京地区广泛栽培的10年生元宝枫为试材,对果实性状,氮磷钾、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含油率以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脂肪酸、各营养物质以及气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元宝枫果实发育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子房膨大期、果翅形成期、种皮生长期、子叶膨大期、子叶硬化期。元宝枫果实生长初期氮磷钾含量快速降低,之后总体趋于稳定。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仁含油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元宝枫果实子叶硬化期中期(花后192 d),含油率达最高值。元宝枫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芥酸含量均较高。花后124~185 d,随着时间的延长,果皮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种仁蛋白质含量上升,种仁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种仁中神经酸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含油率、蛋白质和芥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油脂和蛋白质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日均气温与蛋白质、含油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油酸和可溶性糖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元宝枫果实的营养物质变化与果实品质密切相关;为改善元宝枫油脂品质,需在树体萌芽前追施氮磷钾混合肥,子叶膨大期前追施氮肥;子叶硬化期为果实最佳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10.
经过5a的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酸樱桃品种埃温斯在吉林地区4月中旬芽萌动,4月下旬完全展叶。5月上旬开始高生长,7月下旬结束,生长期92d,速生期5月中、下旬及6月下旬—7月上旬。地径生长期5月上旬至9月中旬,生长期143d,速生期6—8月份。8月上旬形成顶芽,10月上旬叶变色,10月下旬落叶。在吉林地区定植,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及适应性,生长良好。5年生植株开花结果率达60%以上,平均单果质量4.7g,比甜樱桃略小,比毛樱桃大3.6倍,与草原樱桃单果质量基本相近。每公顷产量与原产地加拿大基本相同。果实7月中旬成熟,比甜樱桃、毛樱桃晚,可弥补东北地区淡季水果市场水果供应的不足。埃温斯可以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推广栽培,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少量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11.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可在贵州玉屏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47份油茶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受果数及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果产量对干籽质量的间接正效应最显著;干籽含油率受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最大;单株产油量受鲜果产量、果数及干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籽质量对单株产油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分为2个类群,第Ⅰ、Ⅱ类均可划分为3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不同小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12.
冬枣的幼果期过后,就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缓慢增长期(中期),这一期间在枣核的细胞壁加厚,并木质化,种仁进一步充实,饱满;由于核细胞木质化和营养物质的积累,空室在迅速增大,果实的重量和体积也在快速增长,最后完成果实品种特征的变化,并逐渐发育成熟(后期)。这一时期较长(华北地区大约在8月上旬至9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种仁脂肪和脂肪酸的变化特征,以40年生山核桃为试材,对果皮和种仁中氮、磷、钾、钙、镁等主要矿质元素、种仁脂肪和脂肪酸进行了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各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干物质总质量没有显著增加,但果皮干物质大量向种仁转移,其中8月5-20日是种仁干物质快速积累期(从0.62 g·粒-1增长至1.34 g·粒-1)。钾大量从种仁向果皮转移,种仁钾质量分数从8月5日的11.71 mg·kg-1降至9月6日的3.44 mg·kg-1,而果皮钾质量分数从5.70 mg·kg-1升高至9.18 mg·kg-1,种仁与果皮中钾质量分数存在消长变化,拐点为8月17-20日;种仁氮、磷、镁质量分数均高于果皮;果皮和种仁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种仁脂肪质量分数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上升,8月5-10日是脂肪快速积累期(从243.20 mg·g-1上升至586.02 mg·g-1)。油酸、亚油酸、棕榈酸是种仁充实过程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三者占脂肪酸总量的92.33%~97.50%。脂肪与棕榈酸和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油酸显著正相关(P < 0.05);具有相近或相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存在较高的负相关关系,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氮、钾是山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矿质营养,种仁氮、钾与脂肪酸组分的相关性最高。因此,丰产优质栽培建议施好果实膨大肥。  相似文献   

14.
