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石榴种质资源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榴原产伊拉克、伊朗等中亚地区,我国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们对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安徽、云南、四川等石榴主产省(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现有石榴品种资源约238个,新选育成品种近50个,从国外新引进品种4个。1种和变种石榴科仅1个属,2个种,我国栽培的只有1个种,即石榴(Punica granatum)。另外在印度洋的索克特拉(Socotra)岛,曾发现1种石榴属的野生种(Punica pro-topunica),但无栽培价值。1983年我国学者对西藏果树资源考察发现,在“三江”流域海拔1700~3000m的察偶河两岸的…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蒙自县石榴产业的持续发展,丰富当地的石榴品种资源,1999-2002年从全国石榴主产区引进石榴品种80多个,经过9年的引种研究,初步筛选出8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文章从植物学物征、生物学特性、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状况等方面对这8个品种的引种试验结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枣庄市是我国石榴主产区之一,被命名为"中国石榴之乡"。枣庄石榴亦称峄县石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栽培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群体,其品种极多,现将几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介绍如下。1大红皮甜石榴大红皮甜石榴,又名大红袍,属大型果,果实呈扁圆形,果肩齐,表面光亮,果皮呈鲜红  相似文献   

4.
<正>皮亚勒玛乡位于新疆南部,石榴种植面积2000公顷,2009年,年产石榴6042吨,全乡农牧民仅石榴一项人均收入7212元,占人均收入的72%。皮亚勒玛乡"皮亚曼"石榴有"皮亚曼"一号、二号甜石榴和酸石榴等几个品种,其中以甜石榴为主。  相似文献   

5.
石榴(Punicagranatum),属于石榴科石榴属植物,分为果石榴(食用石榴)和花石榴(观赏石榴)两大类。除了一些优良的食用品种外,石榴还有许多观赏品种,如月季石榴、重瓣石榴、花边石榴、紫果石榴等。这些观赏石榴品种,花朵艳丽,果实丰硕,树姿奇美,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6.
《西北园艺》2005,(5):26-26
云南蒙自县是全国最大的石榴连片种植生产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种植历史。经过多年的筛选培育,蒙自石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2004年被授予“中国石榴之乡”称号。目前,蒙自县已从四川、陕西、山东、安徽、山西等地引进80个石榴品种,建成占地46.7hm^2的石榴良种繁育基地,成为全国石榴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资源圃。目前,58个品种已试种成功,累计育苗达15万株。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石榴新优品种火炮、甜绿籽、糯石榴的品种来源、特性特征和品种适应性,并从园址选择、栽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3个石榴新优品种的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石榴栽培可追溯至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1986年,突尼斯软籽石榴品种的成功引种,初步改变了我国传统硬籽石榴难以下咽的缺点,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小孩食用。目前我国石榴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优良软仔石榴品种少,传统品种退化。以色列原产地种质资源丰富,优良品种多,且多样化。在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推动下,课题组进行了以色列优异软籽石榴品种的引种工作,如Akko 128、P.G.118-19、Jellore、Bedana、Jabal 1、Jabal 2等以皮鲜红、籽粒红、软籽,果中等大,8月底至9月底成熟,味甜而赢得良好口碑。先后进行了不同繁殖方式、适应性、果实籽粒硬度及抗寒性等相关研究工作。新品种在引种地生长发育良好,果实籽粒可以全食,味甜,口感好。这些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必将丰富我国的石榴品种资源,促进石榴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赤霉素对‘突尼斯软籽’石榴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尼斯软籽’石榴1986年从突尼斯引入我国,定植于河南荥阳河阴石榴基地,在该地区表现良好。该品种在郑州地区外观红艳,果个大、籽粒大,着色早,汁液多,风味好,品质优,成熟早,特别是果仁特软,丰产,抗旱等均优,其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其他软子石榴品种。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贵刊1987年第4期<报刊摘引>栏中“石榴新品种——大果番石榴”一文的题目有错,因为番石榴并不是石榴的一个品种,它与石榴是两种不同的果树。石榴又名“安石榴”,属石榴科,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区,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而番石榴又称“鸡矢呆”,属桃金娘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热带非洲,性畏寒,是热带果树,在我国只分布在广东、  相似文献   

