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采用聚乙烯网衣作为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稚贝附着基的附着效果。对变态幼虫至稚贝期的生长和成活稚贝及附着期中间育成率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网衣附着基变态幼虫附着速度比棕帘慢,变态幼虫至稚贝的附着率及其日生长平均值分别为:采用网衣附着基,虾夷扇贝稚贝附着率为51.9%,平均日生长为18.28μm,棕帘为54%,19.0μm。而海湾扇贝网衣为49.98%,21.4μm,棕帘为59%,21.0μm。稚贝中间育成率及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虾夷扇贝网衣为20.8%、69.17万枚/m3,棕帘为16.43%、58.57万枚/m3,海湾扇贝网衣为18.99%、88.3万枚/m3,棕帘为18.34%、60.0万枚/m3。  相似文献   

2.
扇贝的面盘幼虫解体病的发病主要因素为亲贝性腺发育不成熟所致。预防的有效措施,应在亲贝促熟上下功夫。利用发生面盘幼虫解体病的亲贝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成功,培育出海湾扇贝稚贝20亿枚,单位水体出苗量368万枚/m3。  相似文献   

3.
海湾扇贝种贝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苗种生产的成败,影响养殖业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选择高质量的海湾扇贝种贝具有重要的现实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农金贝     
正一、品种概况(一)育种过程1.亲本来源亲本Ⅰ: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2008年3月自秘鲁中部海域引进野生紫扇贝100枚,壳高为24mm~65mm,壳色为紫色。亲本Ⅱ: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2008年2月采自山东胶南灵山湾养殖区的海湾扇贝,选择100枚壳色为红色的扇贝作为亲贝,壳高为50mm~65mm。  相似文献   

5.
海湾扇贝在工厂化人工育苗中,是通过亲贝蓄养来促使亲贝成熟并进行产卵的,但由于其孵化率一直不很高,故各单位普遍采用培养大量种贝做保证,以采到足够的受精卵,达到一定数量的幼虫,进行扇贝育苗生产。这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提高海湾扇贝受精卵的孵化率在海湾扇贝育苗工作中极为重要。为此,我们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影响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的几项措施。1.海湾扇贝卵是否成熟是决定其孵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水实验法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对三种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为1.460、1.662和2.909 mg/L;辛琉磷对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稚贝24 h的LC50的分别44.598、182.167和39.334 μg/L;马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一种路基围隔,模拟池塘参贝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对海湾扇贝在参贝混养系统中的生态作用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混养海湾扇贝对水质指标、浮游生物、底栖硅藻、养殖生物的影响,以及混养海湾扇贝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物沉积作用。试验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北方如胶州湾,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10月。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甚至直接导致育苗生产的失败。因此,海湾扇贝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是育苗生产中最为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为提高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保证成活率,解决实际生产中由于海湾扇贝产卵孵化率低的实际生产问题问题,进行了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阶段不同药物处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1ppm EDTA和2ppm土霉素同时处理组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高达82%,畸形率最低8.5%,实际生产中采用两种药物的混合处理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低畸形率高的的问题,避免了种贝的大量浪费,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0.
王延贵 《河北渔业》2011,(12):42-43
<正>海湾扇贝,是我国扇贝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而每年海湾扇贝苗种的产量却时常不够稳定。其主要原因是扇贝种贝在自然海域越冬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低温冷冻、饵料缺乏等多种原因,造成种贝发育不良,或大量死亡等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到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海湾扇贝室内人工育苗技术日渐成熟,纤毛盘脱落症等病害基本不再发生,稚贝出苗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海湾扇贝孵化率仍不稳定,许多育苗单位为获得足够数量的幼虫而培养大量亲贝,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果将孵化率提高稳定在50%以上,不但保证了生产还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海湾扇贝苗种生产的实践经验,对提高海湾扇贝室内  相似文献   

12.
海湾扇贝亲贝高密度暂养育肥性腺促熟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人工控温育苗技术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生产技术,但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高密度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了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甚至直接导致育苗生产的失败。  相似文献   

13.
锌、铜、铅、镉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锌、铜、铅、镉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得出了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18h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依次是:1.4413,0.0766,1.7999,1.3948mg/L和0.2313,0.0055,0.2274,0.0587mg/L。  相似文献   

14.
锌,铜,铜,镉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锌、铜、铅、镉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得出了4种金属离子对海湾扇贝稚贝的48h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依次是:1.4413,0.0766,1.7999,1.3948mg/L和0.2313,0.0055,0.2274,0.0587mg/L.  相似文献   

15.
海湾扇贝[Argopeetenirradians(Lamarck,1891)1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分布于大西洋西海岸,从加拿大南部的新斯科舍半岛,经美国的科德角向南延伸至新泽西州和北卡州,多栖息在有大叶藻的浅海海湾和内湾。我国北方如胶州湾,海湾扇贝一年有2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6月,秋季为9~10月。秋季生殖期后,腹部透明,无精卵存在。由于在海湾扇贝育苗中对亲贝暂养育肥性腺促熟的关键技术尚未被育苗生产单位普遍掌握,造成每年仍有许多育苗生产单位因亲贝培育不理想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亲贝产卵量低、产卵不集中、孵化率低,严重影响了海湾扇贝的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对虾育苗室培育海湾扇贝苗高产技术和亲贝暂养、幼体培育、虾池中间育成等有关技术环节,并提出海湾扇贝人工育苗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是:种贝暂养饵料品种要多样化;要保证幼体生活环境的稳定性,老化和原生动物污染严重的单胞藻不能投喂幼体,幼体培育过程氯霉素和青霉素混合使用;虾池中间育成稚贝时,暂养网箱网目大小要适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Se(IV)对海湾扇贝从面盘幼体到眼点幼体期的亚急性试验,以及对幼贝和成贝的96h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推导出Se(IV)对扇贝幼体、幼贝和成贝的影响浓度以及半致死浓度。  相似文献   

18.
1988年春我们在海湾扇贝亲贝暂养促熟、幼体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600m~3水体出商品苗3.208亿粒,每立方水体出商品苗53.46万粒。一、亲贝暂养1988年3月20日,我们从威海购进海湾扇贝亲贝4万只,从文登购进2万只,本场选留亲贝5万只入室内暂养促熟。为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聚乙烯网片与棕帘作为海湾扇贝稚贝附着基,就变态幼虫到稚贝期的生长和成活率及中间育成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变态幼虫在棕帘上的附着速度比网片快。但稚贝的中间育成率及单位水体出苗量网片分別比棕帘高1.07%和16.2万枚/m~3。因而,网片作附着基效果优于棕帘。  相似文献   

20.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南起墨西哥湾、北至马萨诸塞州的Cape Cod均有分布,是当地的重要渔业经济种类。我国于1982年从美国引进了这一品种并人工繁育成功(张福绥等,1986)。由于其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一般春天育苗,当年即可收获,种贝越冬后用于次年春天育苗),深受养殖户的欢迎,引发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一个发展高潮,成为我国北方养殖区的主要扇贝养殖品种(张福绥等,2000),产量在2005年即达到84万吨。然而海湾扇贝本身个体较小(约为5cm~6cm),寿命短(少于2年)(Dall, 1909; Minchin, 2003),而且引进后长期只养不育,导致了商品贝规格越来越小(张国范等,2003)、育苗养殖过程中死亡率高等种质退化问题(张国范等,1999;张维翥等,2005)。据统计,2007年海湾扇贝亲贝死亡率高达70%,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湾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