翟秋喜  李向东  魏丽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57-5057,5064
[目的]研究平欧杂种榛子果实及种仁生长规律。[方法]对平欧杂种榛子果实及种仁生长进行调查。[结果]平欧110号果实的生长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种仁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上旬。果实、种仁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上旬出现小的生长高峰。[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平欧110号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g&#183;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和56.05mg,一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mg&#183;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与粗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9913(P〈0.01),与可溶性糖的相关系数-0.9565(P〈0.01)。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黄皮种质资源物候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14份黄皮种质资源物候期、果实性状、种子性状和果实品质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没有结果树1a抽新梢5次,结果树2~4次。在广州地区12月上旬—翌年1月现蕾,12月中旬—翌年3月上旬花穗开始生长,2月中旬—4月上旬初花,3月下旬—5月下旬谢花,5月下旬—6月中旬果实开始着色,7月上旬果实开始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越南油茶生长特性的影响,为油茶园合理施肥及促进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年生越南油茶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施用复合肥(M1处理)、复合肥搭配蚯蚓土(M2处理)、复合肥搭配蚯蚓土和生物肥(M3处理)、复合肥搭配缓释肥(M4处理)、复合肥搭配专用复合肥(M5处理)5个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CK),试验结束时测定分析各处理的株高、地径、冠幅、新梢长度、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果实成熟期测定单果重、鲜果皮厚度、果径、果高、单果籽粒数、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和鲜籽水含率等经济性状指标,并分析果实经济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M1处理的越南油茶株高净增量为0.26 m,极显著高于CK和M2处理(P<0.01,下同);M4处理的越南油茶地径净增量为1.4 cm,较CK显著增加133.3%(P<0.05,下同);M5处理的越南油茶冠幅净增量为0.52 m,较CK极显著提高271.4%.在新梢和叶片生长方面,M4处理的越南油茶新梢净增量为17.1 cm,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M5处理的越南油茶叶面积净增量为4.5 cm2,与CK差异显著,与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M5处理的越南油茶叶绿素SPAD值净增量为12.8,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果实经济性状方面,M4和M5处理的越南油茶果实单果重分别较CK提高12.4和19.8 g,鲜籽水含率分别较CK降低1.3%和3.7%,种仁油含率分别较CK提高34.5%和24.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越南油茶的单果重与鲜果皮厚度、果径、果高和单果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种仁油含率与鲜籽水含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即影响越南油茶种仁油含率的主要指标为鲜籽水含率.[结论]复合肥30.0 g/株+缓释肥1000.0 g/株或复合肥30.0 g/株+专用复合肥34.0 g/株的施肥模式可有效实现越南油茶化肥减量增效,促进越南油茶株高、地径、冠幅、新梢、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长,改善其果实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红羽1号’油茶新品种的营养成分动态及其相关关系,以‘红羽1号’油茶果实近熟期的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果皮与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红羽1号’油茶中各部位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果实近熟期,果实相对成熟,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但变化幅度不大。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总酚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黄酮含量和果皮原花青素与总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曲线关系,种壳中总酚含量与黄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可以诱导墨西哥玉米在7月份提前开花,收获到成熟的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墨西哥玉米在山东9月下旬开花散粉,10月上旬不能获得完全成熟的种子,10月下旬可以获得部分成熟种子,成熟种子所占百分率为44.23%。经萌发试验表明,10月上旬收获的种子发芽率为7.25%,10月下旬收获的为34.92%,这说明部分未完全成熟种子的胚发育成熟,具有萌发能力。春播、夏播、秋播的8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散粉期在7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下旬。因此,在人工诱导或自然条件下,普通(转基因)玉米与一年生墨西哥玉米的花期是可以相遇的,存在转基因玉米与墨西哥玉米间基因漂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主要是在罗源的中房、霍口、飞竹等油茶产区选取高产的油茶优株,并采集了各棵优株的油茶籽样品,测出各个参试样品的含油率、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等五个油茶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结合罗源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其油茶优株含油率的高低,并分析各地油茶优株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四个因素与含油率的相关性。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1.地处霍口的油茶优株含油率指标总体水平优于罗源其他2个地方的油茶优株。2.各地的油茶优株含油率与鲜出籽率呈微正相关,与干出籽率呈实正相关且呈非常显著相关,与种仁率呈微正相关且呈显著关系,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在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含水率4个指标中,油茶含油率与其干出籽率的相关性最强。3.油茶优株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种仁率彼此呈显著正相关,并都与种仁含水率呈微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