11.
两个石榴品种结果期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对青皮软籽石榴和红皮石榴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2个品种均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但青皮软籽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略高于红皮;2个品种的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且都在"午休"期间达到最小值,但红皮的胞间CO2浓度略高于青皮软籽石榴。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临潼石榴优良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中国果树》2004,(3):29-31,i001
<正>西安市临潼区是我国著名石榴产地之一,有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临潼区石榴研究所自1983年起,对当地石榴品种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观察、试验,从中选育出临选1号等3个大粒、软籽石榴优良品种,现将有代表性品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水果多元化需求的提升,石榴以其果色艳丽、酸甜多汁等特点,在市场上日渐畅销,每公斤售价达到8-18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枣庄市是全国石榴主要产区之一,共有石榴品种40多个,“枣庄红石榴”是我们从当地最著名的大马牙石榴品种中选育出的特早熟石榴新品种,2003年8月通过专家验收。枣庄红石榴的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综述如下:1、环境质量标准与园地选择。栽植鲜果石榴的园地环境要求较高:如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  相似文献   

14.
豫石榴4号、5号新品种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圈 《果树学报》2005,22(4):380-380
豫石榴4号、5号新品种是由作者与河南省石榴研究协作组,继1995年选出豫石榴1、2、3号后,又选育而成的2个石榴新品种。豫石榴4号、5号,2004年9月10日在河南省巩义市南河渡镇石榴新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园通过由河南省林科院、河南省林业厅种苗站等技术部门专家的现场品种考察鉴定,2005年6月通过了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已在生产上正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石榴又名若榴、安石榴、海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落时灌木或小乔木。春季满树嫩芽鲜红似枫;夏季碧绿的叶丛中绽开着火一样的花朵;到了秋季,累累的果实缀满枝头,十分喜人;冬季落叶之后,枝干虬曲苍劲,一年四季,各有不同,是制作盆景的重要树种。石榴的品种很多,按植株的大小可分为大石榴和小石榴两大系列,每个系列又有若干个不同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石榴,您可能并不陌生,会马上想到峄城石榴、临潼石榴、四川石榴、新疆石榴等等。但是,您知道吗?石榴经汉使张骞引荐,克服重重困难,从西域迁徙来到中国,因其花、果、枝、叶、干、根皆美,深得人们的喜爱。从分类学上说,栽培石榴只有一个种,经过2 000多年的繁衍,其"家族"兴盛,品种可达300余个。现将其大致类型分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涛  谭音 《北方果树》2009,(5):14-15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在我国栽培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其作为栽培的只有一个种,即石榴(Punica granarum L.)。石榴树适应性强,易栽培,易管理。它集食用、药用和观赏于一身,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石榴在我国有六个生产区,即陕西临潼产区、山东枣庄产区、安徽怀远产区、四川会理产区、云南产区和新疆叶城产区。在西昌,石榴也是果树主栽品种,为西昌果农创造了丰厚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晋南石榴     
石榴属安石榴科、石榴属。它的祖先是在亚洲西部和欧洲地中海沿岸一带。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栽培石榴?至少也在二千年以上了。《博物志》上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从涂林安石国带回了石榴。西域的安石国,就是现在的新疆。可见我国新疆当时种植石榴是肯定无疑的了。晋南的石榴,大都从  相似文献   

19.
一、石榴的标准 石榴属小果种,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蒙自县参考其它石榴产区,结合当地的实际,针对三个主栽品种(甜光颜、厚皮甜砂籽、甜绿籽)初步制定了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20.
石榴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石榴栽植面积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批石榴商品生产基地。但是,目前石榴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管理粗放、病虫较多、产量低而不稳、品种未加整理和市场供不应求等。特别是在石榴病虫害及其防治方面研究较少。为了使石榴生产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种植石榴的经济效益,我们从1984年开始,主要在河南几个石榴产区对石榴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